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北极地区的冰融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北极航线开通与商业性运营提上了日程。北极航道的开通以及商业性运营不仅会对世界经济格局、航运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也将对中国的经济布局、能源安全以及航运业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北极航运治理正处在"建章立制"的阶段,中国应积极参与正在形成中的北极航运国际管制机制的构建,并且在参与北极治理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北极航运事务治理中的参与度,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王晨光  孙凯 《国际论坛》2015,(1):30-36,80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变化吸引了众多域外国家的关注,而北极理事会的"扩容"则为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提供了契机。域外国家在参与北极事务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包括明晰本国北极利益、增强北极科学研究、加强与北极国家外交合作、拓宽北极参与渠道以及关注中国北极动态等。当前,参与北极事务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已开始在北极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在关注其他域外国家北极动向的同时应从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参与战略,深化参与进程,为实现北极地区的善治和谋取全人类的利益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居住在北欧、北美和俄罗斯的北极区域原住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不同的争取自身利益的北欧原住民非政府组织.随着冷战的终结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北极区域原住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呈现出数量激增、跨国化发展日趋扩展、对所在国的国内事务及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增强等特点,而这一切对当前北极区域治理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北极原住民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北极区域治理的主体更为多元、北极区域治理的成效也更具可持续性.由此可见,在当前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北极区域原住民非政府组织在北极治理中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英国在北极科考、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过去三年里,随着北极事务升温,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文件来重新评估英国在北极的利益诉求和角色定位。英国出于经济利益、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参与治理的综合考虑,进一步提升了对北极事务的关注度,并力图成为北极治理中的"领导性的伙伴"或"首要伙伴"。中英两国在北极治理上存在一些共同利益和相似立场,应当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和平、有效的北极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5.
北极地区的法律规制盲区是造成目前北极区域治理进程成效缓慢且矛盾丛生的重要因素。北极区域治理的重点将是北极地区的国际法治理,因此解决北极区域治理的若干法律问题需要理顺其相应的法律内容。与此同时,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切身利益属于中国海外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维护自身在北极地区的海外安全利益的宗旨与方式有利于推动北极区域治理朝着良性均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国政府公布的《2015年北极政策执行计划》,标志着韩国已将其北极战略转化为更为具体的政治、经济政策。本文在韩国开发北极航道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探讨韩国在北极海运、造船和能源开采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检视韩国在北极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随着韩国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已经超越了商业与科学范畴,追寻大国地位则成为研判韩国参与北极事务内在驱动力的新窗。北极国家大多欢迎韩国参与北极治理,同时韩国在北极地区影响力的增长,有助于韩国成为政治经济大国,同时也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带来了借鉴之处。本文旨在分析嵌入在韩国北极战略的核心内容,以及讨论战略的成功应用需要何种条件,阐析在北极治理的大背景下韩国进行战略拓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优势是北极国家主导北极治理的权力基础,北极理事会为北极国家集体垄断极地科学研究提供制度保障。北极八国控制的北极理事会必然向从"行政型垄断"向"知识型垄断"发展。北极理事会通过的《加强北极国际科学合作协议》不仅增强了北极国家内部的科技合作与信息垄断程度,还进一步抬升了非北极国家获取北极科学信息的门槛,这种针对域外国家的制度性歧视,造成北极域内国家与域外国家在北极科学信息领域形成非对称博弈态势。北极知识储备不足是导致中国难以高效参与北极事务的核心原因。本文分析了北极国家与非北极国家博弈的科学因素,认为维护"科学考察权"是中国可持续参与北极事务的根本保障。北极治理的智缘结构变动,终将决定中国北极战略规划的整体走向。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北极地区经济价值的日益突出,使得中国对北极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态度转变、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提升,这些都意味着中俄两国合作开发北极油气资源的时机已经成熟。然而现在正处于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新时期,中俄双方应增强政治与经济互信,充分利用中俄双方的特有优势,建立稳固的北极科学外交关系,共同推进北极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发。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社会"重新发现北极"的时代背景下,英国的北极事务参与意愿逐渐增强,于2013年10月发布《应对变化:英国的北极政策》,成为第一个制定和颁布综合性北极政策文件的北极域外国家。英国北极政策基于快速变化的北极地缘政治及经济环境,在身份塑造、利益界定和路径选择等方面体现了其卓越的外交智慧和精湛的外交艺术,彰显了其渴望在北极事务中发挥大国影响力的政治志向。英国北极政策对同为北极域外国家和利益攸关方的中国有重要启示,我国应该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策谋划,创造性介入到北极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变化以及中国的发展使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成为必然,但当前中国缺乏对参与北极事务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北极战略。本文使用战略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内在优势、内在劣势和外部机会、外在威胁进行分析,以期为酝酿中的中国北极战略在战略匹配和战略定位方面提供借鉴。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现状喜忧参半、利弊并存,中国宜选择扭转型和多元型相结合的战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完成向增长型这一理想战略选择的过渡和转变。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初产生的俄乌冲突导致原本就存在于北极的地缘安全风险继续上升,极地话题再次升温。北极地区存在诸多战略优势,因此国家间在北极地区的竞争越发激烈。国际制度能够协调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关切,从而规范国家的政治行为,减少争议,这对北极地区的开发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不同的利益关切出现诸多国际制度,进而产生国际制度竞争的现状,也会出现现有国际制度滥用的趋势,因此北极治理对规范化且行之有效的制度的需求越发急迫。随着中国参与北极地区的实践活动日益深入,可以为北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其治理机制的优化发展提供积极方案策。  相似文献   

12.
