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小说叙事的角度分析了《黄金时代》采用的二重奏的多角度叙事视角以及从半知叙述模式突然转向全知叙述模式,故意营造的叙事“破绽”。以小说文本为例,论述了回忆视角和经验视角交替所形成的文本间的张力,使叙事话语有了自身的权力,体现了作家的主体意识;透过文本叙事的缝隙,陈清扬企图用自己的身体从荒谬时代和男权社会中突围,寻求一个属于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不是被设置的身份。《黄金时代》独特的叙事方式凸显的是一种叙述的乐趣和文本之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小说这一叙事艺术要将多维时间中发生的事件纳入线性语言结构 ,由此引出叙述时间问题。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差异造成了小说艺术表达的张力。博尔赫斯在 2 0世纪以来对小说时间的多样处理中 ,更注重对时间形而上的探索。他的文本成为时间多极多元的文本和思考人生的切入点 ,并充分展示了他对时间的独特理解。其文本的主要时间形态有循环时间、时间双向并行、交叉多维时间、非时间等。博尔赫斯对时间的探索体现了小说家力图冲破叙事时间限制的努力 ,同时其文本的实验性也由此衍生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天香》叙事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小说中显示出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表现了作家对于女性独立、自尊、自强精神的表达;小说对民间视角的关注和倚重,显示了作家对宏大历史的别样书写和对于民间文化、世俗精神的彰显;文本所蕴含的理性节制的审美方式,体现了典雅、精致的叙事风格和厚重、博大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作家在小说《弗兰妮》的叙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读者在文本意义生成方面的作用,也努力使读者加入到叙事进程中,文本内部的不平衡性与隐含作者、叙事者和读者间的张力共同作用,促进了小说叙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残雪在创作中广泛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小说观念和艺术技法,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对残雪文学观的影响尤为深刻。残雪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明显区别于其他先锋派小说家拘囿于现代叙事技巧的学习与借鉴。首先,她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更多的是来源于对个人潜在记忆的注视和灵魂深处的审判,并强调作家是“灵魂的写作者”;其次,她着力阐明无意识世界的复杂性,主张创作理性与幻想并存的“纯文学”;最后,博尔赫斯小说中有一个核心的意旨,即其创作总体指向精神的无限性或时间的永恒性等命题,这对于残雪竭力构建“现代个人寓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说《梦游之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作家将长达十六年的莫桑比克内战作为小说叙事背景,以精妙的叙事结构和对语言的改造探寻了殖民大陆身份认同的出路与可能。可以看到,作家米亚·科托在文字中重建了莫桑比克整个国度。在文本细读和对文本历史语境的考察基础上,以"文化政治"切入,具体分析作家在其小说中书写的系列政治景观,即语言政治、身份政治、空间政治,继而探究作家在字里行间所传达关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声音与话语。  相似文献   

7.
作为后现代的经典作家,博尔赫斯和帕维奇在其代表作《小径分岔的花园》和《哈扎尔辞典》中分别向读者阐释了后现代小说的“迷宫”特质,具体地运用为结构上的“叙事的迷宫”和内容上的“迷宫的叙事”.热衷于小说形式技巧的创新以及赋予小说文本复杂的内涵主题,正体现了后现代小说家们以他们独有的方式表达着对人类生命的关怀,从而使得后现代小说所呈现出的“迷宫”特质有了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爱》的爱情主题和女权思想均与小说的基督教叙事密切相连。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分别考量作家童年生活的宗教氛围、小说文本的基督教叙事传统和对这种传统的创造性叛逆,来论证小说皈依与反叛、神性与人性相结合的复杂宗教叙事体系,进而反映作家在基督教思想方面的矛盾性,并深刻理解小说文本的“宗教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9.
