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份是政治参与的必要前提,它包含了各方对主体资格及其相应权益的认可。恰当的身份选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修辞问题,还必须立足于现实的政治进程及其利益结构。随着北极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参与的深入,作为一个北极域外国家,中国以何种身份参与北极事务成为国内外日益关注的一个现实课题。基于当前北极地缘政治和治理政治的交互作用,本文认为,"北极利益攸关者"比"近北极国家"更合适中国的参与身份,有助于更好地说服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的参与及其相应权益,促进中国的北极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北极地区的冰融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北极航线开通与商业性运营提上了日程。北极航道的开通以及商业性运营不仅会对世界经济格局、航运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也将对中国的经济布局、能源安全以及航运业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北极航运治理正处在"建章立制"的阶段,中国应积极参与正在形成中的北极航运国际管制机制的构建,并且在参与北极治理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北极航运事务治理中的参与度,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强调北极地区的传统安全,重视北极地区气候治理,主张通过国际合作修复美国的领导力。美国北极战略转向“安全与保护”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安全威胁加剧,自身霸权地位受到动摇;另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变化切实影响美国利益,国内政治需求也促使其转向保护北极环境。鉴于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其北极战略的变化会对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权益、经济权益和治理权益产生影响。为此,中国应继续参与北极地区事务,拓展与北极国家的合作并推动中美两国在北极气候治理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孙凯  杨松霖 《国际论坛》2016,(4):34-40,80
阿拉斯加在美国北极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美国提供能源保障和军事支持,同时为美国北极权益主张提供客观基础。阿拉斯加州与美国联邦政府在开发北极方面存在诸多不同意见,尤其表现在北极开发优先议程的设置、环境保护和对待原住民群体权益等方面。尽管如此,北极开发离不开联邦政府和阿拉斯加州的合作。双方在北极开发中拥有众多共同利益:维护美国在北极利益;加强阿拉斯加州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北极科学开发等。在美国宪政体系下,美国北极开发不得不面临联邦政府同阿拉斯加州政府的博弈,双方将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北极国际事务的发展趋势来看,北冰洋沿岸国家以及其他北极考察大国越来越重视运用法律途径来确认、保障和拓展自身的北极权益,焦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北极国际法地位、领土海域及大陆架划分、航道的归属与管辖、资源勘探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我国近年来日益重视北极考察工作,但是从总体来看,相关研究及立法供给还无法满足保障我国北极权益的需要。探索我国北极考察及相关权益的法律途径,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首先应当明确我国在北极法律秩序走向上的基本立场,之后从参与国际立法议程和拟定国内相关立法两个层面来开展有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极自然条件及北极航线通航所面临的问题、北极航线通航价值、北极航线政治问题及中国制定北极航线战略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对现有研究进行客观评价,指出目前对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的研究呈现出研究领域范围较广、研究方法各具特色、研究内容丰富集中但不够深入、一些领域研究不够具体等特点。提出应在研究的内容、方向、视角及方法上进一步探讨突破。  相似文献   

7.
王晨光  孙凯 《国际论坛》2015,(1):30-36,80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变化吸引了众多域外国家的关注,而北极理事会的"扩容"则为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提供了契机。域外国家在参与北极事务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包括明晰本国北极利益、增强北极科学研究、加强与北极国家外交合作、拓宽北极参与渠道以及关注中国北极动态等。当前,参与北极事务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已开始在北极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在关注其他域外国家北极动向的同时应从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参与战略,深化参与进程,为实现北极地区的善治和谋取全人类的利益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孙凯 《国际论坛》2013,(5):55-60,81
随着北极地区的"态势变迁"以及对北极问题认识的变化,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政策较之以往存有"连续性"的同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美国2013年5月颁布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集中体现了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战略理念和思路。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安全利益与能力建设、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通过国际合作重振美国在北极地区的领导地位成为美国北极战略的优先事项。在北极地区变化加速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未来的北极政策将为美国在2015年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进行准备,北极问题在奥巴马政府议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9.
美国兼具世界霸主和北极大国两种身份,近年来北极地区军事存在增多、经济活动频繁,美国认为其双重身份受到了俄罗斯和中国的挑战。基于在北极事务上"落后"的认识,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精英们采取越来越多的措施以重塑其"领导者"角色。军事上,美国大力增加北极地区军事部署,恐会将北极推向"再军事化";经济上,特朗普十分重视能源开发,北极或可迎来"能源开发时代";外交上,在巩固与北欧盟友关系的同时主动修护美俄北极关系,试图提升影响能力和控制力。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强势措施,但美国国内北极决策部门尚未整合,注定其政策缺乏协调性及长远规划,美国北极利益维护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融化,北极通航成为可能。有关北极航道(西北航道及北方海航道)的法律属性尚存争议,加拿大、俄罗斯的"内水论"与美国、欧盟的"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论"形成鲜明对比。不放弃相应法律主张的前提下,通过与北极航道沿岸国的合作有效利用北极航道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北极航道利用中应充分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国际海事组织为维护海洋环境安全、船员安全及航行安全制定的条约及软法性指南。利用北极航道是我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他相关海事条约所享有的权利,亦是实现我国北极权益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英国在北极科考、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过去三年里,随着北极事务升温,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文件来重新评估英国在北极的利益诉求和角色定位。英国出于经济利益、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参与治理的综合考虑,进一步提升了对北极事务的关注度,并力图成为北极治理中的"领导性的伙伴"或"首要伙伴"。中英两国在北极治理上存在一些共同利益和相似立场,应当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和平、有效的北极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北极冰融加剧,北极通航为中国至北欧、西欧、北美洲东岸的航行提供了便利。毗邻俄罗斯的北方海航道和毗邻加拿大的西北航道具有较大的商业通航价值,航道沿岸国对航道的法律规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未来二十年北极大规模通航已成为可能,这对我国北半球航运网络将产生一定影响,北极航道沿岸国的国内立法和政策导向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北极航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北极国家尤其是北冰洋沿岸国家对于北极考察都有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并且通过立法加以保障。立法主旨主要是通过规范和推动北极考察达到提升对北极利用水平的目的。各国一般都设立了统筹各政府部门与北极考察有关工作的主管机构。管理制度的核心主要是对于考察活动的许可制度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在制定极地考察法规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汲取这些制度中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对于其中对外国考察活动的规制应当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4.
