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李巍先生是吉林省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他的本业是教授油画,但人们见的更多的是他的中国画.他擅长花鸟,喜欢以北方花卉禽鸟为题材,诸如麻雀、松鼠、猫、鹿、东北虎等都是他近年来不断表现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09,(2):28-28
他的生命已超过一个世纪,虽然经历了风吹雨打却依然健康.他是百岁老人,是家人的快乐宝贝,也是许多人效仿的对象.他怎样吃?怎样睡?怎样养生?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生活,探寻他的长寿秘诀--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对分析哲学的两大贡献是分别提出了概念和对象、意义和所指之间的区别.他作出这两种区分,根本动机可以认为都是出于对语言作解释的考虑,但又不尽相同.前者完全出于外延解释上的考虑,通过对语言表达式的分析,使他得出结论:我们通过使用语言表达式所要谈论的东西有着根本相区别的两类:概念和对象.比如在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我们通过使用语言表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谈到的是三个对象,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和真(True),而通过使用语言表达式“……成立于……”谈到的则是概念:……成立于…….弗雷格告诉我们概念和对象绝不是一类东西,他借用数学上的说法指出,可以认为概念是不饱和的,而对象却是饱和的,就象函数2x~2+x不是一个确定的数,而自变量的某一取值5以及相应的函数值52是确定的数一样.如果采用他的逻辑语言,可以这样来理解他说的概念和对象:我们使用谓词谈到的是概念,而使用个体常项谈到的则是对象.由于“所有”(“x”)、“有些”(“x”)在他的逻辑语言里并不是作为非逻辑常词而出现的,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表达式时谈到的就既不是对象,也不是概念,而是所谓的二阶概念.相应于概念和对象的区分,他把语言表达式也分为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形象直观的审美鉴赏的"及物"性,作为活动动力并广涉整个生活领域的趣味以"涉事"为特点.所以,梁启超把趣味的对象称作"活动的对境",而不是"形象".趣味主义只承认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梁启超据此列出劳作、学问、教育、艺术和自然等作为趣味的主要对象性载体.从梁氏对趣味对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所说的趣味对象呈现出普泛化、生活化、活动性特点;他突出了"对境"有趣化的主体根据;他理解的趣味是功利与超功利相统一的、超越而又入世的调适人生状态.  相似文献   

5.
孙德喜 《北方论丛》2002,(6):102-104
罗振亚是从创作走进诗歌领域的,读研帮助他从创作转向学术研究.被称之为"学术上的硬骨头"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是他的主要研究对象,这意味着他要有迎接难题挑战的勇气,更要他深厚的知识积累、现代的思想观念、灵敏的艺术感知与高超的意识鉴赏力.他以自己的勤奋与扎实攻克了这一难关,从而在学术的大地上耸立起高高的脊梁.  相似文献   

