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美元霸权的视角,通过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背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演变的表现进行梳理,揭示了国际货币体系并非一个中性的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国家间博弈的一种规则,霸权国家是规则的制定者。即使在美国霸权逐步衰落的今天,美国依旧不会允许其他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也正因为如此,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的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权力”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世界经济体系迈入了纸币本位制时代。货币形式从贵金属货币向纸币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在纸币本位制下,纸币不再是黄金价值的符号,而成为直接的商品价值符号。在商品价值和纸币价值这个等式中,纸币表现为一个更加能动的环节,这意味着它可以为国家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巨大的自主权和能动性,但这种自主权和能动性被世界货币大国和金融大国滥用。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特权上,即美国可以把任意数量的纸币塞入世界流通领域。在这种美元霸权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商品贸易、外资利用、汇率稳定等诸多方面受到美元的制约,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其实质是美国向全世界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无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还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通过美元的升值和贬值来操控世界经济。美元这种左右逢源的优势地位,是美国虽然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却很少可能发生美元危机的重要条件,也是金融霸权对美国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4.
美元是美国实力和地位的标志。美元霸权的根本在于支撑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元指数在2007年中延续了2001年以来的下行走势,受美国经济衰退及次贷危机影响,目前再度大幅下跌。随着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美元跌势依旧,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正在遭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最严峻的一场考验。尽管美元霸权地位短期内还不会终结,但种种潜流表明,其日渐式微的体系运转正在悄然敲响一个货币帝国时代的晚钟。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基于创立世界货币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两百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诸多变化。从1815年开始到1873年,采用的是金银复本位制,此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则是采取跛行本位制。自1915年到1999年,国际货币体系依次经历了黄金美元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黄金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以及浮动汇率制。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属于浮动货币区,缺乏统一的国际记账单位,也没有稳定的支柱货币。保罗沃克尔曾说过全球经济需要世界货币,但历史上的超级大国无一例外拒绝建立世界货币。欧元的成立,使得以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主流"分裂成为两个部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60多年后的今天,两大经济体可联合起来构成世界经济的"主流"。如果美元与欧元合并成为一种新的货币,它将会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支柱货币及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6.
面对接连不断的美元危机,美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最终促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牙买加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确立美元本位制的战略目标,进而维持并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并不是美国金融霸权削弱的标志,恰恰相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是美国政策设计和外交推动的产物,是美国调整美元霸权形式的战略选择,以美元本位制为基础的美元霸权遂成为美国维护全球霸权地位的关键性支柱和战略性工具。  相似文献   

7.
国际货币的网络效应是一国货币获得国际货币地位并得以维系的基础,网络效应从理论上解释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当前网络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阐释仍然缺如。以石油美元为切入点,梳理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美国是如何通过对石油生产的控制,配合国内深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美元全面主导石油的计价权、定价权、交易媒介、结算货币、风险管理、富余资金投资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国际货币网络效应的基础; 进一步分析了石油美元体系潜在的脆弱性、近期涌现的石油贸易去美元化现象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研究认为,鉴于目前以石油美元体系等为基础所形成的网络效应,以美元为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等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促进大宗商品计价、定价与贸易结算等人民币化,培育人民币使用的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8.
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逐渐成为世界本位货币.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得以在长时间内依靠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谋私,而让全世界来为其分担这些政策实施的成本.为了维持并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被我们定义为金融"核战略"的货币和金融政策.在该战略的实施下,美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成功地打击了一些对其构成威胁的潜在竞争对手.近年来,美国已逐渐将矛头瞄准了经济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了应对美国的金融战略,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回归固定汇率;调整税率平价;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9.
布雷顿森林体系奠美美元霸权的基石,而没有霸权并美元随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瓦解而告终.反而使得美元霸权地位得以强化与延续,美国毫不负责的尽享美元霸权带来的收益--低储蓄率、高消费率,低利率、低通胀率与高经济增长率并存.美元霸权下的国际金融秩序在极力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和霸权利益的同时,也把美元霸权推上了断头台.这也向我们共和国发出了一份邀请.面对这份邀请,中国应在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指引下,认真做好"时外"、"对内"两门功课,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努力绘制一幅崭新的世界经济版图.  相似文献   

