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媒介与政治在议题的生成与扩散中交互影响与相互建构。意识形态与政治权力的作用,以及标志性事件的发生,构成了媒介议题生成的基本条件。媒介议题的生成与扩散则是政治体制与媒介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共同塑造和建构在媒介中呈现出的议题形象。因此,借鉴政策研究中的多源流模型,构建包含意识形态、权力结构与标志性事件等变量在内的分析框架,以建立起理解媒介议题生成与扩散的动态系统模型。利用此框架分析作为媒介议题的"中国梦"的生成和扩散,为理解议题生成的触发机制与扩散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性举措在全国迅速开展。社区公民参与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而政府信任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科学性、有效性、准确性和公民参与性的前提,也是现代自由民主制度和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山东省诸城市的实证调查为例,对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政府信任状况、公民参与状况进行考察,并对政府信任对公民政策参与意识的影响进行实证层面的剖析,探讨如何培育合作型信任从而促进公民参与政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共空间是民众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的重要领域。政府官员的价值取向和行动目标对公共空间中公民参与的实际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现代公共空间的建构进程。深究政府官员缺乏推进公民参与动力的内外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欠缺对现代公共空间理念原则的认知。现代公共空间秉持公益性价值原则,体现和尊崇民众的政治自由,弘扬和倡导公共理性。政府官员应明确建构现代公共空间的角色定位,承担和履行角色责任,注重强化现代公共空间意识,调整工作思路,着力优化现有公共空间,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政治信任与政治生态的内在联系赋予了从政治信任角度探讨优化政治生态的可能性和价值。在政治信任视域下,当前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包括腐败威胁政治生态的合法性基础、风险社会挑战政治生态的治理绩效产出、批判性公民考验政治生态对公众期待的回应和社会思潮多元遮蔽人民对政治生态的总体认同等。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加强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建设、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认同度等方面优化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5.
公民政治心态直接影响其政治行为,进而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当前我们国家的公民在政治心态方面既存在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一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现象。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政治信任的形成都需要在道德的政府和现实的政府之间实现均衡,这导致任何一种形态的政治信任的建构都会形成积极的政治信任和消极的政治信任两个维度。而积极的政治信任不仅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一个应然目标,更应当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积极的政治信任体系的型构,离不开三个要素:一是政府能否建立有效的连接民众的制度性通道,二是政府能否从理念塑造层面将自身理念与社会理念进行融合,三是政府能否与民众进行有效的政治沟通。  相似文献   

7.
压力政治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建构新的渠道来推动政府内部尤其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以消解体制内的政治压力。事实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建构这样一个沟通渠道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官博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官博由于"博主"身份的政治性往往会成为沟通渠道的人格化代表,平等性和日常化成为技术沟通异于以往沟通方式的基本特征,官员通过微博发帖与回帖在同公民进行非正式沟通中,从理念上、组织上和制度上起到了某种程度的科层解制作用,而公民的跟帖与转帖在非正式表达上,更是起到了对公权力的信任重建作用。但并不能因此而对官博寄予过高的期望,因为官博现象的出现仅仅是有效政治改革来临之前的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政治现象而已。从长远来看,包括人大权威性建设、信访有效性建设和司法独立性建设在内的制度建设才是协调顶层维稳与底层维权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8.
公民概念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概念,它界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揭示了公民的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性。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公民个体的保护屏障,并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公私法的划分对宪政具有重要的意义,私法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我国宪政建设应当以公民社会的建构为起点,将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相结合,并以经验理性为重点。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国家的关系而言,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宪政主义又称立宪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种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国家权力、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良好的制度转型需要宪政制度予以保障,而宪政制度的形成依赖于宪政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层次、传统政治文化、公民参政程度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政治现代化模式。中国是在外敌入侵,各种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势下开始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在这个进程中担任主导角色的不是公民社会而是有着超强政治经济资源纠合力的政党和国家。因此如何在体制内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做到体制内参与的普遍性与体制外参与的合法性相结合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影响公众政府信任生成机制的重要背景因素。自"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批判性公民"概念提出以来,"经济发展—物质丰裕—价值观变迁—政府信任下滑"这一理论逻辑,一直是理论界分析发达工业国家政府信任下滑的理论视角,但以往的实证研究大多是在个体层面上验证这一理  相似文献   

11.
程德俊  王蓓蓓 《管理学报》2011,8(5):727-733
在实证研究方法基础上,引入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作为中介变量,分配公平感作为调节变量,着重探讨高绩效工作系统是否能够通过2种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以及分配公平感能否调节到2种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通过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同时2种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受到分配公平感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治信任既具备信任的特征,更具有政治的属性,这意味着政治信任并不像一般的社会信任一样,信任水平越高越好;政治信任的形成既取决于期望的内容,也取决于对风险的评估,这意味着高强度与高稳定性的政治信任恰恰是基于对人性不信任的心理预设。这种政治信任与不信任的背离与契合构成了政治信任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实践逻辑。在政治生活中,并不是信任度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石油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建构适合自己的企业公民形象。这不仅是石油企业内部建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石油企业的特殊代表意义,来带动整个社会对企业公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只有培养合格的公民,使社会成员真正具有社会主人所拥有的意识与素质,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的科学、健康发展。说到公民教育不能不谈我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封建专制性质的文化,它与公民文化是相对立的。这种文化对我国社会成员公民意识的形成具有诸多的负面影响。本文这里主要谈一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对公民意识的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洁 《经营管理者》2009,(17):137-137
公民意识是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产物,是主体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的体现。在以法治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公民意识不仅是法治国家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秩序建立的合法性支持与保障。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公民意识重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将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合法性基础以及推进民主与法治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一、本土村干部与外来村干部矛盾的影响1.不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象是党获得民众信任与支持的重要政治资源,良好的组织形象具有极大的感召力,能孕育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并构成中国共产党权威的合法性基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相似文献   

18.
商店形象对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售商自有品牌是零售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是零售企业新的利润源泉。然而在我国,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不了解阻碍了其对自有品牌的信任程度及购买意愿,零售商对商店形象等重要因素影响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理解非常有限。国内对商店形象与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关系没有进行深入探讨。这些直接制约了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发展。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对零售行业专家和熟悉自有品牌的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商店形象对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影响模型,通过商场拦截和因特网访谈的形式发放问卷,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商店功能形象对商店情感形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店形象可通过感知风险间接影响品牌信任,从而影响购买意愿;商店功能形象可直接影响品牌信任,从而影响购买意愿;感知质量差异可调节感知风险与品牌信任的关系;个人特殊信任倾向不能调节感知风险与品牌信任的关系。据此,结合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5年底至2016年初对天津市居民的一项民意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政治信任的现状与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社会公众的政治信任现状呈现如下特点:政治信任水平呈央地递减、公检法较低的结构特征;公共政策和威权主义价值观是影响政治信任的显著因素;通过制度化渠道反映诉求的民众,其政治信任度较高;总体上是人格信任和政治信任相混合的政治信任形态。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社会资本较低、对公检法评价相对较低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视野     
正建构更加包容的政治吸纳机制社会经济发展并不一定会导致公民政治参与的数量和频次激增,但是,宏观上的公共政策实施所导致的利益分化和分配不公,则会引发公民政治参与表达诉求的意愿上升,而政府若不能及时、有效、民主地给予政治吸纳和回应,就可能引发公民对执政者的政治信任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现有的政治吸纳机制,从宏观上讲,包括政党吸纳、政府吸纳、人大与政协吸纳、社会组织吸纳等体制内的政治吸纳机制;从微观上讲,包括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