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竖子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姚永概《慎宜轩笔记》卷四:“竖子乃指项伯,不指项羽也。”按:从语气看,竖子和项王似乎是两人,但从上文”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以及“项王受璧,置之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  相似文献   

2.
[原文]陈忌问垒(一背) 田忌问孙子曰:“吾卒……(一) 不禁,为之奈何?”孙子曰:“明将之问也。此者,人之所过而不急也。此□之所以疾□□□□□(二) 志也。田忌曰:“可得闻乎?”曰:“可。用此者,所以应卒(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三)  相似文献   

3.
《论语.先进.侍坐》章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相似文献   

4.
人“人”,对人说话时自称。《魏志·钟会传》载:司马昭与邵悌谈伐蜀,司马昭曰:“蜀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而众人皆言蜀不可伐。夫人心豫怯则智勇并竭,智勇并竭而强使之,适为禽耳。惟钟会与人意同,今遣伐蜀,必可灭蜀。”带着重点的“人”字是司马昭自称。又《华佗传》:“下针言:‘当行某许,若至,语人。’”“此“人”是华佗自称。又(《吴志·吴主五子传》载:孙霸子孙基盗御马被收狱,孙亮问侍中刁玄,盗御马该当何罪。“玄曰:‘科应死。然鲁王早终,惟陛下哀原之。’亮曰:‘法者,  相似文献   

5.
《史记·高祖本记》记载了刘邦病危时和吕后的一段著名的对话: “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肖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 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相似文献   

6.
(一) 什么叫做本?本始见于刘向论述雠校:“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毛春翔先生认为本即书本,没有特殊含义。叶德辉说:“今人称书之下边曰书根,乃知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吾谓书本由卷子折迭而成,卷不如折本翻阅之便……刘向……不曰持卷,而曰持本,则为折本可知。”张舜徽先生赞同叶的意见并发挥说:“‘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这话是对的。因根计数起于卷轴。就卷子中的本轴而言,可以称根,也可以称本。那末,‘版’的名称,原于简牍,‘本’的名称,原于缣帛……后世因合二者而连称‘版本,用为书册  相似文献   

7.
陆贾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陆贾者,楚人也。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辨士,居左右,常使诸侯”。曾官至太中大夫。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是刘邦的重要谋事之一。在汉初,他秉刘邦授意“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相似文献   

8.
论“收其精兵”王育济,孔德灵《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2(建隆二年秋七月条》载:“上(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A公,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昔日:‘陛下...  相似文献   

9.
〔原文〕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  相似文献   

10.
《史记·项羽本纪》有句著名的话:“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集解》注:“《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瞳’。”意思是说,一个眼睛生有两个瞳孔,就是重瞳。  相似文献   

11.
【原文】大夫曰:“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异时盐铁未笼,布衣有朐邴,人君有吴王,皆盐铁初议也。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夫不蚤绝其源而忧其末,若决吕梁,沛然,其所伤必多矣。太公曰:‘一家害百家,百家害诸侯,诸侯害天下,王法禁之。’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  相似文献   

12.
“冬冻其葆”一语,出《逸周书·大武解》。该语究为何义,迄今人多未明,故今特说于下: 先录其原文: 武有六制:政(征)、攻、侵、伐、搏、战。……伐有四时三兴。……四时:一,春违其农;二,夏食其谷;三,秋取其割;四,冬冻其葆。孔晁注曰:“冻,谓发露其葆聚。”陈逢衡《补注》曰:“‘葆’与‘堡’通,小城也。’冻其葆’,谓毁其屯聚,使彼皆馁也。”唐大沛《分编句释》曰:“‘冻其葆’,盖即‘冬寒其衣服’之谓。‘葆’与‘保’同,谓戍兵保守边陲者。《管子》云:‘窘则民失其所葆’,注云:‘谓所恃为生者也。’”孔言“发露其葆聚”,意未明,盖即陈补注所谓“毁其屯聚”。然“葆”无屯聚之义,且毁其屯聚,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五年冬,冯玉祥先生自己从《六韬·文韬·文师》中节选了一段话,从“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起,到“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止,用隶书写成一幅中堂,作为蒋介石五十九岁生日的贺礼。这是蒋介石坚持独裁卖国,冯先生教训他的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冯先生还多次送“书”给蒋介石读。这“书”不是一般的书,是冯先生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节选出来的段落汇编而成的,内容集中在对外御侮、对内民主两点。冯先生读书时遇着合适的段落就选一段,有时也叫他的秘书帮着选几段,这样积累到若干段后,由他排个顺序,再交给在他家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方言歧异现象在周秦时代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战国策·秦策》载:“周人谓鼠未腊者朴,郑人谓玉未理者朴。周人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乃死鼠也。因谢不取。”《左传·文公十三年》载:“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由于方言复杂,方言的调查也就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异代方言,还秦籍之,藏于科室。”这些乘着轻车(“輶轩”)调查方言的使者,其使命是“考八主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至于汉代,朝廷也“留心典诰,发精于殊语,欲以验考四方  相似文献   

15.
[原文]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  相似文献   

16.
《国策》之用语,迄今未得其训者尤多。《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彼(秦)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注:“这句话不好懂,疑有误字。《史记》作‘过而为正于天下。’司马贞《索隐》:‘谓以过恶而政也。’以备参考。”在王先生以前的注释家如宋代姚宏、元之吴师道等均知“此句亦难通”而阙如。昔者余每教于此,亦从前人而阙如。然窃思古人之立言当有所指,故观汉前史籍时时留心,稍有所悟,知“过而遂正于天下”一语不曾有误,其难解者唯“过”“遂”“正”三词耳,今试释之。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齐策》有段文字:“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盂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后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茶叶生产到唐朝有了很大的发展。据李肇《唐国史补》的记载:“常鲁公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氵邕)湖者。’”这就说明唐朝的时候茶叶巳从内地传到西藏。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唐朝应吐蕃之请,于赤岭(今  相似文献   

19.
《史记·项羽本纪》有句著名的话:“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集解》注:“《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瞳’。”①意思是说,一个眼睛生有两个瞳孔,就是重瞳。这在《汉书》中说得更为明确。《汉书·陈胜项籍传》:“周生亦有言,‘舜盖重童子’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何其兴之暴也!”颜师古注曰:“童子,目之眸子。”②《汉书补注》钱大昭注曰:“童,古瞳字也。说文本不从目。”沈钦韩则进一步注曰:“董子《三代改制篇》:‘舜有二童子。’《荀子·非相篇》:‘尧舜三牟子。’杨倞注:‘《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明。’《淮南子·修务训》亦本《尸子》语。”④这些著名大家引经据典,解释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重瞳,即是两个瞳孔。“重瞳”之说,影响甚大。后人著书立说皆以此为据。曹植《帝舜赞》:“颛顼之族,重瞳神圣。”⑤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有虞氏,姚姓,目重瞳,故名重华。”⑥《春秋孔演图》:“舜重瞳子,是谓重明。”⑦宋王禹偁《待漏院记》:“九门既闭,重瞳屡迥。”⑧就连  相似文献   

20.
<正> 《柳河东集》卷十六转载了韩愈的《天说》: “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菰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雍底,为痛疡疣赘瘘痔,虫亦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