10.
美元霸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西方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货币,到全球货币金融领域主导货币的演变过程,东西方冷战时期是这一演变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黄金、美元与权力:国际货币关系的政治(1958—1971)》第一次探究了冷战期间美元霸权的政治成本问题,认为黄金虽然是支撑美元霸权的本位货币,但同时也是制约美元霸权的政治成本。  相似文献   

11.
美元霸权:生存基础、影响和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元霸权的生存基础是美元无可比拟的国际地位,维持美元地位的主要条件之一在于国际货币合作。在实践中,美元霸权给美国带来了诸多经济利益,同时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各种负面影响,乃至引发货币危机。由于浮动汇率制有利于美元霸权的维持和为所欲为,为此,在历次的汇率制度讨论中,美国均坚决地维护浮动汇率制。基于美元霸权和浮动汇率制之现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思路应该是尽早放弃钉住美元,回归真正的管理浮动制。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政府初期的货币危机与"废两改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和美国在国际上的大量购银,长期处于"两""元"并存局面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政策,虽然步履维艰,但"废两改元"最终完成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确立了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工商业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元循环周转机制与金融危机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领域频繁发生货币危机,当前更是出现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探讨地区性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必然要审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循环周转机制导致了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这一机制包括在世界范围的美元发行、美元流通和金融自由化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美元发行使美元具有“美元本位制”功能和“世界基础货币”地位;美元流通的结果产生了“美元殖民地”和“劣势货币”;金融自由化是维持美元循环周转机制运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货币国际化及其决定因素--欧元与美元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该国中央银行对本币国际化的态度,以及在位国际货币对本币国际化的影响等因素.欧元区的经济规模与美国大致相当,欧元有成为国际货币的潜力.但欧元区的经济状况有待改善,其中央银行的以价格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有待实践检验,而在位国际货币美元也会对欧元的国际化有约束作用.因此,欧元的国际化过程应该是极其缓慢的.  相似文献   

15.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已经超越美国经济而拥有美元霸权。美国经济很难支撑美元霸权,美元出现明显的危机。金融阻击成为维护美元霸权的重要手段。维护美元地位,推动金融创新和控制核心产业成为金融阻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遭到了西方部分反全球化学者的质疑和批判:美元成了美国维系其全球霸权的经济打手,浮动汇率制赋予了美国一种灵活有效的货币工具,石油美元维系着美元的霸权地位。反全球化学者对美元霸权进行的理论批判昭示我们:中国深度融人经济全球化,要维护好中国的国家利益;要警惕美元陷阱,构筑防范金融危机的防火墙;要认清美元霸权的现实危害;要培植国内金融生态,夯实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必要基础;要相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为援助英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据此法规,英国从美国得到了巨额的租借援助,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方面,美国以租借援助为杠杆不断向英国施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所倡导的重塑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该要求不仅意味着英国在战后将失去保护其脆弱经济的屏障,也预示着将世界经济霸权之位拱手让与美国。为此,英美双方在第一阶段租借补偿谈判中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另一方面,根据《租借补偿协议》,美国对英国的美元储备及出口做了严格限制。这使得英国出口急剧萎缩,财政赤字不断加剧,经济严重依赖美国,为了战后经济和平转型及重建,英国再次向美求援,是为第二阶段租借谈判。二战结束后,美国停止了租借援助并与英国就租借物资展开了总清算。  相似文献   

18.
中美特殊关系的形成最早是从经济层面开始的。在中国解决白银危机的过程中,经历了国际合作解决路线与美国单独协商等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最终进行了币制改革并在实质上将法币盯紧美元,形成了中美特殊经济关系。而随着远东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中美特殊关系逐渐由经济走向政治、军事层面。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一个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经济失衡的模型,从出口导向、浮动恐惧、国际美元储备和美元环流角度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分析。把全球的国家分为储备货币国和非储备货币国。由于存在“浮动恐惧”,非储备货币国对储备货币国往往采用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非储备货币国如果希望通过出口导向战略来促进经济增长,则需要以非储备货币国国内信用创造或国际储备不断增长为条件。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后多次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采用国内信用创造增长的方式而采用积累国际储备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这导致了非储备货币国的国际储备越来越多。同时,根据储备货币国家和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对应关系,储备货币国的经常账户会产生逆差。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国际储备又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流回到储备货币国,储备货币国产生了大量的对外负债。这种情况的持续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