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公共预算,通过预算硬约束规范地方政府发债、用债和还债行为,已取得理论上的共识。《预算法》规范地方债的重心应是地方政府债务收支行为,重新认识预算平衡,赋予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举债的适当空间,将地方债收入和支出纳入现有预算体系,建立以偿债资金来源收入和偿债支出为内容的地方债复式预算,并将地方债收支纳入预算草案中予以编制。地方债预算议案应经过本级人大和中央的双重审批,通过审批的地方债预算法案即成为地方政府发债、用债和还债的具体授权规范,以地方债预算法案的法律效力和法律责任制度抑制地方发债冲动并对地方债收支行为予以监督。如此方使地方政府发债有序,实现地方债预算的全面、规范、公开和透明。  相似文献   

2.
以2010年、2012-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地价、房价与地方债规模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价对地方债规模影响不显著。一方面,作为地方债的抵押品,土地升值会刺激地方政府扩大债务规模,增加土地收储;另一方面,土地收入增加后,地方政府对于债务收入的依赖下降,举债动机降低,对地方债规模有负面影响。这两种机制对于地方债规模的影响相互抵消。2.房价对地方债规模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强劲增长的住房有效需求拉动房价持续快速上涨,政府既要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又要完善新增住房配套设施和服务,资金需求增加导致举债规模增加。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对于房价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房价要回归到理性增长水平,在经济和政策上应引导地方政府深化房地产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预算软约束和中央政府隐性担保下,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会异化为类似“资源开采”,地方政府源源不断地“采掘”地方债,有可能陷入资源诅咒陷阱。在辨析地方债资源诅咒效应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9—2018年我国25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地方债影响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债务率的快速增长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资源诅咒效应,过度膨胀的地方债将影响营商环境、扭曲产业结构、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弱化企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严峻的“财权事权不匹配”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逐渐增大。本文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地级市城投债为例,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检验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是推动地级市城投债规模激增的重要驱动因素。“省直管县”改革导致已改革地级市的发债概率、发债规模和单次发债金额均比未改革地级市高。“省直管县”改革强度越大,相关地区城投债的发行概率及规模也越大,“省直管县”改革引致的财政自给程度下降显著促进了城投债的发行。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分权通过土地出让收入、财政赤字与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地方政府城投债的发行。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的启动,意味着我国正在探索地方政府发债的新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逐步建立稳定和规范的发债渠道,也有利于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完善.但“自行发债”并非“自主发债”.合法性依据不足、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区域差距拉大以及公民福利减损,都是发行地方公债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应当理顺央、地的事权和财权关系、加强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健全地方公债的法律制度以及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才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保障地方公债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方发债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不可避免,而隐性负债又极易引发财政风险,因此,应赋予地方政府有限制的举债权,对地方政府发债进行公开、规范的管理:对地方政府发债实行余额管理;限定地方债券资金的用途;为地方债券设置偿债基金;公开地方债券信息;加强对地方债券的市场管理;逐步消除地方或有隐性债务。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基础环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分析表明,过度负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预算的软约束。而单纯依靠法律条文不能避免地方发债风险,技术指标限制的有效性又与其实施环境紧密相关。在构建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中,应注重政府债务跨期预算管理的建设,因为通过跨期预算的约束与体制外监督可以对政府举债行为进行限权,使地方政府发债竞争的预算约束实现由软到硬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黄观水 《南方论刊》2010,(1):60-61,63
根据我国《预算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债券是不允许在我国发行的。但是从实际上来看,已经有地方出现“曲线发债”现象。这些没有制度化的隐性债务无论对于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是巨大的风险。本文拟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探讨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做好了发债的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金人庆部长的公开表态,再次掀起了研究和讨论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应该发现债券问题的热潮。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的观点占据主流地位。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具备发债基本条件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是构建民生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但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决策往往出现伦理失范现象,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决策实践中的伦理建设,从加快行政立法,建立决策民主参与机制等入手,加速民生型政府构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做好了发债的准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金人庆部长的公开表态①,再次掀起了研究和讨论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应该发现债券问题的热潮.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的观点占据主流地位.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具备发债基本条件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急剧积累,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风险,而隐性债务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惠.必须对地方政府发债实行规范管理,限定地方债券资金的用途,公开地方债券信息,加强对地方债券的市场管理,逐步消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间歇性地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广大专家学者围绕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对策等,然而少有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未来走向进行过具体的研究.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文章采用博弈论的视角专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机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为了使得分析更加科学和更加逼近现实,还将对该博弈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官员社会网络引入了博弈模型分析.最后在对演进机制进行揭示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在改革实践中存在的两对矛盾,即:历史传统与现实改革的矛盾,法律规定与实际状况的矛盾。针对这两对矛盾,提出了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既不可脱离一定历史前提,又要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其它部分发展要求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聚稳 《理论界》2009,(9):68-69
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出发,概括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分析了其成因,并从合理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完善分税制改革以使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分类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和发展,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促进了我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理论和现实入手,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现行融资模式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阐述推进地方政府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用中国家与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机制设计的激励相容原则,当国家监督低效时,要使地方政府合理征地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改变我国征地的现状,规范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必须通过两个步骤来达到:一是使国家监督高效;二是改变国家监督高效时地方政府的净收益值,使地方政府在国家监督高效时根据“经济人”原则“自觉”地选择合理的征地行为。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地方政府行为悖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但地方政府因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和社会产出最大化的双重目标,而产生计划与市场、区域间合作与竞争、可持续发展与短期收益等政府行为上的一些悖论。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的双重身份、有限理性、激励约束机制、囚徒困境等方面来分析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行为悖论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重塑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等措施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4,(5):223-226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地方政府治理是我国地方政府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探索和研究的视野,是推进公共行政学"本土化",进一步丰富完善地方政府治理理论体系的必然选择。更新治理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创新治理机制、丰富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既是该地区地方政府治理的意涵,又能充分彰显其源起的现实必然。在新的形势下,以理念、结构、机制、模式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治理创新,是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微观先行的政治发展逻辑和微观显形的社会现实诉求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被委以治理现代化第一推动集团的重任,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的现实路径和关键所在。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共享着“治理现代化”的理性基础,同时因在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和所面对问题域的差异而在治理领域和权限边界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