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冷战产物的日美同盟的"再定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形势变化和两国战略调整合力的产物.通过"再定义"进程,日美同盟得到强化,这必将突破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限制.日美两国调整地区安全战略,改变同盟性质,扩大军事合作范围,不仅对它们自身,而且也对亚太、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日美军事合作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实施,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压力将会逯步增大.  相似文献   

2.
美日同盟对中国防范的加强与中日关系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美日同盟逐渐加强,对中日关系发展影响深刻。一方面,日本依托美日同盟走在防范中国的前沿,推行强硬的对华政策,使中日关系不断恶化。这是中日关系的现状。另一方面,在未来,当中日关系的持续恶化损害到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利益时,美国将对日本强硬的对华政策有所牵制。这一趋势已初见端倪。最近的将来,中日关系仍然不容乐观,很难好于中美关系,将处于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完全恶化之间的灰色地带。  相似文献   

3.
战后以来,由于战略利益的驱使,美国选择日本作为远东的核心盟国。冷战后,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加强了美日同盟关系。在对华政策层面,美日两国对中国都采取了政经分离的两面性政策,但在具体举措上存在一定差异。美国在保持其对华原则分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将中国纳入其中的“利益攸关者”政策。日本则在美日同盟关系的框架内,强化了对华政策,安倍新首相则提出了“战略互惠”的中日关系的架构。基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利益需要,今后应加强中、美、日之间的战略对话,推动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对日本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军事同盟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结束,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其原因在于各自的战略考量。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亚太大国关系和地区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日美同盟关系的维持与发展是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尤其是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战后日本安全防卫的根本保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美同盟关系也在不断更新内涵和调整功能。2001年“9·11”事件后日美同盟关系的重新调整,既是对1951年日美安保条约签署以来历次调整的继续,更是对过去的超越;既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重新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客观体现,又是日本借机实现国家利益的主观诉求。日美同盟关系的调整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了变化,而且还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日本军事战略调整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对“普通国家”地位的追求成为日本国内政治的主题。日本通过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强化日美同盟、加强自主防卫力量建设三个路径,对军事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自卫队在军事行动方面的限制大为削弱。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先发制人”已成为日本事实上的军事战略,日本的军事大国化进程正在加速。  相似文献   

7.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战后维持日美同盟关系的奠基石.随着日美关系的不断演变,日美安保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日美安保体制再一次经历严峻的考验.1996gu月,日美两国签署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成为冷战后时期日美同盟关系的重要转折点.本文试图对日美安保体制的发展演变作一简单梳理,并加以评析.一鉴于二战的历史教训,1945年8月2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了《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明确声称:美国的政策是“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使日本不论在军事上、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永远不能成为自己在…  相似文献   

8.
日本──悄然崛起的军事大国范跃江今年4月,赴日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举行首脑会谈,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重申日美安保体制的重要性,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防卫合作,以逐步扩大日本在东亚安全机制中的作用。此举被称为冷战后日美军事战...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的韩美关系变化特点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韩美关系在军事、外交和经济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军事安全领域 ,韩国自卫力进一步提高 ;在外交领域 ,韩国由“唯美国是从”转向“重美”、“多元” ;在经济领域 ,韩国对美竞争力增强。今后 ,由于韩美在东北亚和平、安全及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战略问题上仍需要合作 ,将使韩美同盟关系在较长时间里呈现相对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伴随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被称为“冷战活化石”的朝鲜半岛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围绕着半岛的统一问题及近来的导弹问题与核问题等半岛安全问题,朝鲜半岛危机不断。而素有“东北亚门户”之称的朝鲜半岛在地缘政治上又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使它成为大国关注与争夺的对象。作为对该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美国与日本对该地区分别有着各自的政策定位,通过比较两国政策的异同,可以发现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在稳定的同时,其内部冲突性的趋势却是无法抑制的,美日同盟最终要归于历史。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新保守主义萌芽于 2 0世纪 70年代 ,在 80年代正式登场。冷战结束后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 ,新保守主义在日本再次兴起 ,并迅速崛起为日本政坛的主流思潮。新保守主义主张“普通国家论”和“国际贡献论” ,在历史观、修改宪法等方面持强硬态度 ,并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冷战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对日本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增加了日本政治发展的不可预料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21世纪的日渐临近,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社会正面临着冷战结束后最严峻的挑战。为了在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中取得主动,1996年初,桥本首相上台伊始,即着手调整和制定新的对外政策,明确表示:要在继续维护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适时开展独立外交,“以自我的主动精神采取行动”,使日本成为“为世界稳定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围绕这一基本方针,日本在亚洲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新的趋向。继续加强日美安全保障体制,谋求日本在亚洲的领导权。坚持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础发展日美关系是日本一贯奉行的基本外交主张,桥本上…  相似文献   

