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元朝初期科举久未施行,文人在有距离的旁观中对于科举的兴废进行理性反思。他们从文学发展、经学传播、理学研习、铨选制度的得失以及个人身心健康等方面探讨科举的流弊,明确提出“科举累人”说。深入分析“科举累人”观念可以见出:一方面元初文人也看到科举的优点,体认到其存在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之并非完全否定;另一方面,“科举累人”观却能够一定程度上摆脱宋元易代之际文人自身政治归属的影响,反映出当时文人主张文统与道统合流的发展愿景。从本质上说,元初文人的这一愿景与自中唐以来逐渐形成并最终占据主流地位的“文道合一”的文艺思潮是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2.
科举在明代达到空前完备,科举选才、授官一体化造就了大批人才,也造成了诸多问题,对当时社会影响深远。然科举最终走向末路,在清末不得不废。自科举废除后,学界对历行1300年的科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科举定性及明清时形成的科举考试文体——八股文的认识与评价,始终成为科举研究经久不衰的热点,学者争论最烈,分歧最大。梳理明代科举研究脉络,可对科举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状元辈出与苏州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自古以来,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她不仅经济繁荣,而且人文荟萃。千百年来,人才辈出,“文章事业,震耀前后”。在封建社会,其明显标志就是状元辈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开科举到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废科举的1300多年中,大约出文武状元800名,而唐以前还没有状元名称,唐至明清时代出的状元最多。据《清秘闻》、《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等书记载,清朝自顺治三年(1646)开科举,到光绪三十年(1904)废科举的258年间,全国共出状元114人。按地区分布,依次是江苏49人,浙江20人,安徽9人,山东6人,广西…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深人,武汉大学出版社计划陆续推出由著名学者陈文新先生主编的大型文化遗产出版工程《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因其采摭宏富、利惠学人,科举学专家刘海峰先生誉之为新世纪科举学六大工程之一。2009年9月,经过近30位专家学者三年多的努力,丛刊第一辑隆重问世。丛刊第一辑包括17种22卷,近3000万字,系统整理、校点了与科举相关的各类史料文献,堪称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1300年的科举史中,宋代是科举制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其时的“凭才取人”与“分路取人”的论争更是精妙绝伦,本文从宋初的一系列科举改革措施出发,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展现“凭才取人”与“分路取人”之争并探寻其实质,分析论争各方观点利弊,试图从中寻找对当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可用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癸酉科省试中,朔州马邑人苑论不仅与柳宗元、刘禹锡等同科登第,而且位居榜首,荣膺状元。苑论的人品和文才也很出众,为时人及大家所夸赞。  相似文献   

7.
姚化伟 《社区》2012,(8):56-57
《儒生》在中国内地创刊并公开出版格外招引目光。晚清新政后科举废,民国肇造后读经废,五四新文化后孔教废。三废之余,“儒生”这个秦政一统时出现并伴随中华帝国始末的名号,实质性内涵已然被掏空,偶有人用用。也无非是泛指书生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明后期归德商人的身份大多是明初移民。在科举无望的背景下,这些移民转向经商或兼营商业。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和河患频仍的生态环境,阻碍了归德商人的独立和继续发展。随后,归德商人大多转向了科举入仕,为明后期归德府发达的科举事业、强大的乡绅望族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
戚学标的籍贯与科举戚学标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古音学家,他继承顾炎武、江永等人的余绪,锐意创新,立论精博,多发前人所未发,论者谓其后来居上。然而对于他的籍贯与科举,人们常常模糊不清。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如下简要的考察。戚学标在著述中,往往自署太平。...  相似文献   

10.
补白     
《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卷一三六《李光弼传》附白元光传载:白元光字元光,其先突蹶人。父道生,历宁、朔州刺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