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诚信为本,打造"信用政府"、"信用学校"、"信用企业",成了重塑当今中国社会形象的热门话题.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的高等学校,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严重的诚信危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教育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强化诚信教育,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诚信品德.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会计是诚信行业.近年来,曝光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以及与之关联的审计失败案例,使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的挑战,会计行业面临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会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已经成为从事会计工作和社会审计工作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但是由于受利益趋动和社会某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少数单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失信问题,这些会计不诚信的现象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加大会计诚信建设已是事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财政部在抽查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和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以及国家审计署时一些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中,都发现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可见,当前会计诚信丧失严重,诚信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韩冰 《社会科学论坛》2008,(14):126-131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但是,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中出现不和谐音符.探究原因,不能一概而论,但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失不容忽视.从这一点来说,强化财会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为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对会计法治和会计德治的对比分析,指出新形势下会计法治与会计德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在财会工作中应从两方面实现会计法治与会计德治的协调推进,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磊 郑磊,1971年生,江苏泰兴人,结构工程学博士,现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及运作模式研究"(09CJY070). 社会经济交往提倡真诚、有信,反对隐瞒欺诈、伪劣假冒、弄虚作假,加强诚信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当前,在建筑市场的工程交易过程中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如拖欠农民工工资、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招投标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这些失信行为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造成了不少"豆腐渣工程",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甚至危及到社会公共安全.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关系到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诚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产品是生产出来的",所以加强对建筑产品的"生产者"--建筑业企业的诚信管理成为重中之重.该项目研究基于建设工程交易的全过程(投标过程和履约过程)展开,着重研究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这个基础和前提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局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热点难题,这一严重的社会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针对如何完善会计的诚信问题,本文提供了理性思考与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阮丽琴 《兰州学刊》2007,(11):59-60
文章对会计诚信问题及现状加以评述,剖析了会计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重塑会计诚信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目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比较突出,假凭证、假账目、假报表、假审计以及假评估现象较普遍.会计数据失真不仅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误导信息用户的决策方向,影响着社会资源的优化和配置,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游戏规则,导致经济结构混乱,影响着经济运行的秩序和质量.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是会计行业对社会基本承诺的诚信缺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出现了大面积的、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世界上有“安然之死”、“世通”风波,国内也有“蓝田股份”、“银广厦神话”,各种会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一场会计职业道德的诚信危机袭卷整个会计行业。如何重塑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会计诚信主要通过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处理和提供活动来实现,其中,会计人员的行为是会计诚信的关键.管理学个体假设理论告诉我们,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个体,他时而按经济人的方式行事,时而表现为一种社会的存在,时而按满意原则行事.因此,解决会计诚信问题单靠对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要求或良心发现是不可行的,会计诚信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是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会计诚信危机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会计诚信定义的界定目前关于会计诚信的定义尚无定论。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有:①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诚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②会计诚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个人的诚信、道德和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会计行为的诚信问题。③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应该诚实守信,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最一般意义上的会计诚信。我认为:会计诚信是会计的生命线,是企业管理者、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对会计信息使用者…  相似文献   

13.
曹志萍 《江淮论坛》2005,(1):173-176
会计人员诚信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弄虚作假”、“数字工程政绩”等以会计信息失真为突出现象的会计诚信道德的严重失落,给整个会计信息带来负面影响。面对我国目前会计诚信道德严重滑坡的现状,本文试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就其如何重新构建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保险业经营不规范,诚信缺失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已严重制约当前中国保险业的稳健发展.诚信是保险市场发展的助推器,只有抓住保险诚信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才能使中国保险业诚信建设有大的飞跃,以利于构建和谐生动的保险局面,推动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会计诚信缺失是国际通弊 ,危害严重。产生会计诚信缺失有五方面主要原因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传统文化诚信观不利于市场经济诚信文化建设 ;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信用观念未建立 ;会计真实性与相关性的博弈。对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主要对策 :加强公司治理 ;建立信用信息机制 ;加大注册会计师道德丧失成本 ;依法治国等  相似文献   

16.
诚信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市场经济的深层发展,并影响中国梦的实现。诚信的传统理解基于道德哲学传统,现代社会对于诚信的理解已经超越道德哲学传统,使诚信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即诚信既是伦理的,又是法律的;既是意识,也是意志,更是精神。将诚信置于"法律——伦理"框架下分析,并通过"法律——伦理"生态互动生成诚信精神,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诚信问题,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伦理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7.
诚信,从伦理学的角度上讲,就是要求社会主体真诚无欺,有约必践,言行一致,终于诺言.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它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内容.我国历来重视诚信的作用,认为诚信是"立人之本"、"育人之本",而孔子的"民无信不立",更是把诚信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地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对人才研究的著名论断是:"性格品质与成材具有密切相关性."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会计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领域,其诚信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会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建立会计诚信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但是,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中出现不和谐音符。探究原因,不能一概而论,但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失不容忽视。从这一点来说.强化财会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为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对会计法治和会计德治的对比分析.指出新形势下会计法治与会计德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在财会工作中应从两方面实现会计法治与会计德治的协调推进,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就了民营经济的辉煌,民营经济反过来又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其中问题之一就是会计诚信问题,该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影响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影响到社会各方利益,严重干扰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本文试通过对民营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分析探讨,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