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海防思想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对船政的近代化起到了指导作用,而近代船政则经历了萌芽、发展、短暂“盛世”及衰亡的历程.船政近代化的历程显示,任一事物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必须是先进的、成熟的.在晚清,由于海防思想本身的不成熟,最终导致船政近代化的断裂.  相似文献   

2.
船政人是近代中国最早掌握西方语言的群体,文书兼翻译梁鸣谦率先在船政推行"技术用语和机器设备规范",开启西文科技文献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的先河。船政毕业生严复制订的《译书局章程》,强化了规范化翻译。严复编著的英文语法书籍《英文汉诂》,开启以西语语法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规律的先河;船政学堂文案马建忠根据西文文法,撰写出版的《马氏文通》,奠定汉语语法学基础。船政为近代中国翻译的先驱开创了口译、笔译两方面体系,确立了中国翻译的基本架构:科技文献、西洋法律及口译追求忠实于原文,以"直译"、"音译",以"信"为准绳,文学艺术作品翻译追求文理、文采及意境等,以"意译","达""雅"为准绳。"信、达、雅"三条翻译准则,至今仍为学术界和翻译界所推崇。船政孕育了近代中国较有影响的闽派翻译。  相似文献   

3.
沈葆桢(1820-1879),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洋务派政治家和爱国官吏。他一生政绩显著,历任御史、巡抚、总督,曾主办船政,赴台主持中日台湾问题的交涉,开发台湾。生前颇为关注海防建设,极力主张购买铁甲船以建设近代外海海军的战略,是我国海军建设的先驱者。由于沈葆侦曾在遗嘱里交代“身后如行状、年谱、墓志铭、神道碑之类,切勿举办”,有关他的资料目前只有《沈文肃公政书》、《船政奏议汇编》、《海防档·福州船厂》。此外,他的后代把他与师友、亲人的信件抄录成集,这就是目前鲜为人知的《沈文肃公…  相似文献   

4.
姚琦 《兰州学刊》2007,(10):175-177
洋务时期兴起的赴欧留学基本上是以船政教育为特色的,从1875年到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共派遣140余人赴欧学习船政。洋务时期赴欧船政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早期造船工业、海军建设和海军教育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由于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局限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由香港历史博物馆和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近代中国海防国际研讨会”于年前在香港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 4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就“海防人物与思想”、“海防史史料研究”、“海防策略与海军建设”、“民国时期的海防发展”、“海事与中国近代社会”、“地区防卫”、“海军、外交和亚太地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现择要综述如下。一、关于海防人物与思想戚俊杰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长、教授 )的《戚继光兵学与中朝御倭海战的胜利》认为 ,戚继光不仅是我国明代的抗倭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6.
清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日本人入侵台湾南部的琅,发动"牡丹社之役"。清廷以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中日台湾事件专约》签订后沈葆桢又奉旨负责善后工作。沈葆桢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用西方的技术在安平、旗后等地建设了新式的炮台,筹建了军装局、火药局等,开启了台湾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成为台湾近代化的肇基者、播种者,被尊为"台湾近代化之父"。近些年台湾地区的分离主义者,以扭曲的"台独史观"书写历史,颂扬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间的近代化建设,淡化、贬低沈葆桢等在台湾开启的近代化建设与贡献。本文旨在"求真存真,正本清源",批驳"殖民统治有功论"。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督粤期间,出于对海南在中国近代海防重要地位的认识及向前人学习的思想,对海南的开发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实践.他确定了开发方针与计划,制订了"移民垦田"、"招商伐木"、"助商开矿"、"设官之制"、"除弊化俗"等开发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当今我们开发与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主旋律,它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首先,它孕育和产生了新的军事思想和海防理论,有力地冲击着陈腐的封建军事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发展战略和积极防御的海防主张。林则徐、魏源就是这种崭新军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其次,通过引进西方先进  相似文献   

9.
福建船政学堂考试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的考试制度有着鲜明的特点.从考试这一视角来研究福建船政学堂,分析当时实施这项考试制度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具体措施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贡献.这对我们今天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兰岚 《理论界》2006,24(7):206-207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产生于危机当中,是对当时国家安全威胁的一种反应和反思,它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国防重心的转移,而且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开启。  相似文献   

