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关交通部的民初邮权统一政策这一课题,目前学界尚乏专文探究。交通部统一民初邮权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邮驿之争——驿站的裁撤问题,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就告成功;二是官民之争——民信局的衰落,交通部借助政府资源和行政力量排挤民信局,竞争取得了胜利;三是华洋之争——官邮与“客邮”,取得了进步,但不彻底。总体而论,自民国初年交通部管理邮政以来,对传统的信息交换系统如驿站、民信局进行裁撤,对客邮予以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华邮权的统一,极大地推动了民初我国邮政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清末舆论放大现象体现在报刊发行量、舆论界自身定位、受众、社会各阶层的关注等多个方面,至于形成这一现象的邮电基础,主要在于邮政、电政等事业的发展。其中邮政方面的发展,表现为邮政各局数目、邮件数、邮政汇兑量、包裹数的增加;电政方面的发展,表现为电政局盈利、收发国内报次数、收发国内报字数的增加,以及电话事业的推进。铁路航运也是影响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因素之一。清末邮电通信事业的大力发展,以及铁路航运的进步,为报刊新闻传输速度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撑,推动了舆论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邮政企业运邮服务外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运邮业务流程构成及风险因素基础上,探讨基于双方业务协同的运邮服务外包的程序步骤,并提出运输服务外包商选择、业务运作协同和协同监督控制三阶段风险分析模型。分析认为,应通过建立外包企业资信能力评级及准入制度、制定富有弹性的外包合同、构建实时业务协同监控信息平台等策略,加强对运邮服务外包风险防范,最大程度化解邮政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4.
英国与晚清中国邮政发展研究(1840—19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邮政的发展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其中英国对晚清邮政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英国对晚清邮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率先在中国开办客邮,客观上刺激了近代邮政的发展,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侵夺了中国的邮政自主权;二是在制度层面,晚清邮政在人员构成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明显借鉴了英国的相关经验。晚清中国邮政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曲折与无奈。  相似文献   

5.
邮传部与清末邮政事业的近代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清末10年是我国社会近代化的关键10年。以邮政业为例,邮传部作为主管交通的中央政府职能部门,通过调查、统计与计划,制订邮政政策与章程,发展地方邮政、联邮等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清末邮政事业的近代化。这其中,邮传部领导的、包括邮政业在内的交通建设革命是不可小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邮政近代化与“客邮”有密切关系。1834年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在广州开办的“英国邮局”是中国最早的外国邮局,其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海外邮政的需求,更是为了突破清朝与英国的交涉体制及十三行通商制度。鸦片战争前后,“客邮”在中国不断发展,一方面侵犯了中国的邮权,另一方面又对中国传统邮政的进步有一定积极影响。在与“客邮”的长期竞争中,中国近代邮政得以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邮政脱胎于海关,由于历史的原因,邮政主权一直被帝国主义把持。特别是“客邮”的开办,不但破坏中国邮政主权,而且侵害中国海关经济。中国历届政府和人民为收回邮政主权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通过开办国家邮政,统一邮政管理,加入万国邮联,签订外交约章等多种努力,最终撤销了“客邮”,统一了邮权,推动了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1896年大清邮政成立以来,清朝传统官民两分的递信体制逐步被打破,新体制的建立完善,带来了新式邮政网络的开创与拓展。在海关的努力经营下,新式邮政经历了一个从分立的口岸城市到形成网络的内陆递运体系的过程,在网络完善的同时建立起民众对使用新式邮政的信心与习惯。伴随着新式邮政的逐渐成熟,清末管邮机构自1904年起,按年编纂《大清邮政事务通报总论》这一年鉴史料,对历年邮路邮区的设计拓展、邮政业务的经营、邮政资费的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和分析。通过分析其中关于邮政局所和邮路建设的资料,除可以重建大清邮政网络自口岸到内地、自点线到立体的过程外,还能够在清末制度转型的背景中,具体阐述清末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与新式邮政网络建设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邮政作为通讯的主要形式,对于国家各方面影响极大,战争时期尤其如此。1940年周恩来为中国邮政事业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最好不过地概括了这种状况。一、战前中国东北邮政的沦丧  相似文献   

