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尧 《劳动世界》2011,(3):23-24
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是指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所具备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知识技能、管理服务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笔者以为,一个高素质的档案员可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行为的符号表达,话语行为大于语言符号,因而话语行为效能研究着眼于话语的建构意图、建构过程与行为效能,建立并运用话语行为过程分析法,基于大量日常话语分析,归纳得出话语行为效能的运作机制.即:在功能需求的驱使下,产生话语行为的动机——语旨;为了实现语旨,话语主体借助语用策略,调配语境、语情等非语言要素和语义句模、情态范畴等语言要素,共同形成话语表达,从而产生语效,实现交际意图,满足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色彩词的构成着手,分析色彩词的构成与语法功能的对应关系,从而在对色彩词的语法特点有了 较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确定汉语色彩词的词性有四种:名词、形容词、动词、区别词。  相似文献   
4.
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在小说中运用色彩词来绘色赋形、凸现主题意识、实现文学象征 ,从而形成他自己的一种色调和追求。使色彩词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5.
汉语色彩词经历从依附实物名词,到抽象为独立表色的过程后,在已有的单音节色彩词的基础上,从简单到复杂衍生的方法大致有七种:借物法、比况法、组合法、修饰法、通感法、重叠法、外来法。色彩词,乃至汉语语词的不断衍生,有助于人们生动而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  相似文献   
6.
《最新俄语同义词解释词典》是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主要词典成果。该词典选词构组以"一义相同"为标准,共同义释义以语义元语言为工具进行解释,区别义释义遵循全景描写原则,以整个语言系统为背景说明"同中之异"。释义准确全面,例证丰富,是新型词典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摘要]本文基于日常会话自然语料库,选取存现效能话语行为,结合个体语义网络的建构,分图式未颗粒化、图式颗粒化-未结构化、图式颗粒化-结构化三个阶段,展示个体在功能驱动下,运用符号置换机制习得话语行为效能的过程。并以此说明:语言的习得,既是基于认知经验的语义网络自建构过程,也是基于行为经验的话语行为效能自模仿过程。语义网络的建构是语言知识的建构,而话语行为的习得是行为效能的建构,二者的同步发展才使个体获得了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物色词是包含"物"(色之物)和"色"(物之色)两种语义成分,且以"物"描"色"的色彩词.物色词可分为原型物色词、通名物色词、专指物色词和泛指物色词四大类.一部分从色物词演变而来的原型物色词经历了"X1(有某色之物:色物词)-X2(某物所具之色:物色词)--X3(某类所具之色:通名物色词)"的语义演变轨迹,类化成"通名物色词".在通名物色词基础上形成的是专指物色词和泛指物色词.而泛指物色词又分为比况物色词和借代物色词两小类.物色词的演化反映出:(1)色物词转化为原型物色词基于认知的分离--转喻机制;(2)原型物色词类化为通名物色词,基于认知的概括--范畴化机制;(3)色物词和专指物色词的形成都基于认知的整体化机制;(4)泛指物色词的形成基于认知的联想--凸显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两创”与“新文科”同时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节点上被提出,决定了二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这种关联体现为两种“契合”:一是精神内蕴层面的契合,二者都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二是技术需求层面的契合,二者都强调科技赋能,且赋能的对象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内在逻辑决定了“两创”需要融入“新文科”建设之中。然而,在融入过程中,出现了“新文科”文化属性认识不足、二者衔接度较低、“两创”实践性较弱等困境。解决这些难题,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凸显文化属性”“重构文化课程体系,编纂‘新文科’系列精品教材”“创设文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转化模式”等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