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绩与潜绩     
<正>自古以来,"在其位,谋其政",是备受推崇的为官之道。为官者,无不重视政绩。此乃职务对其执政的内在要求使然。但是,对于如何追求政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不同政绩观的官员,会有迥然不同的选择。何谓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政绩有"显绩"和"潜绩"之分。"显绩"通常是指看得见、摸得着,费力少、见效快的政绩,它注重的是功在当下,是做给上级领导看  相似文献   

2.
正"为官之义在于明法",只有守纪律、讲规矩,才能不出事。陶铸对自己"约法三章":不准迎送、不准请客、不准送礼,周敦颐一生践行"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他们都是领导干部做人处世的楷模。党员领导干部应追求"不褪色、不染色、有特色、很出色"的境界,任何时候都应保有自己的"初心",不能因为职务高了、  相似文献   

3.
郑局廷 《决策》2012,(4):95
崇尚"政绩工程"、追求"形象"和"面子"是形式主义在当下最为显著的表现.从上至下恶批猛斥了几十年的陈规陋习,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相反却呈愈演愈烈之势,的确让人深思! 我有一好友贵为县长,不久前我专程去拜访,他刚刚和一台商签了一个投资两亿美金的大项目,击败几个竞争对手,签回大单投资项目,本该可喜可贺,但却未见喜色,问之究竟,原来县里为了引进这个项目,政府承诺要砸进去三个多亿,另外还有长久的税收奖返优惠.县长满腹心酸地说:"项目好不容易签回来了,但县财政伤了,我的心也伤了." 应该说,我的这位好友县长之"伤"正是很多官员之"伤".这种"伤",不仅伤及政府肌体,而且伤害百姓利益.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形势所迫下,以招商引资看成败,以引进项目论英雄,很多官员变得盲目、武断、不顾一切.为了取悦老板,他们不惜把财政砸个大洞去"奉送";为了项目落户,他们不吝牺牲地方长远利益去"换取".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要引进项目,就有"政绩"摆着,就能保持能人"形象",就能顾全政府的"面子",就可以垒筑提拔晋升的"资本",反正干几年提拔走人,债由后任还,屁股归后人去擦.殊不知那些港商、台商及外商抓住了我们官员的这些心理,在项目落户之前,搭起擂台,撺掇内地城市之间展开比拼,自伙自地杀得血肉模糊遍体鳞伤,而他们从中渔利.  相似文献   

4.
政绩是指领导干部从政的业绩,为官一任,谁不希望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就一个留芳百世的美名.但时人对领导干部的政绩颇多微词,有时简直是口诛笔伐,何也 ?笔者寻思,问题就出在一个"观"字上;由于少数当权者的"政绩观"--追求政绩的动机和目的与老百姓的"观政绩"--对领导干部政绩的期待与评价之间产生巨大落差,甚至南辕北辙,如是,人们对政绩的非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日趋完善,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会常常碰到制度伦理缺失、“问责”执行官员的道德伦理缺陷、问责主体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及咨询机构缺乏等瓶颈问题。因此,我国需通过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树立“问责”执行官员的现代行政伦理意识、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和建立行政伦理咨询机构、追求问责氛围的伦理化等相关对策以致力于更好的发挥行政问责制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委全会要求领导干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搞“政绩工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  相似文献   

7.
政府的本质属性就是公共性,政府本来就该为人民服务。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改变,政府对服务性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在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府行政体制也要与之相适应,"服务型政府"的提法重新强调了政府最应该做什么,而如何去做才能体现行政伦理中的"公仆精神"是需要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政绩和政德     
政绩是指官员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政绩的大小是当今提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但我们在注重对干部政绩考核的同时,却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干部政德的考核。所谓政德,就是从政者的品德。政德有高尚和庸俗之分,不同的政德者对政绩有不同的看法和追求。政德庸俗者,把政绩作为自己升官的“阶梯”,因而偏面地追求所谓的“政缔”。  相似文献   

