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同宗教的消极方面进行斗争、宗教的破除是"政治经济斗争胜利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以及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等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宗教理论在当今中国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重大自然灾难事件的频发及宗教公益活动的迅速增多,为了构建起完善的宗教公益理论框架,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公益观的探讨成为迫切需求。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承认宗教的双重功能,但对宗教公益持批判态度;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分别认为,宗教公益具有服务社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应该鼓励宗教界从事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公益活动。这些宗教公益观裨益于新时期我国宗教公益理论的构建和宗教公益活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继承和发展。2013年,不少专家学者对毛泽东政治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宗教思想、国际战略与外交思想和军事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宗教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宗教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体体现在:建立与宗教界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遵循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不能用行政命令和强制的方法去消灭宗教;研究宗教,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对宗教的认识就已经非常丰富和深刻.他反对在中国建立"无神论"的宗教,反对宗教的神秘化,赞同信仰救国的思想;提出"无我论",并从"无我论"发展到"惟我论";反对"因果报应"说,提出自觉道德的主张;在"灵魂不灭"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物质不灭"论;反对"长生不老"和"投胎转世",提出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必然法则.毛泽东早年对宗教的这些认识是在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思想结晶,反映了他吸收和继承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积极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奥秘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问题理论发展五十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集中论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理论的发展历程。在分析了建国后毛泽东宗教问题思想发展的基础上, 着重阐明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初步形成了邓小平宗教问题理论, 以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对邓小平宗教问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论证了邓小平宗教问题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特别强调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 集中反映了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文明国家的哲学产生、发展都不是单线的产生、发展,它们的产生与发展同当时的政治,法律、科学和宗教等观念形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而成为时代的哲学,而宗教尤为领先。古希腊罗马史表明:悬浮于空中思想领域的宗教同唯心论之间掺和的现象表现得极为明显。马克思为此作出了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中形成的论断。毛泽东也指出,不研究宗教,就写不好哲学史、文学史、世界史。同样,也写不好科学史。古希腊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
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同几个哲学工作者谈话。作为参加者之一,龚育之教授当时担任了主要记录的任务。毛泽东在两个小时的谈话之中,涉及哲学、历史、文学、宗教、教育、军事、政治、“四清”运动和阶级斗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丰富而广泛。此次重新发表的是作者根据毛泽东谈话的原记录稿所作的最新增补稿,其中主要记录了毛泽东谈话的原始内容,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宗教观有一个清晰的演进、发展历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对宗教工作作出了开创性的指示,奠定了新中国宗教工作的基础,开创了新中国宗教工作的新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坚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新中国初期党关于宗教工作的正确方针,构建解决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起到了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与时俱进地推进了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政策的转型,使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相处,是马列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公民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政策。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信教的和不信教的,信这种教的或信别种教的,一律加以保护,尊重其信仰。今天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将来也仍然采取保护政策。”这项政策的涵义是: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这一政策的实质,就是要  相似文献   

11.
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同几个哲学工作者谈话。作为参加者之一,龚育之教授当时担任了主要记录的任务。毛泽东在两个小时的谈话之中,涉及哲学、历史、文学、宗教、教育、军事、政治、“四清”运动和阶级斗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丰富而广泛。此次重新发表的是作者根据毛泽东谈话的原记录稿所作的最新增补稿,其中主要记录了毛泽东谈话的原始内容,具有相当高的史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济工业结构分析及资金最优配置的简化 方法(海达尔·拜祖拉)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 (徐宝林)论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企业改革的 关键(黄诚)优化劳动组合的内涵及其原理 (李福田)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对西贸易的基地 (李良栋)依靠标准化开拓中外合资企业发展 之路(范龙孺) 毛泽东研究毛译东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是 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刘云)毛泽东民族理论思想(高朝明)毛泽东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蔡灿津)毛泽东与民主革命时期的新疆 (朱杨桂)毛泽东与宗教(朱令名)试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价值观 (陆维天汤奇云)简…  相似文献   

13.
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统战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统一战线的重要性问题、范围问题、与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任务问题、祖国统一问题、知识分子问题、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等七个方面全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统战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统战理论是新时期我党进行统战工作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运用当代隐喻学理论对毛泽东诗词进行研究。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圭臬,通览毛泽东的67首诗词作品,收集其中的隐喻例证,并按内容进行分类。在语料归纳的基础上,对其认知机制、文化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这些隐喻因其人类的共同经验而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是人类通过文学创作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独特的神话、宗教、文化、典故等因素也使得这些隐喻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重走中共中央从延安到西柏坡的转战路途,真切体味到我党给世人留下影响颇深而且久远的精神财富,更深切体会出其现实意义,例如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其精髓的延安精神和以"两个务必"为代表的西柏坡精神在当代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管理和引导宗教使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更大社会功能等.在重走转战路的过程中也澄清了一些疑惑:解放石家庄的战役并不是毛泽东在陕北阎家峁村指挥的,而是在神泉堡村.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毛泽东年谱>中石家庄战役期间是空白,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6.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加强国际问题研究”的批示,于1964年在全国高等学校建立的首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之一。现有工作人员21人,其中科研人员14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3人)。设有历史、经济、宗教文化和国际关系4个研究室。资料室拥有英、俄、阿拉伯、德、法和中文图书8000余册,刊物  相似文献   

17.
宗教类别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宗教研究中,关于宗教分类有多种说法,如:自然宗教和人为宗教说、原生宗教和次生宗教说、传统宗教和历史宗教说、预示宗教和神秘宗教说、秩序宗教和救赎宗教说、教会宗教和大众宗教说、古典宗教和现代宗教说以及氏族宗教、民族宗教、国家宗教、世界宗教、政治宗教、文化宗教等等。这些分法有的强调时段性,有的强调特点和性质,但都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各有利弊。宗教的概念应该重新界定。鉴于宗教涵盖面包括神性和俗性并各有侧重,我们提出把宗教分为宗教和准宗教两种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世俗化是宗教适应社会的必然选择,宗教社会服务是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形式。宗教参与养老是转型社会时期宗教顺应社会责任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在养老领域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宗教世俗化脱下了宗教的神秘面纱,拉近了宗教与人之间的距离,成为宗教参与养老的基础;另一方面,宗教参与养老的实践活动又在宗教社会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促进了宗教世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宗教学研究中,“原始宗教”这一概念一直比较含糊,人们习惯于不加辨别地将原始宗教等同于“史前宗教”、“萨满教”、“自发宗教”、“自然宗教”和“无文字民族的宗教”等概念。这是很值得认真加以辨析的。 在不少宗教学论著中,往往没有将“原始宗教”、“自发宗教”和“自然宗教”三个概念区别开来。例如,认为原始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宗教,宗教学上通常称之为原始宗教、自发宗教或自然宗教。”“自发宗教,也叫原始宗教或自然宗教,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宗  相似文献   

20.
宗教社会科学是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对宗教的实证研究,包括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和宗教经济学等分支学科。客观性和实证性是宗教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宗教社会科学力求对宗教现象做出中立与精确的描述和解释,并以此区别于宗教界、政府、公安等部门对当代宗教的关注。宗教社会科学的进步有助于建立符合中国宗教实际的宗教学一般理论,同时也有益于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