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敌     
吴菲菲是个刚结婚一年,车房皆备、貌美闲散的年轻女人,搬进我们这个小区以后,我们两个很快就成了一见如故的好朋友。我们总是互为彼此的垃圾桶,谁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只管一股脑地倒给对方就是了。半年前的一天深夜,吴菲菲突然打来电话,楚楚可怜地说:“我有情敌了……”我猛地一个机灵,睡意全无地听她讲,女人家遇到这种事,往往会激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战斗力。事情  相似文献   

2.
接到求助电话的时候,还是早上7点10分。街坊C姨焦急地说:“她老公又打她了!她现在还在派出所,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在电话那端.她流着眼泪,一再地重复说“对不起”.哭得像个孩子。她说自己不想伤害我,却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我的丈夫。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对她说,“我不恨你.因为咱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而且都被这个男人摇摆不定的感情所伤害,只有你和我才是同病相怜。”  相似文献   

4.
慈荷 《女性大世界》2004,(12):66-69
关于靳东的道听途说 第一次听说“靳东”这个名字是在朋友参加完电影《秋雨》的首映式后。她兴奋地在电话里告诉我《秋雨》对她的震撼.更准确地说,是角色里的靳东对她的震撼。她用了重复的语法表现形式夸奖他:“太帅了!太帅了!”然后再对他如何的帅做进步的细解。  相似文献   

5.
何立伟 《老年人》2008,(3):30-30
老婆的朋友比我多,平日家里头电话十有八九是找她的。铃声一响,我若起身,她那里就叫:“我的我的!”一脑壳头发夹子冲过来。这个家也仿佛是“我的我的”,因电话是打到“她家里”,而非“我家里”。她要在沙发上坐出武则天的式样来也只由得她。电话,没有二十分钟以上断断收不得场。找她玩,  相似文献   

6.
许多年以来在我们这个社会,多少人对于自己精神上受到的莫大伤害无可奈何,这似乎成了习以为常的事,为什么?就因为人们对于法律的淡漠与无知。大 约半年前,久未来往的晴忽然打 电话给我,问我是不是有在法院工作的朋友。我问她遇到了什么麻烦,她在电话那头唉声叹气地表示一下子也说不清,于是择了时间把我约到一处公园面谈。 放下手头的事匆匆赶去,见到的她果然一脸愁容。 她说她的隐私遭到了前夫的侵犯。 我静静地听着她的叙述。 两年前,我与丈夫在分居了一年多后终于断了双方之间的夫妻关系,法院把5岁的女儿兰兰判给了我。法院对…  相似文献   

7.
电话     
电话董佩雯奶奶临街而居。退休后,她常在阳台上伺弄花草、编织毛衣。不知何时起,又增加了一个项目,就是掰着指头数从街上电杆牵进本宿舍楼的电话线。我下班回家,她总要绘声绘色地告诉我:“又牵进好几根呢。”说起来,奶奶与电话有缘已久。她原在单位守传达,谁托她传...  相似文献   

8.
于淑芬人生从55岁开始准备采访于淑芬,可电话一直联系不上──打办公室,总是没完没了的忙音;晚上往家里打.得到答复说,她在银行值班。当下心里觉得佩服:这交通银行的行长,玩命呐!等终于见着了这位交通银行兰州市支行的“老板”,问起值夜班的事,她说:“临近春...  相似文献   

9.
前两天半夜接到朋友电话,她说:“我就知道你没睡。” 我说:“你等等。”然后我离开电脑,去冰箱拿了瓶啤酒,准备听她讲故事。 朋友讲了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准确地说,是和初恋告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龙玉玲 《老年世界》2013,(18):17-17
婆婆64岁了,一直生活在老家农村,任我们怎么劝说,她都不肯来城里和我们同住。日子久了,我们也只好不再勉强她了。 事也凑巧,新学期刚开始,老公的学校派他到外地进修一年,家里边孩子又到了考初中的关键时刻。犹豫再三,老公还是在我的撺掇下,给婆婆打了个电话,吞吞吐吐地希望她能抽空过来,帮我照顾一下家里。  相似文献   