9.
各个部门为有位而奋斗,政绩成为日常行政的核心,有利相争、无利相推,形成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一切为政绩、为考核、为争位的运行机制,这是一种行政价值目标上的错位。  相似文献   

10.
张占斌 《决策》2006,(11):32-33
地方政府几乎等同于在市场中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公司,地方政府领导则犹如董事长、总经理,其“政绩”主要表现为“公司”领导群体的升迁,从而实现行政集团的福利最大化,而忽略了政府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秦德君 《决策》2010,(2):12-12
各个部门为“有位”而奋斗,“政绩”成为日常行政的核心,有利相争、无利相推,形成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一切为政绩、为考核、为争“位”的运行机制,这是一种行政价值目标上的错位。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中,"公共行政伦理"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重要概念。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往往大相径庭。所谓"公共行政伦理",指的是在公共行政活动过程中,以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为目标而用来调节公共行政主体与公共行政客体之间特定公共行政关系的伦理规范。公共行政伦理与行政伦理、普通行政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政治伦理和公共行政道德这些相近范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应该认真辨析,以免误用混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酱缸文化"年代相当久远,不知始于何时,也很难断言何时终了。有正义感的人对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逐利者如蝇逐臭,趋之若鹜。在新的时代,"酱缸文化"又有新表现,其危害决不可小觑,探究应对之策确有必要。"酱缸文化"的表现和危害一个组织存在"酱缸文化",各  相似文献   

14.
聂耳言 《领导广角》2001,(10):54-54
政绩,是每一个领导者所追求的目标,但出政绩并非易事。为了出政绩,有的领导者使上了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的做法,于是便出现了所谓的“政绩工程”即假政绩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儒家伦理,其冲称为“五常”者,即为“仁义礼智信”,引经据典,延伸到现在的高速公路事业上谈谈儒家“仁义礼智信”中的现代高速公路管理之道。“仁义礼智信”禾仅是做人之道、伦理之道,而且也是管理之道。吸取儒家“仁义礼智信”之中的精华,抛弃其中之糟粕来搞好管理,则是营造良好管理氛围、确立信誉优势、谋求高速发展、创出名牌效应、加强凝聚力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隐形领导力是一种“不知有之”的领导力,即被领导者在感觉不到被管理、被引导、被带领、被影响的情况下,领导作用却已不知不觉地施加到了自己身上.隐性化的领导力是一种很高的领导境界,也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那么,隐形领导力如何开发?  相似文献   

17.
陈勇 《决策导刊》2010,(5):11-12
正宜居是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酉阳自治县紧紧围绕"五个重庆"建设总体部署,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把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打造中国西部的"养生之地、休闲之都"作为"宜居酉阳"建设新  相似文献   

18.
在关系社会视野下,行政伦理的失范主要表现为官民政治信任危机化、行政人员社会性失律化、"土政策"表面合理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及其影响、面对利益诱惑时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博弈、关系普遍主义与关系特殊主义的转换。构建新型行政伦理体系,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提升民众的认同感;以公共责任为导向,注重伦理价值建设;以契约伦理为指向,改进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9.
政绩四问     
以政绩优劣来考核干部的工作、决定表彰升迁,是从“相马”到“赛马”的一大进步,可以促使各级干部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多干实事上,而不是用在跑官要官上。但是,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也有其不尽完善之处,对一些“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的领导产生了误导,使之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走了弯路甚至斜路。目睹数年来之怪现状,笔者对政绩考评有“四问”。一问:政绩应该算什么考核一个地区、一任领导的政绩,首要的问题是明确什么属于政绩,什么不属于政绩。或者说,要明确政府职能、领导职责,兢兢业业干好分内之事才能算作政绩,而那些超出职能范围的“越…  相似文献   

20.
江岸 《领导文萃》2011,(13):38-40
“老废物”式的管理之道,才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深藏不露,在幕后牢牢把控大局。贾母达到了这一境界,可惜,她选错了人。《红楼梦》里,自称“老废物”的贾母却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老子《道德经》里谈到治国管理的儿个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中最差的管理境界足“侮之”——上司下属互相看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