11.
于珍 《理论界》2012,(4):151-152
营口西炮台是一座近代海防军事遗址,是清末海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工程是巩固国防、进行战争和遏制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构成军队战斗力、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军事工程的修筑受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指导,受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辽宁营口西炮台的修筑,记录和承载了清末战略防御思想的转变、清朝巩固海疆的举措、洋务派学习西方近代军事和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的实践、中国传统夯土技术的应用以及近代中国"求强求变"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到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海上发动的大规模侵略。在这次空前严重的海疆危机中,山东巡抚托浑布积极布防,使战前已经废弛的山东海防得到了改观。透析托浑布的筹海举措,不难发现,它并没有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窠臼,因而整饬后的山东海防根本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山东海防是当时中国整体海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实效证明,清朝传统的海防已经完全不适应它所遇到的强权时代,晚清中国海防的近代化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高教史上的地位福建部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后来的职业技术性高等专门学校或专科学校,是一般中国高等教育史所认可的。但它是否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则是最近才有青年学者提出的新问题①。如果这个论断成立,则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不是创办于北京或天津,而是创办于福建。历来中国教育史或中国高等教育史,对于中国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的考证,有几种论点:(一)创办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既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置的新式学校,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二)创办于1895…  相似文献   

14.
张伶俐 《河北学刊》2007,27(4):244-246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属于"后发外生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和模式,以及模式的多次转换,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主要突出特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经历了学习泰西、仿效日本、借鉴美国的演变历程。每一次模式的抉择和转换,都深深地打上了时局复杂多变的烙印。回顾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演变的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可以为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戚其章近代社会思潮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曾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自鸦片战争以降,迄于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之前,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四大近代思潮,即海防思潮、洋务思潮、维...  相似文献   

16.
广东是南中国的门户,近代中国海防的要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航海科学技术的逐步东渐,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广东开始了航海教育的历程。从广东实学馆到黄埔海军学校,从广东航海讲习所到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近代广东航海教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全国航海教育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为新中国航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万历抗倭援朝战争时期,山东海疆形势严峻,海防地位凸显。面对严重的海疆危机,朝廷官员积极献言献策,提出了颇有见地和富有价值的筹海理论,以优化海防布局,完善海防体系,强大海防实力,确保海疆的长治久安。明廷和山东地方政府也积极筹划,建设海防。经过一番努力,山东海防得到了重建和增强,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为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东北亚地区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山东海防的这段史事,为我们今天"海洋强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立程 《兰州学刊》2006,16(5):49-51
沈葆桢,字幼丹,福建侯官人.他是晚清重臣林则徐的外甥,也是林的女婿.在其短短的一生当中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中国首任船政大臣,直接处理对日交涉的钦差,台湾地区近代化的开拓者.对于这样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自晚清以来便有多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的目的:一是加强海防,抵抗外侮.虽有"缉盗"的一面,但侧重点始终放在"防洋"上.二是发展运输,以敌洋商.在大规模的农民革命风暴过去之后,左宗棠强调"防海",大讲收海之利,就是继承林、龚、魏的遗志,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左宗棠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坚持自造原则,创办了福州船政局.他搞的是"拿来主义",而决非什么"洋奴哲学".左宗棠是很有民族自尊心的,其创办船政局的方针也很明确,即"欲得其造轮机之法,为中国永远之利";"既能造船,必期能自驾驶,方不至授人以柄"的自造、自驾的方针.事实证明,他这一方针,在某种程度上是贯彻执行了的.当左宗棠议立船政之初,"中国无一人曾身历其事者,不得不问之洋将",任日意格、德克碑两人为"监督"."监督"的职任是负责通盘设计、制造,权限虽大,但不能随心所欲,独断独行,"每事必请示钦宪(即  相似文献   

20.
晚清海防思想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清一代,迄于鸦片战争,中国朝野甚少有人关注海防问题。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始将海防问题严峻地摆到了中国人的面前。当时的先进中国人因之萌发了海防思想。自兹以降,议海防者渐多,数十年间逐渐蔚为风气。关于晚清海防思想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即萌发(1840—1861)、重倡(1861—1874)、趋实(1874—1879)、深化(1879—1884)和高潮(1884—1894)。由于海防问题在中国是和近代化问题密切相关的,海防思想之由理论走向实践,必然会不仅带来海防建设的近代化,而且也启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