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哈萨克族是世居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古老民族,是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夫申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各部及各草原的叙述》中说,哈萨克是很早就有的古代部族之一,其族名也出现较早。哈萨克族是有1000多万人口的跨国民族,主要活动在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草原上(杭爱山、阿勒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天山至乌拉尔山、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至耶底里河一带及加依克河流域。中国的哈萨克族约有120万,多与汉、回、维吾尔、蒙古等族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的土地上,有着这样一个民族,其在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孕育出了璀璨的民间艺术工艺文化,那就是哈萨克的刺绣工艺。它细腻完整、和谐绚丽、复杂而又精致,它将自己民族的种种图腾与源于生活自然的美相结合,形成其独特的艺术文化。通过哈萨克族女人手中的一针一线代代传承,让这一朵艺术奇葩至今仍然盛开在艺术领域。本文从哈萨克刺绣的地理条件、特殊的针法、色彩搭配等几个方面分析哈萨克刺绣工艺。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历史上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在长期与草原接触中创造了独特的草原文化。其文化中有很多相关生态环境的风俗习惯。通过这些风俗习惯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要保护与利用自然界,让自然界为己服务的朴素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草原文化,但书面资料完整保存下来的较少,而与之相比,更加成熟的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史料。哈萨克民间挽歌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历史上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在长期与草原接触中创造了独特的草原文化.其文化中有很多相关生态环境的风俗习惯.通过这些风俗习惯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要保护与利用自然界,让自然界为己服务的朴素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论述了哈萨克族语言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也谈到了哈萨克方言的划分及方言与部落、民俗的关系。文章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哈萨克族使用的文字及近年来在这方面考古学上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妇女生育习俗调查●周亚成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全世界有哈萨克族1000万人,主要居住于中亚地区。我国的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有人口111万,是我国18个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新疆境内根据1990年全国人...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由许多的氏族、部落组成,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系谱,对于哈萨克族系谱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哈萨克族的历史发展。本文对哈萨克族系谱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求更好的开展哈萨克族系谱和历史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著名游牧民族之一的哈萨克族 ,因其自古以来活动范围的广阔及其与古代西域诸部族关系的复杂 ,她的悠久历史显现出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的传奇色彩 ,而草原生态环境长期孕育的哈萨克族文化更是绚丽多彩、奇异独特。因此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 ,对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即整个民族文明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描述 ,就决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 ,这要求研究者具有广阔的视野与广博的知识 ,高度的鉴别能力与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多维的观察角度和综合的研究方法。在此 ,我们欣喜地看到 ,由新疆社会科学院贾合甫·米尔扎汗研究员撰写的《哈萨克族历史与民俗》…  相似文献   

10.
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是以哈萨克族最古老的民间乐器——冬布拉为中心的古老乐种之一,千百年来,哈萨克人用冬布拉奎依(冬布拉乐曲)和冬布拉弹唱的方式记述着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信仰等诸多方面,并以口传心授方式代代流传,冬布拉艺术成为哈萨克人在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是以哈萨克族最古老的民间乐器——冬布拉为中心的古老乐种之一,千百年来,哈萨克人用冬布拉奎依(冬布拉乐曲)和冬布拉弹唱的方式记述着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信仰等诸多方面,并以口传心授方式代代流传,冬布拉艺术成为哈萨克人在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城市哈萨克族的人口规模入手,探讨了城市哈萨克族宴请活动的目的、模式、共时性质、历时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城市哈萨克的宴请文化和其他民族宴请文化一起,共同构成新疆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研究它旨在努力将它转化为开发项目,以便在开发大西北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逐步将其转化为新疆人民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撒拉、塔吉克、乌孜别克、保安、塔塔尔等,他们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语言,但在饮食方面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其饮食统称清真饮食。由同清真饮食有直接关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了中国清真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4.
王耀 《民族研究》2023,(5):68-77+140
通过研究1542年威德地图、1562年詹金森地图、1570年奥特里乌斯地图等西方地图的背景、内容及版本等,文章呈现了早期哈萨克知识经由俄罗斯传入西欧的过程;进而考察和比较1570年奥特里乌斯地图与1602年利玛窦地图、1648年布劳地图与1674年南怀仁地图这些具有传承关系的中西舆图,理清了哈萨克知识由欧洲传入中国的历程。同时在三位哈萨克斯坦学者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542年威德地图是现知最早出现哈萨克西文称谓的欧洲地图,1602年利玛窦地图中“哥尔墨”及其旁注并非更早的哈萨克汉译信息,1674年南怀仁地图中的“加撒基鞑而靼”才是目前所知哈萨克一词的最早汉译称谓。这些舆图有助于加深对哈萨克历史及欧亚大陆地理知识交流的认识,在哈萨克历史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牲,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哈萨克族,一直都是从事游牧养畜业的.就是在廿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哈萨克族仍然是以畜牧业为主,因此,在哈萨克族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与蓄牧业有关的文化内容.文化与语言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文化包含着语言,而语言则是表达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一种重要的符号和工具.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通过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会用不同的符号表达该民族文化的内涵.具有悠久而丰富的畜牧文化的哈萨克族语言中,有关畜牧业的词语,以及同畜牧业有关的词语组成的各种用语、俗语,比起其它民族就显得特别丰富,特别形象,特别动人.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的生活环境和人文历史为史诗的产生和丰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史诗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颇具特色。哈萨克英雄史诗除了在哈萨克族民间传承以外,还广泛流传于其他突厥语族的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7.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的琼库什台村是伊犁游牧民族定居最早的村落之一,是唯一一个以哈萨克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琼库什台村由于受现代经济侵袭较少而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蕴含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一个原生态的"历史文化名村"。在民居建筑及生产生活上,琼库什台村体现出了得天独厚的和谐文化,自2010年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空间和地域文化,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土建筑,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然而,该村在旅游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在论述这些问题的同时介绍了当地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大量哈萨克族黑宰(kezay)部落民间系谱、方志材料、口碑材料的考证、分析和研究,在理清黑宰部落的形成及其发展的脉胳的同时,以较为翔实的田野调查材料,对黑宰部现存信仰习俗、社会习俗、经济习俗及游艺习俗中所含原始文化遗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并透过现象剖析了现存原始文化遗迹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根源。对如何看待现存原始文化遗迹、引导哈萨克牧民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因素,发展其文化健康因素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作为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其传统价值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萨满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哈萨克族的传统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浓厚的法治意识、崇尚英雄主义和热情好客、相互救助等方面。通过对哈萨克族传统价值观的梳理和研究,深入了解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是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首届学术报告会暨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1983年8月2日至8日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满、蒙、回等8个民族的101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收到42篇(种)学术论文和资料。 中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腹地,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地区之一,由于地处欧亚交通要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