《三点钟》是美国作家康奈尔·伍尔里奇的经典悬念小说之一,本文试图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题目、情节、人物心理以及深层叙事结构上对这篇小说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探讨这一叙事手法在表现主题和体现作品艺术价值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狗年月>体现了作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本三部分选取三个不同的叙述人叙述.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使文本呈现出一种立体式的叙述结构;对同一事件的多角度叙述,表现出一种奇特的时空观;元小说的叙述方武,显示了叙述者对故事的想象力和控制力,作家的这些叙事策略挽救了50年代德语文学的叙事危机,也为当代长篇小说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1.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他的作品中擅长呈现一种非现实意义上的真实,他构建了众多的故事迷宫。在这些故事迷宫中,各种精神遭遇随时都会发生。这些精神遭遇又象是一个个隐喻,描述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某种可能性,《莎士比亚的记忆〉就是这些精神遭遇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从叙事文体学的视角,以叙事文本的空间视角、时间视角、心理视角和观念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林纾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和其原著一英国作家司各特所著小说Ivanhoe进行对勘,解读林译小说的叙事文本特点,从中管窥林译小说对中国传统叙事文体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吕新一直以来被看作先锋作家,其小说最大的特色表现在叙事技巧和叙事语言的不断实验、探索和创新上.小说《梅雨》在叙事方面依然保持了一贯的先锋性,无论是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语言的营造,都显现出作家高超的艺术才能;与此同时,小说在主题上也明显表现出作家对现代性的反思,对社会各种异化现象的忧患和批判,对人类生存痛苦和精神困境的古典式人文关怀.以《梅雨》为界,吕新此后的小说在叙事形式探索方面有所减弱,但固有的先锋精神和古典人文情怀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14.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作家王尔德的经典之作。该小说采取了形式上"平行",内容上"对照"的立体叙事方法,打破传统平面式叙事模式,为其唯美之花搭建立体式旋转舞台。小说中三组平行对照体不仅从正反不同侧面及视角印证着王尔德所要宣传的唯美思想,而且又以艺术品、艺术家、艺术舞台之间的内联性将整个文本有机地串接在一起,带给读者绝妙的唯美精神感受。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某些乡土小说并非文学史意义上的乡土小说,又不同于先锋小说,乡土背景仅成为文本叙述的虚拟背景,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认知感悟和审美体验,通常采用解构的主题、反讽的意味、戏谑性的颠覆等叙事技艺,以清新新奇的叙事方式,显示出作家异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内视阈。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黑人作家爱德华·P·琼斯在其代表作《已知的世界》中,运用了互文性的写作手法,建立了小说同其他文本的深层联系,赋予小说叙述开放性、复杂性的特征。作者跨越不同文本之间的界限,使小说的叙事更易与历时和共时层面上的历史文本相融合,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小说《老风口》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为背景,讲述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往事。小说模糊了副文本与文本的边界,通过增加史实材料,扩展文本内容,将史料与文本叙事相"杂合",个人叙述和宏大叙事并置等方式,实现了历史背景等副文本内容的文本化。副文本的文本化叙事是小说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短篇小说《青烟》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文学运动中小说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包含着作家多方面的探索与努力。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沉沦小说派"在小说的叙事模式方面完全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格局,放弃小说的"趣"———故事性和情节性,注重小说的"味"———以"情调"为动能组成叙事文本的生命整体,给文坛带来一股或清新或幽婉的氛围气,本文即是对这种"情调"结构探索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9.
暴力、迷宫及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也是跟随他多年的三个噩梦。阅读博尔赫斯传记会发现它们和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是对无意识及童年受压抑欲望的反应。据此,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博尔赫斯小说,为理解其人其小说打开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20.
安·苏·拜厄特(A.S.Byatt)被誉为当今最有魄力的后现代短篇小说作家之一.童话故事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们或以独立形式存在,或以插入文本的形式蕴含于主体叙事中.她利用童话故事的结构和叙事技巧探索并解构叙事的本质和过程,以及叙事与现实之间的难解关系,因此她的童话具有高度自觉性和自省性,她也被称为"元小说"作家[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