13.
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日美联合宣言》为标志,日美安保同盟体制建立。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美同盟关系也在不断地更新内涵和调整功能。在国家利益的驱动下,日美安保体制逐步发生了嬗变。至冷战格局瓦解后,该体制质变为日美推行霸权主义的攻击性军事联盟体制。这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变化,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包括了欧亚大陆的东部边缘地带和西北太平洋。从近代史拉开帷幕起,其战略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苏在这一地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角逐。本文试就冷战时期美国在东北亚的军事政策进行若干分析,并对此政策在近期内的可能走向作出一些探索。(一)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对苏遏制战略的最终形成。这种遏制主要是通过军事手段加以实现,而欧洲和东北亚则是美国进行对苏军事遏制的两个主要场所。在长期的东西方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在东北亚的军事政策逐渐呈现出下述特征: (1) 积极发展与日本和南朝鲜的军事同盟关系。这种三边战略合作是以美国作为领袖,以美日同盟作为支柱。它不仅有助于阻止苏联的影响和势力在东北亚的扩大,而且有助于加强美国在这一地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被解除了武装。从1947年5月起实施的日本宪法明文规定,日本不得拥有军队,永远放弃战争手段。在冷战时期,“和平宪法”是日本借以埋头发展经济的“盾牌”。当时日本实行的政策是“通过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确保国防,全心致力于经济建设,国际政治上的敏感问题一律推给美国”的单纯路线。〔1〕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为日本提供的保护伞已不如从前那么至关重要。同时,日本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在此情况下,日本国内的保守势力逐渐抬头,开始对“和平宪法”中限制军备的第9款不满,要求对其修改,“要…  相似文献   

16.
伴随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被称为"冷战活化石"的朝鲜半岛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围绕着半岛的统一问题及近来的导弹问题与核问题等半岛安全问题,朝鲜半岛危机不断.而素有"东北亚门户"之称的朝鲜半岛在地缘政治上又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使它成为大国关注与争夺的对象.作为对该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美国与日本对该地区分别有着各自的政策定位,通过比较两国政策的异同,可以发现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在稳定的同时,其内部冲突性的趋势却是无法抑制的,美日同盟最终要归于历史.  相似文献   

17.
日本自1996年同美国共同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以来,军事战略就开始由以防卫本土为主的内向防御,向主动介入“周边事态”的外向扩张型转变。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军事曾一度受到严格限制,但在美国的包庇和纵容下,相当一段时期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日本在军事力量方面却不断突破,军事因素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如今,日本的年军费开支已高达500多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日本自卫队人数虽然只有28万,但其装备的  相似文献   

18.
美日同盟是美国东亚战略和亚太战略的轴心,同时也具有超亚太的全球意义与功能。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石,美日同盟担负着佐助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秩序的结构性使命,因而它寄托着美国试图主导全球安全秩序与政治格局的多重战略企图。透过美日同盟的窗口,在美国的战略视野中,一切国家或国家集团均为竞争对手,皆为其战略制约与遏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高调宣称重返亚洲,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主要是遏制中国崛起,维持美国全球霸权.适应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需要,美日同盟进一步强化:一是由双向遏制中日向集中遏制中国转化;二是巩固军事同盟实现军事一体化;三是合作领域拓宽实现美日同盟全球化;四是由双边安全合作向多边安全合作转化.美日同盟的强化源于各自所需和相互利用:一方面美国借美日同盟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另一方面日本需要借助美国增强地区影响力.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中国崛起形成严重挑战、使中日关系受到很大的影响、延缓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冷战遗留问题的美日同盟,之所以能在冷战后继续加强,与日本的两大传统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一是日本外交政治传统中同时具有欺弱的侵略性和仰强的依附性,是美日结盟的必然因素之一;第二是日本国民性中的神皇文化积淀有利于美日同盟冷战结束后继续存在和加强;第三是西方民主和评论的链接性因素使得关日彼此认同为同质国家,并共同应对可能涉及美日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