11.
别类情感     
在几位女友聚会上,王女士讲述了她与刘先生的那种“第三种”感情,打开了王女士与刘先生 “关系”的谜底。 她和他是大学同学,因为是同乡,因此彼此自然多了几分交往。交往中,他们都发现竟是这样的谈得来,一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彼此什么都愿向对方叙说,而彼此又是对方最好的听众。起初,同学们以为他俩在谈恋爱,可当他的未婚妻出现后,便大惑不解了,甚至有人提醒她:警惕,不要上当。 他和她关系依旧,直到大学毕业,走到不同的工作岗位,除了频频的电话,还有常常的相聚。就在她旅行结婚途中,每到一处第一件事,便是给他打电话。 …  相似文献   

12.
她爱上他鬓边的微霜,是白净草原上的风,带来风、尘及野事的诱惑,她甘愿飞马前去。他触到她白衣黑裙的庄肃下,隐了一颗不羁的心。他不知是该欢喜还是恐惧。周六叫她加班,电话打到她家,半晌,她才接过话筒,“喂?”声音里,满是粘稠睡意,腻中带涩,袅袅娜娜,青蛇般钻入他耳孔。他迟疑  相似文献   

13.
几天后。杨志接到了蓝芳的电话。她在那头平静地说:“杨志。你肯定以为我给你的那两百万元是勒索得来的。遗憾地告诉你.那真不是我做的。我所做的。只是在知道沈梅勒索别人后找她要了几百万元而已。”  相似文献   

14.
邓祥国 《老年人》2003,(7):36-36
在村里,母亲家里的电话是专线,也是“热线”。母亲65岁了,身体还硬朗。她贤慧善良,有一副菩萨心肠,喜欢做一些帮助人的事。1999年,我几次接她到县城与我们居住,可她就是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老木房,也舍不得她的好人缘,不愿离开朝夕相处的乡亲们。无奈,我只好为母亲安装了当时全村第一部私人电话,以便能经常向他老人家问安。老家那个地方叫簸箕山,地处东安县西南舜皇山脉,是一个偏僻小山村。这里虽然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但交通闭塞,通讯落后,经济并不发达。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跑到外地打工挣钱去了,留守在家里的除了老弱病残就是小孩子。农民外…  相似文献   

15.
儿子最近又换了大房子,那天他电话通知我时,我很高兴地问:“你什么时候装修?”儿子一句:这是我的事.不用你们管。我只好淡淡地说了声.买了就好,很尴尬地放下电话。过了几天,我得知儿子想买车,就问:“你们不是有一辆车吗,怎么还要买车?”  相似文献   

16.
老寿星邓恢玲出生于1904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家住湖南省澧县盐井镇一心村。她性格温和,为人善良,有着一副菩萨心肠。村里谁家有困难,她总会热情地伸手相帮。她做得一手好饭菜,村子里谁家办红白喜事都请她掌厨。老人不爱户外活动,一天到晚在家里转,不急不慢地做着家务活。她心灵  相似文献   

17.
佚名 《现代交际》2006,(11):66-67
今年初春,母亲去澳大利亚了。母亲远渡重洋,不是去旅游,而是澳大利亚的哥嫂在电话里千呼万唤,盼望母亲去帮着他们照顾孩子。这是母亲第一次坐飞机,在广州白云机场,她心神不安地对我说:“飞机在天上飞,脚没个实处落,我,我,我……”母亲“我”了一连串,终究不好意思说出她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8.
一、小幽默     
《老人世界》2011,(9):62-62
应付自如一个董事长对他的女秘书吩咐道:“如果有一个叫比比的姑娘打来电话,请转告她,我去皮货店为她的大衣付款去了。”“如果皮货店打来电话,请转告皮货店,我到银行提款去了。”  相似文献   

19.
三个人的时光“叮铃铃……”快到下班时分,心理咨询专线的电话又响了。“是心理咨询专线吗?这个电话我拨了快两个小时才拨通。我失眠好多天了,一直想找人聊聊,真快憋死我了。”一位69岁的女士迫不及待地讲述她的心事。  相似文献   

20.
刚刚接通了一位采访过我的四川记者朋友的电话,她刚刚从绵竹退下来,这个娇小的丫头在电话里和我讲了她眼见的情况,她只用了四个字形容,就是:“世界末日。”她说她几乎无法工作,眼泪就没有停过,太惨了,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地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师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