6.
卜海艳 《中州学刊》2008,(2):224-226
中原大地及李佩甫对中原大地的情感牵扯既造就了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他的创作没有摆脱他思想中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存在的中原传统文化负面精神积淀的影响,很多中原传统文化的负面精神积淀成为他讴歌或者宽容的对象,在男女关系描写和女性形象塑造上流露出强烈的男权意识.反复书写同一种目光审视下的生活让他的创作出现了重复现象.另外,作者的艺术风格上也深深打上了中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按照他者伦理,以往人们都受到自我学的支配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进行肆意的征服与改造,从而造成了对自然的破坏.实际上,自然是绝对的他者,超越于人类的认识和支配之外,不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对象,而是人类欲望和向往的对象.欲望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彼此隔绝,人就在自然之中,人与自然面对面.自然通过面貌将自己的生死存亡交付给人类,在面貌的召唤和人类回应之间,人类担负起了为自然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卢卡西维茨教授(Jan Lukasiewicz,1878—1956),波兰著名逻辑学家,毕生从事古希腊逻辑、命题逻辑和模态逻辑的研究,他的关于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名著《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中.目前,人们面对形式逻辑的困境,普遍认为形式逻辑要改革和现代化,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但是,形式逻辑如何改革,如何实现现代化,回答就众说纷坛了.笔者认为.这是个方向性的向题,根本在于如何界定形式逻辑研究对象,这是构筑具有现代气息的形式逻辑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读了卢卡西维茨的《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笔者发现,卢氏关于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一 什么是形式逻辑?换言之,什么是形式逻辑研究对象?卢卡西维茨引用了两段话表达了一个传统的看法.其中一段话是从凯因斯的著名的形式逻辑教科书中引来的:“通常说逻辑是形式的,这是仅就思想形式而言,亦即就我们思维的方式而言,而不管我们思维的各种特殊对象.”这段话界定了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特征,直到今天,也没有谁提出质疑.然而,卢卡西维茨在当时却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思想形式”(与“思维形式”同义——笔者注)这个概念是费解的、不精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来自“思想规律”这个错误的逻辑概念.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在其办报实践中无不体现着他的精英受众观念.本文从读者对象、报刊内容、文体文风等方面做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在其办报实践中无不体现着他的精英受众观念.本文从读者对象、报刊内容、文体文风等方面做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在继承、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理念论.他坚信,存在着一个理念的世界.人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亦有两类不同的认识对象,人们通过对可感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而获得意见;人们通过对可知事物或本质的认识而获得真理.这样,柏拉图从区分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两类事物入手,形成了两个世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冯契对逻辑思维基本矛盾的揭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冯契认为静止的思维形式和运动、发展、变化的对象,抽象的思维形式和多方面统一的具体对象,有限的思维形式和无限的客观对象之间的矛盾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矛盾;他对逻辑思维这一基本矛盾的揭示既有科学根据,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贤亮一生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作品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的小说大都以男主人公为主要描写对象,并且他自始至终都以男性意识来关照其作品中的人物,张扬男子汉的雄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鲁迅留给我们的最后遗言是“忘掉我”,他真诚地希望他和他所攻击的时弊同时灭亡.但人们一直都无法忘掉他,特别是近二十年鲁迅一再成为争论的对象,近年来有些人对鲁迅毫不留情地全面否定,在学术界形成了“倒鲁”与“护鲁”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我们很清楚这些质疑的声音并不是单纯的文学现象,而是当今中国的某……  相似文献   

15.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创者,他丰富的成人教育思想来自坚实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定县模式"是他成人教育思想的结晶.创新是晏阳初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主旋律,并贯穿于农村成人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他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创新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宗孙的自居与早熟的自负使李贺产生了急欲功名的躁动心态与对客观世界的占有欲望;短暂而又单调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对仕途坎坷缺少认识与应变能力;体弱多病使他时时感受到死的威胁.忧病、畏死的心理煎熬促使其性格分裂与心理变态.于是他由死亡联想到鬼蜮,鬼成为其诗常表现的对象.但鬼也难免一死,于是超脱生死的惟一道路只有求仙了.  相似文献   

17.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我们党第一个高等学校——上海大学,当时瞿秋白任该校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主讲《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等课.一九二四年发表的《现代社会学》一书,就是他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他在唯物史观的意义上使用社会学这一概念,对社会学研究对象作出了明确的说明.他指出:"社会学乃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一切现象,并研究社会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钱文贵是丁玲塑造的典型的地主形象,但他的土地其实并不多.钱文贵之所以成为土改中的头号斗争对象并不因为他是地主,而因为他是群众痛恨的乡村恶霸.小说表面上是写土改中的阶级斗争,实质上却讲了一个惩恶扬善的故事.正是通过斗争钱文贵这样一个众矢之"敌",革命终于把群众发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整合了乡村资源,为最终赢得胜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身体作为视觉图景,与其他视觉对象有较大的不同.身体是我们的居所,是介入社会的物质依据,也是自我与他者进行区分和认同的重要凭据.拉康的阐释者麦茨、富瑞,将个体镜像延展为一种文化分析的社会镜像.借助这一阐发,我们可以发现,若身体镜像被消费主义所收编与操控,必然产生更为复杂的意识形态效应.  相似文献   

20.
宁海林 《船山学刊》2005,(3):113-115
托马斯·门罗基于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立场,以艺术品及其与主体间形成的审美经验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方法和多元方法构建起他的科学美学.这种研究方法可为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提供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