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使用短波近红外光谱和多变量校正技术快速准确地测定酒中乙醇含量,研究了纯水、乙醇以及乙醇和水混合体系的光谱特征。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PCR)分析了数据。该法分析酒样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赵建军 《东方论坛》2021,(4):115-129
中国酒文化的逻辑本质,是在历史语境中生成并得到持续性拓展的一种思想认知和系统观念.由于酒文化融聚物质和精神文化因素,具有逻辑复合性,从而其自身从物质性存在,到成为社会化、精神化构成的逻辑本质,不仅贯通酒酿、储藏等工艺环节,而且跨越对酒的享用和品鉴诸过程,成为纳入到中国文化逻辑整体并规定着酒的生产与存在方式的根本观念.这一根本观念在酒的历史生成中被凝定为生命有机性的创生,即酒生命活性的不断优化与转化.具体表现在:一是人工化酿造将自然有机性转化为人化的生命有机性;二是人对酒的感知、接受和认知,表征为对酒活性能量的吸收、促发生命机体运动加速和酒生命活性存在向文化性形态、形式的转化;三是酒生命活性的感性呈象与文化知解相糅合,塑造出了客观化、对象化的生命活性形式,供人们品鉴并从中得到文化价值、意义的领悟.总之,酒生命活性体现中国酒文化的逻辑本质,它是呈显中华文化特质与精神内蕴的重要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酒后反胃、恶心:新鲜葡萄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相似文献   

4.
于海琴 《社区》2009,(9):51-51
酒后反胃、恶心:新鲜葡萄 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的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相似文献   

5.
翟璐 《百姓生活》2014,(9):55-55
胡萝卜胡萝卜所含的胡萝卜素与酒精在肝脏酶的作用下,会生成有毒物质,危害健康。凉粉凉粉在制作时会加入可减慢肠胃蠕动的白矾,与酒同食会延长酒精在胃肠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人体对酒精的吸收,减缓了血流速度,延长了酒精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从 VSP 资料高保真处理和高分辨率角度出发, 结合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通过震源子波能量归一化来消除记录中的激发能量差异。以零偏 VSP 采集过程记录到的震源子波作为参考, 结合广义 S 变换进行 VSP 资料的吸收衰减补偿, 以使所采集的资料获得更高分辨率, 达到精细划分薄层的目的。对某一实际零偏 VSP 资料, 利用震源子波进行了激发能量差异处理和吸收衰减补偿, 改善了资料的品质, 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化学链无火焰燃烧是解决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排放物的完全吸收二个难题的方法之一,是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煤化学链无火焰燃烧是先将煤气化,再和活性金属反应,产生纯的二氧化碳加以吸收,从能量梯级利用理论分析可见,煤化学链无火焰燃烧能提高能量利用率,文章对煤化学链无火焰燃烧原理和对化学链无火焰燃烧能量理论作了分析,设计了煤化学链无火焰燃烧发电系统与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两宋时期实行酒类专卖制度,其目的在于由国家最大限度的垄断酒课征收.因而宋封建国家不仅干预商品酒的生产、销售和分配诸环节,而且对非商品酒的生产和使用也实行严格的管理.本文拟就宋代非商品酒的生产和管理作一初步探索,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 官府酿造的非商品酒官府酿造非商品酒又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情况.中央主要是专指宫廷皇室祭祀、宴飨饮用的法酒和供御酒,这些酒是由法酒库和内酒坊生产的,南宋时期则称为内酒库和甲库.地方则是由州军府一级官府按规定酿造的公使酒.下面先说中央官府酿造的非商品酒.  相似文献   

9.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灵芝的水煎液、酒泡液及干灵芝中K,Na,Ca,Mg,Mn,Zn,Fe,Ni,Cu,Sr的含量.结果表明,灵芝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4次水煎液可提取K 11300μg/g,Ca 3600μg/g,Mg 487 μg/g,Na,Mn,Fe分别为185-266 μg/g,Zn 58 μg/g,Ni,Cu,Sr分别为10-16μg/g.酒泡灵芝液的各元素提取率均低于水煎液.  相似文献   