北极的地理范围构成北极治理制度建设的空间边界基础。在近30年的时间里,北极治理的进程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制度化建设仍存在明显的不足。究其原因,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北极治理中的适用缺憾密切相关。因此,在总结北极治理演进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北极治理的制度化建设进程可谓是正逢其时。这一进程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拓展中国的北极权益,深化与北极事务其他参与方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制度构建的具体路径,需要从宏观层次上的顶层设计、中观层次的制度匹配到微观层次上的策略选择等方面多管齐下,最终为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提升,以及北极治理制度化建设方向的良性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居住在北欧、北美和俄罗斯的北极区域原住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不同的争取自身利益的北欧原住民非政府组织.随着冷战的终结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北极区域原住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呈现出数量激增、跨国化发展日趋扩展、对所在国的国内事务及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增强等特点,而这一切对当前北极区域治理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北极原住民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北极区域治理的主体更为多元、北极区域治理的成效也更具可持续性.由此可见,在当前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北极区域原住民非政府组织在北极治理中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极安全事关北极自身、北极地区和国际社会乃至全球的安全。推动北极安全治理机制的优化,迫切需要相关的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承担起各自务实的责任,以维护北极的长期安全。基于嵌入理论的责任嵌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积极将自身责任嵌入北极安全治理议程中,立足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北极安全嵌入状态,逐步实现责任的认知性嵌入、议题性嵌入与制度性嵌入,科学选择中国参与北极安全治理的观念路径、行动路径和未来路径。合理界定中国的北极安全与发展权益,有效承担和履行中国维护北极安全的国家责任,与其他国家携手营造一个真正稳定与开放的北极安全局面。  相似文献   

17.
北极大陆架划界的法律与政治进程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进程备受瞩目,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法律与政治的双重属性。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可以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分为200海里以内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和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对于200海里以内的大陆架划界规则,《公约》规定得较为简单,实践中主要是遵循国际司法机构所确立的相关海洋划界原则和划界方法。当然各国对于具体划界方法的立场不同,立场相同或近似的划界当事国也可能会对同一划界规则的适用存在不同理解。地理因素、地质地貌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都是可能影响北极地区200海里以内大陆架划界效果的有关"特殊情况"。北极国家之间的200海里以内大陆架划界问题现已解决大半,而北极地区国际海底区域的具体范围则取决于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最终划定。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社会"重新发现北极"的时代背景下,英国的北极事务参与意愿逐渐增强,于2013年10月发布《应对变化:英国的北极政策》,成为第一个制定和颁布综合性北极政策文件的北极域外国家。英国北极政策基于快速变化的北极地缘政治及经济环境,在身份塑造、利益界定和路径选择等方面体现了其卓越的外交智慧和精湛的外交艺术,彰显了其渴望在北极事务中发挥大国影响力的政治志向。英国北极政策对同为北极域外国家和利益攸关方的中国有重要启示,我国应该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策谋划,创造性介入到北极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19.
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变暖使北极在资源、交通、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这一地区的法律地位和相关制度却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从而为有关国家争夺的加剧埋下了隐患。俄罗斯等国对于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主张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应尽快在联合国主持下,就缔结一份全面的《北极条约》进行谈判,冻结或者取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外大陆架规定在北极海域的适用,确立各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北极海域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法律地位,明确北极科考、环保、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并冻结该地区的军事化使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北极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北极原住民组织研究对于预判北极治理未来发展方向及中国北极治理参与策略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原住民组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北极治理舞台上。当前,北极原住民组织创造性地构建了北极治理跨国倡议网络,利用“回飞镖”和“乒乓球”运行机制深度参与北极治理。北极原住民组织对于北极治理的权力结构、北极复合治理体系以及北极理事会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北极治理从工业智能时代走向信息权力时代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极原住民组织新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带来了新启示。面对信息时代快速变化的北极治理,我国应统筹自身在北极地区的信息硬件与软件优势,充分借鉴基于信息要素的行动策略,完善与北极原住民组织的制度性联系,最终为信息时代中国的北极治理参与和自身利益维护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