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新凡 《学术论坛》2012,35(7):210-213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中系统接受法学教育,并且一生致力于法治活动的法学家。董必武早期法治思想形成于有法制无法治的旧中国,其法治思想的形成契合着时代脉搏、遵循着实践—学习—实践的逻辑规律。在法治被边缘化、法治精神缺失的时代,董必武业已开始广义上的依法维权的法治实践,实践催生董必武早期法治思想的萌芽;法治实践和时代潮流促使董必武选择了学习法律的道路;法律理论学习有力地推动了董必武依法开展革命活动的自觉实践,在运用法律武器开展革命工作中,其法治思想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浅论董必武关于人民民主法制作用的思想王明友董必武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伟大的法学家。他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提出了许多卓越见解。本文拟就董老的人民民主法制作用的思想进行探...  相似文献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毛泽东奠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的基本框架,而将这一理论具体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则主要是由董必武完成的.董必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权建设理论.研究和学习董必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对今天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董必武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明显地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一为建国前期(1940~1949年)的宪政思想.它包括这一思想的产生、形成两个阶段;其二为建国初期(1949~1956年)的宪政思想,它包括这一思想的全面展开、成熟两个阶段.董必武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除旧立新是董必武宪政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民主建政是董必武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依法办事是董必武宪政思想的中心环节;加强党的领导、党政分立、党不干政是董必武宪政思想的闪光点;政权属于人民是董必武宪政思想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1943年9月18日至27日,第三届国民参政会第二次会议在重庆召开。其时,中共七名国民参政员中只有董必武一人在渝,他决定单独赴会。  相似文献   

6.
董必武刑事法治思想的阐发主要集中于:在创建刑事法治方面,他对刑法立法的必要性和相对完备性、刑法的性质与任务、刑事法治如何贯彻“有法必依”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在刑事政策方面,他主张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实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贯彻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办案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等方针、原则;在刑事司法方面,他提出要健全司法机构和司法组织、培养各级司法干部等主张,强调刑事司法活动要注重程序。深入研究和合理继承董必武同志的刑事法治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董必武的思想转变有着鲜明的特点,他既不同于李大钊、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步入共产主义者的行列,也有别于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青年知识分子,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而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同时又与朱德、刘伯承等由旧军人成长为共产主义坚定战士有所区别.他是由清末秀才,跨越了两个世纪逐步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董必武这一转变过程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全景中的一种折射和投影,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之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了一生,对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对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早在本世纪初,董必武同志就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加辛亥革命,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包惠僧是否中共“一大”代表,目前还有纷歧意见,特别是有的文章更肯定“包惠僧是中共‘一大’的广东代表”。这显然与事实不符。首先,从参加“一大”的代表的回忆来看是否定的。毛泽东、董必武同志虽一度认为包惠僧是“一大”的代表,但后来的回忆都作了更正。毛泽东在“九大”开幕式讲话中列举的“一大”代表便没有了包惠僧。董必武在一九七一年答来访者说;“广州是一个人,实际到了两个,有一个包惠僧,他是一个新闻记者,是列席的,不是代表。”因此,我们不应只以毛泽东、董必武过去曾说过包惠僧是“一大”代表的话,便断定包惠僧是“一大”代表,而不注意毛泽东、董必武后来更正了的话。毛泽东、董必武后来的更正,决不应看作是前后记忆上的差错,而应该认为是根据事实予以改正的。这只要我们列举下列一些人的话就足资证明。  相似文献   

10.
田子渝 《江汉论坛》2004,(10):95-99
台北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庋藏着董必武的档案资料有数十份之多,迄止时间1919年8月—1927年7月。这批珍贵的史料大致分为:1.董必武参加国民党会议的记录。2.董必武作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与湖北省党部、湖北省政府负责人给国民党中央的报告和信件。3.董必武以湖北省党部常委签署的文件。4.董必武在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文章。5.记载有关董必武活动的资料。这些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的被挖掘,对于深化董必武研究和首次国共合作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法学理论初探庄元治(一)毛泽东法学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法律和法制方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普遍真理同中国法律和法制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2.
影,在摄影棚和演员亲切握手。 董必武同志和朱德同志1959年6月17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视察 董必武同志和朱德同志1959年6月在长春地质学院观看矿石标本董必武同志在吉林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促进了整个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在辛亥革命前后,董必武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与转变经历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辛亥革命前民主主义思想的孕育与启蒙、辛亥革命中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辛亥革命后新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董必武始终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自觉性和坚持性.  相似文献   

14.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这是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1964年重访南湖时的题诗。嘉兴南湖是浙江三大名湖之一,著名的江南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5.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这是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1964年重访南湖时的题诗。嘉兴南湖是浙江三大名湖之一,著名的江南旅游胜地,更是中国革命扬帆起航的地方。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受法租界巡捕袭扰而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举行,在一艘游船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南开是一所国内外闻名的先进学校,他们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学校里的课业负担很重,常常考试,考不好就被淘汰或留级,而且学费也很昂贵。虽然学习是这样艰苦,可他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信念却一直十分坚定。入学后,他住在学校里,每天起床的钟声一响,就立刻起床跑步,保持着在沈阳上小学时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顾奎相 《理论界》2007,(5):264-264
日前,辽宁省世界语协会会长刘正坤先生来舍下小坐,赠我五本书:《世界语发展史》、船祟门霍夫传》、《简明世界语常用词词典》、《沂世纪世界语教程》、《简明世英汉会话手l册》。前四本是他同宋韵声的合作成果,后一本则是他个人主编的。同时还有他撰写的一篇题为《世界语的理想与文化价值》(打印稿)的论文。在我信手翻看这些著作时,他就像一名娴熟的解说员,头头是道地讲述着他学习世界语的过程、编撰这些著作的经历以及他如何推动高校开设世界语课程,推广世界语,又如何创建辽宁省世界语协会,等等,感情特别投入,我不由为他的热心和付出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18.
(一)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写日记,人们往往会想起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他“日从丛箐悬崖,历程数百里。夜即就破壁枯树下,燃朽拾穗记之。”①然而,当我们想想,红军指战员们在万里转战、炮火连天、风餐露宿的跋涉中,竟能坚持撰写日本,甚至有的人是在负伤仅存一臂的情况下坚持撰写日记,岂不更感人至深?! 同时,在漫长征途中的红军指战员们,从不同部队和不同工作岗位,以不同的视角和感受写下的日记,记录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历程。迄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当时从党中央的总负责人张闻天,到党和红军的各级干部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  相似文献   

19.
董必武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破中求立"的立法思想.这是一套包含了"破"、"立"、"备"三方面内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其间融合了合理利用本土化资源、循序渐进立法等重要理论.董必武同志的立法思想无论是在亟待设范立制的建国之初,还是在立法活动突飞猛进的当代中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非常丰富,涵盖立法、司法、守法、法学研究、培养法律人才等诸多方面,而人民司法思想则不仅是其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集中体现和本质表述。董必武的一系列政治法律论述,折射出了“人民司法保障人民权利”、“人民司法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司法思想,并已形成一个逻辑的理论体系;其中人民主权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基石,形式正义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核心,法律权威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目标。在当代中国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的司法改革进程中,研究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对于推进司法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