10.
吸能盒作为防撞系统的主要吸能组件,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部分的能量,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为了研究诱导槽的布置位置以及诱导槽深度等参数对吸能盒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了无诱导槽以及具有均布诱导槽的两种吸能盒模型。以吸能盒的压缩位移和峰值碰撞力为优化目标,以诱导槽的深度和槽间距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选取样本点,用二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构建其近似代理模型,选用存档微遗传算法对吸能盒诱导槽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吸能盒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后吸能盒的能量吸收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为汽车吸能盒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朱光  邹小平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4):98-100,90
本文采用乙醇催化燃烧法制备竹节形碳纳米管,此方法利用乙醇作为碳源和燃料,提供材料生长所需的能量;利用Cu薄片作为基底;利用FeCl3作为催化剂先体。黑色絮状的沉积物经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进行表征,发现产物中较细的碳纳米管具有相对较好的竹节形结构,它的隔层是很规则的;然而较粗的碳纳米管的竹节形结构是无规则的,这与催化剂先体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酒在中西方文学中有诸多功用,可用于祭祀、礼仪,可消愁,能给人以勇气,能治疗某些疾病,能用作一种武器,能给诗人以灵感.但是过量饮酒既有害于身体又会误事,酒与色有密切的关系,酒还是一种麻醉品.由于酒有许多害处,从古到今都有政府颁布法令禁酒.从中英文学作品中找到一些实例,就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对于认识酒在文学中的作用特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商陆浆果为原料,用石油醚去脂-乙醇抽提-甲醇溶解的方法提取了商陆浆果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石油醚去脂-热水提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活性炭脱色-乙醇醇析提取、沉淀的提取工艺从商陆浆果中提取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比色测定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商陆浆果中粗多糖含量为3.77%.用HCl-镁粉、HCl-锌粉热水浴、2%AlCl3-乙醇、1%NaOH溶液和1%FeCl3-乙醇与95%乙醇提取物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醇提取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观察到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带,表明样品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百味人生     
《社区》2002,(10):21-21
半瓶酒“半瓶酒”每晚都要喝半瓶酒,妻子怎么劝也不管用。最近“半瓶酒”喝得有些不自在了。老父重病住院,花光了几年的积蓄。父亲刚出院,儿子又摔了个骨折,为儿子家里欠下不少债。他还是每晚要喝半瓶酒,他也试着戒了几天,可一晚不喝就翻来覆去睡不着。”妻子实在忍不住了:“家  相似文献   

15.
伊人对酒     
人常说酒和战争一样是女人应该远离的东西,可我却从不认为酒是专属于男人的东西,有词为证“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的词里处处可见酒的踪影。  相似文献   

16.
植物胚胎发育过程要吸收较多的能量和有较强的呼吸作用,整个过程离不开氧化作用和能量储藏;FADH2(还原型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是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呼吸作用的大部分的能量储藏在里面,而FADH2和NADH不能直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必须通过电子转移.^[1]  相似文献   

17.
在金属的面光电效应中,电子在逸出表面以前,可以吸收一个以上光子的能量。本文计算了在双光子吸收的情况下入射光的強度,并说明当达到该强度时金属表面早被汽化,以致事实上无法观测到光电子的发射。  相似文献   

18.
百科探秘     
《阅读与作文》2009,(6):50-50
大雪后为什么特别静? 人们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一场大雪过后,会感到四下呈万籁俱寂。原来,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音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会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声波的能量通过出口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能量则被吸收掉了,从而导致自然界声音的大部分能量均被大雪的表面层所吸收,所以便出现了大雪后万籁俱寂的场面。  相似文献   

19.
物质显示颜色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不同的物质往往显示不同的颜色,是由于不同的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不同而产生的。而物质对光的吸收又与物质分子或离子中的电子跃迁密切相关。物质吸收光能,可以引起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但它们是量子化的,只有光子的能量恰好等于电子跃迁的二个能级之间的能级差时才能被吸收。若电子跃迁的能级  相似文献   

20.
水、火与酒三种物质意象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和人文理念.相比于传统的固态本体论,以水为意象的本体论具有流动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特征,所以最适合用来比拟各种审美特性.从新认识论和深层心理学的视角来阐释,相比于火的意象所隐喻的阿尼姆斯,水的意象所隐喻的阿尼玛与梦想紧密相关,而克服水与火意象本身的局限性,需要对酒的意象加以阐释,也就是回到尼采张扬的一种富含生命能量的酒神精神.水所隐喻的艺术理念为美学理论开拓出一片新的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