2015年4月美国再次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这为其在北极理事会中引入"美国议程"以及塑造美国在北极事务中的领导地位提供了机遇。美国能否成功主导北极议程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挑战:美国在北极事务中能力建设不足、决策体制分散,国内多种力量对优先议程设置存在竞争,其他国家对美国设置议程的认同程度不一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兼具世界霸主和北极大国两种身份,近年来北极地区军事存在增多、经济活动频繁,美国认为其双重身份受到了俄罗斯和中国的挑战。基于在北极事务上"落后"的认识,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精英们采取越来越多的措施以重塑其"领导者"角色。军事上,美国大力增加北极地区军事部署,恐会将北极推向"再军事化";经济上,特朗普十分重视能源开发,北极或可迎来"能源开发时代";外交上,在巩固与北欧盟友关系的同时主动修护美俄北极关系,试图提升影响能力和控制力。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强势措施,但美国国内北极决策部门尚未整合,注定其政策缺乏协调性及长远规划,美国北极利益维护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北极议题成为国际话语权的角斗场,建立对己有利的北极战略和制度成为权力的重要来源。北极事关欧盟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环境友好型"北极战略不仅较易实现,而且政治敏感度较低,是欧盟介入北极事务的最佳切入点。本文分析欧盟"环境友好型"北极战略的时代背景、具体解读这一战略涵义并论述其推广路径,梳理欧盟的北极开发与环保议题之间的联系,认为欧盟依靠环境议题设置来获得北极话语权的做法,对其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身份是政治参与的必要前提,它包含了各方对主体资格及其相应权益的认可。恰当的身份选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修辞问题,还必须立足于现实的政治进程及其利益结构。随着北极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参与的深入,作为一个北极域外国家,中国以何种身份参与北极事务成为国内外日益关注的一个现实课题。基于当前北极地缘政治和治理政治的交互作用,本文认为,"北极利益攸关者"比"近北极国家"更合适中国的参与身份,有助于更好地说服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的参与及其相应权益,促进中国的北极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北极地区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国虽然是非北极国家,但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和核心的国际海洋法充分提供了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相关权利依据,这主要包括航行权、科学研究权、海底使用权等。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在北极海域的国际法权利,有助于有效维护和拓展我国北极活动空间,增强我国在国际北极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北极权益。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学界对于北极法律秩序的未来走向主要有"南极模式"、"斯瓦尔巴群岛模式"、"北极特定模式"、"发展海洋法公约模式"等不同观点,并由此对中国北极权益范围和相应策略有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从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对于中国北极权益不宜做过分的解读,主要应当定位于科学考察的权利和北极事务的基本参与权,其中气候变化治理是最佳的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由于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北极地区长期存在分界争端。近年来,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融化以及世界经济对能源和航道需求的增加使得北极地缘政治处于一个活跃期。北极地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等诸多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这是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的共同责任。中国是一个近北极国家,气候、环境和农业生产等深受北极环境变化的影响,北极航线的开辟也将对中国的经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针对北极治理的中国参与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在研究角度上,多集中于北极治理的法学和政治学研究上;在研究内容上,多集中于理论探讨和策略建议上,缺少实践性分析,多注重宏观层面忽视微观层面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重视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未来的研究仍具有较大拓展空间,应从多角度展开研究,如人类学、社会学等,加强对已发生事件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理论的可行性探讨,加强对北极治理微观层次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一些定量研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参与方式探究。  相似文献   

19.
北极理事会的改革与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北极理事会的努克会议是北极治理的里程碑,会议通过了有约束力的《北极搜救协定》,并且对如何北极委员会做了一些初步的实践。北极理事会的发展变迁与改革,是在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国际政治环境、北极地区在北极国家国内政治地位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与压力下实现的。未来北极理事会将朝向"硬法"性、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展,但采取更为开放的姿态接纳观察员以应对全球问题对北极地区的挑战是北极理事会改革应有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极战略价值和治理挑战的考虑,奥巴马政府制定了北极战略。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获取北极事务的主导性话语权,强化对北极治理的关键性影响力,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其战略利益体现在保障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领土安全等方面;战略坚持“和平利用、技术先行、创新制度、上下联手”的行动原则,并在经济、军事、外交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行动措施,指明了今后的行动方向。北极战略的未来成效,取决于美国的国家能力、合作意愿、大国博弈以及全球治理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