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CALIS三期服务特点、平台架构、CALIS提供的服务与资源等几个方面强调了CALIS服务与资源利用的必要性、CALIS服务与资源的作用. CALIS服务与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CALIS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LIS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对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CALIS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入手,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CALIS搞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CALIS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馆际互借服务是CALIS服务的重要内容.该文就CALIS馆际互借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期望CALLS系统不断完善,促进馆际互借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CALIS与一般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CALIS在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方面的意义 ,并以集美大学图书馆为例 ,分析了一般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进而阐述了一般院校图书馆参与CALIS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的方针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CALIS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介CALIS概况,并就CALIS与文献资源建设关系,以及高校图书馆在CALIS网络下做好:1)以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为依据,突出馆藏特色;2)明确目标,增加采集渠道;3)调整馆藏结构,合理收藏各类型出版物;4)适当引进全文数据库,实现采访人员专业化等方面措施进行较详论述.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依托CALIS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其必要性。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论述了CALIS相关功能体系调整完善的措施和高职院校应采取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编目业务外包广泛开展的环境下,CALIS联合目录数据出现了诸多问题,质量明显下降。从资源共享、用户文献保障及外包成功与否等方面来说,质量控制是必要的。要使CALIS书目数据质量得到保证,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形成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控制书目数据质量的系统网络,才能使书目数据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CALIS与高校图书馆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参与CALIS,建设特色专题数据库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基本要求,并对建库的步骤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计算机编目的实际,依据ISBD的相关规则,对CALIS中文图书编目中正题名及相关题名的著录作一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MARC在网络环境下联合编目中的具有多种功能,根据目前CALIS中心编目数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MARC编目质量而提出建议,为当前高校图书馆正在进行的联合编目更加完善进行一些思考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以Google Scholar、CALIS外文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和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计量研究分析的方法,对1999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当代爱尔兰诗歌研究成果进行了搜集、梳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国外对当代爱尔兰诗歌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关著作和论文研究内容逐步扩展,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数量、内容和方法上都远不及国外。其中国内外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不足给国内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延边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经费短缺、空间有限、人才缺乏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拓宽经费采源渠道,增加馆藏空间,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形成与民族大学办学特色相匹配的数字文献资源系统,积极参与到CALIS的子项目建设中,并在本地区文献资源共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失为民族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满铁资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也是研究当时历史和教育子孙后代的重要材料。对“满铁资料”进行发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比照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库标准和服务功能要求,构建统一的公共检索平台,鼓励“满铁资料”重点收藏单位积极参加“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满铁资料”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
管理伦理的逻辑中心在于道德主体的形成和建构。道德主体是道德内化与外化在管理活动中的枢纽,是“善”的本质的体现。管理伦理中道德主体的建构路径有三:道德认知形成,即对道德内涵和规则的学习、体认和理解,对道德善、恶的一种自我知觉和体认,对道德目标、责任和义务的理解和运用;道德情感建构,即主体对管理情境的情感直觉与体验,以及对管理角色的情感想象与理解;道德目标实现,即管理目标实现。其意义在于:重构管理者的道德精神本源,增强对管理道德情境的适应功能,实现管理过程中的道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命与自然界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绿色生态及其功能的和谐运转不仅是大自然的本质要求,也是生命孕育、创生、发展的根本所在;人类自产生以来,在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认识、改造、利用自然,人类的生产实践给自然界及其自身带来了许多灾难,如环境问题、工业问题、人口问题等严重影响大自然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鉴于此,探讨了绿色生态思想的发展及其对生产实践的客观要求,呼吁当代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己的家园,创建一个和谐、稳定而美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探寻人类文明进程的普遍规律、获取人类文明的普遍性价值的过程之中,如何既避免“理不离境”的经验主义错误,又规避超越时空的先验主义谬误,显然是迄今为止在学术界仍未得到明晰的认知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经验论一样,完全脱离经验基础的先验论,无疑偏于极端和绝对。将经验与先验相统一而形成的有机认识论或普遍主义认识论,或许是更为合理的认知门径。而对于这一门径的找寻,正是知识分子尤其人文知识分子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知识分子群体不同于其他阶层的社会职责和独有优势,在于它以必要的逻辑思维训练为前提,超越经验知识,通过知识占有和因此获得的思想力量,以先验与经验有机结合所获取的洞察力,批判性地洞悉、预判事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前景作出必要的预警和展望;同时,在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之中,探求、发现与抽象出远高于具体经验知识的共同经验知识及文明成果,也即体现事物发展之真理性的普遍性理念,最终积淀而为超越时空的共通性文明成果,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7.
文本的意义阐释问题是文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过度阐释”“反对阐释”与“强制阐释”构成了文本意义生成的三种形态。首先,阐释学的知识内涵可以划分为方法论和本体论双重层面,分别涉及符合论的真理观与存在论的真理观。其次,中国当代阐释学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展开了积极反思和持续建构。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论”涵盖“本体阐释”“核心阐释”“阐释大循环”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概念范畴,实现了对阐释学方法论和本体论的融合,推动了当代阐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中国学者对场外征用与文本意义生成、主观预设与文本意义生成、批评的公正性和批评的伦理性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讨论,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阐释学话语体系。中国当代强制阐释论是阐释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文学研究与文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