10.
1928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开始颁布一系列法案和政令重组大革命时期的民众团体组织,以拓展其在社会中的权控范围。汉口邮务工会作为邮政体制下的邮工组织,在成立伊始,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而引发邮潮。这一过程中,汉口特别市党部依据整理民众团体的法律,极力推动汉口邮务工会的成立,此时与湖北邮务管理局的立场发生严重冲突,市党部虽积极承认工会的合法性,然而这一法律依据却遭到了交通部的行政命令式的否认,最后在私人协商情境下达成了一个非正式协议。国民党团体指导权和政府邮政管理权之间的冲突在此一事件中充分表现出来,纠纷最终在维护地方治安的共同旨趣下悄然解决。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国时期的基层邮政——以原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国时期原四川省基层邮政,尽管它“僻处西偏”,却也能伴随全国大潮“裁铺改邮”,且组织完备,业务发达,管理颇具特色。这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邮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民国邮政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民国时期邮政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民国时期邮政的发展变迁;二是地方邮政史的研究;三是邮政业务的研究。总的来说,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邮电分营后 ,邮政企业能否自立以及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能否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邮电分营后邮政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赋予企业自主权 ,尽快实现邮政企业的制度创新 ,通过创新发展邮递类业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台湾邮政始于清末。 194 5年台湾光复后 ,国民政府派员接管台湾邮电事业 ,并成立了交通部台湾邮电管理局。该局对原台湾邮政机构进行了改组 ,废除了日治时期压制和歧视台胞的人事政策 ,对人事进行了调整 ,同时又从大陆抽调了大批邮电专业人员帮助台湾恢复邮政业务。经过两年的努力 ,台湾邮政业务得以恢复并粗具规模 ,邮运线路亦得以拓展  相似文献   

15.
客邮是近代列强在中国所办的邮政,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中国邮政的发展,侵犯了中国国家主权,但是客邮在客观上对国邮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国邮一方面与之妥协,另一方面又不断与之竞争、斗争,最终迫使客邮撤离。福建地区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国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式寄信递物方法的清代邮政制度,在开办之初即于完善机制与抵御客邮的两难中顽强发展。在充分考虑现实因素掣肘的情况下,赫德采取了缓进的方式推动清代邮政的发展,希图通过自身的逐步强大来抵御客邮对中国邮权的侵犯,充分反映了近代中国制度转型的艰难与外国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赤色邮政处于险恶的战争环境下,敌人对我进行信息战,这就导致红色根据地的通信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赤色邮政的存亡取决于土地革命的形势,由于敌人的封锁围剿,随着根据地的丧失,赤色邮政也随之撤销;由于是在革命战争环境下,敌我力量犬牙交错,敌人不停地对根据地进行围剿,所以每个邮政人员既是通信员,又是战斗员,武装交通是各个根据地之间保持信息联络的重要方式,因此,邮政工作带有浓郁的军事色彩;政治工作是我党的生命线,邮政工作隶属于我党各种革命工作中的一类,所以,邮政工作和政治工作的结合也很严密。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赣、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普遍建立了赤色邮政,担负苏区党政军民的信件、文件、包裹和报刊的传递任务。在当时条件下,它对于加强根据地的交通、发展邮电通信事业,辅助苏区的军事通信,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湖南的土地革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各国《海商法》关于船舶抵押权的规定不一致,在涉外船舶抵押权法律关系中就必须进行法律选择,以确定所应适用的法律。文章对国际社会有关船舶抵押权法律适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评析,建议中国《海商法》关于船舶抵押权的法律适用规定为:船舶抵押权的基础合同关系适用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时,适用船旗国法。船舶抵押权在当事人之间的效力适用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时,适用船旗国法,船舶抵押权对第三人的影响适用船旗国法。船舶抵押权实现中的诉讼程序适用法院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