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型零售商低价与渠道合作策略对比及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零售商的策略行为成为领导零售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沃尔玛、Home Depot等为了获取竞争优势采取不同的策略,如低价竞争或者是与供应商开展渠道合作.利用博弈分析,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Nash讨价还价谈判模型,研究包含供应商、大型零售商和小型零售商的市场中大型零售商的策略选择对比以及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低价策略相比,大型零售商选择渠道合作策略时供应商定价降低,市场产品价格较低,同时市场需求增加,但小型零售商的情况变坏;当大型零售商和供应商具有等同的谈判势力,产品的替代性较低时大型零售商应该选择渠道合作策略,替代性较高时大型零售商会偏向于低价策略,替代性居中时大型零售商的相对成本优势对策略产生影响;当大型零售商具有谈判优势时,渠道合作将会是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熊恒庆  张荣耀  黄松 《管理学报》2011,(11):1696-1701
基于报童模型,在1个供应商和2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建模分析了零售商实行订货延迟策略对自身、供应商和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影响,得出了它们各自的订货时机偏好,并根据服务水平描绘了供应商和零售商的订货偏好区域分布图,由此得到零售商订货时的Pareto最优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在通常情况下供应商希望零售商预订,而零售商喜欢延迟订货,这和现实情况是相符的。结果还表明,在某些情况下零售商延迟订货对自身有利,但对系统不利;当供应商服务水平较高时,零售商延迟订货对自身、对系统都有利。  相似文献   

3.
基于M型组织结构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与兼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寡头竞争环境下,引入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激励参数变量,建立了一个替代性产品M型制下企业兼并二阶段Cournot竞争博弈模型:第一阶段,兼并企业采用M型制并选择基于利润和销售收入内部激励机制的激励参数;在第二阶段,兼并后各企业的决策者根据企业提供的内部激励机制进行产量竞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兼并对各企业利润、产量与价格带来的影响。证明对于替代性产品行业,存在一个兼并临界规模(1)只有当兼并规模小于临界规模时,兼并企业才适合采用M型组织结构;且企业普遍存在兼并动机,产品替代化程度越高,兼并动力越大;(2)当兼并企业采用M型组织结构且兼并规模小于临界规模时,兼并对外部企业产生负外部性,但对消费者带来有利影响。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兼并企业采用M型组织结构时内部激励机制激励参数的选择问题,证明激励参数受行业利润率、兼并规模与产品替代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企业的公平关切是发展与维持良好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面对消费者的低碳偏好与碳排放规制约束,供应链企业在确定最优定价与减排水平等运作决策时,常常表现较强的公平关切倾向。探究环保规制下公平关切如何影响供应链的运作决策,可以为供应链合作提供对策。本文在碳限额与碳交易机制下,研究了由公平关切制造商和公平关切零售商组成的低碳供应链的最优定价和碳减排率等决策,分析了公平关切对最优定价和碳减排水平及利润的影响,并讨论了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模型对供应链的协调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主要结论。结果表明:(1)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公平关切时,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的参数若满足一定条件,供应链可以实现协调。(2)批发价与制造商公平关切系数正相关,零售价与制造商和零售商公平关切系数都正相关;若制造商考虑零售商公平关切则批发价的变化取决于碳减排成本系数的大小,碳减排率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公平关切系数是负相关;若制造商忽视零售商的公平关切,则批发价仅受制造商自身公平关切的影响, 碳减排率与制造商公平关切负相关,与零售商公平关切无关。(3)制造商公平关切对双方利润具有负向影响,零售商公平关切对制造商利润也有负向影响,而零售商利润随自身公平关切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制造商是否考虑其公平关切,若考虑则两者正相关,否则两者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策略型消费者对零售商的定价和库存决策的影响。与以往的研究假设残值固定不变,且消费者均为策略型消费者不同的是,本文考虑了顾客的异质性以及残值由清仓期库存决定这一特点。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消费者均为策略型消费者,且清楚零售商将采取残值定价策略的情况下,零售商可以通过数量保证策略来提高自身的期望利润,降低库存订货量。在考虑顾客异质性的条件下,当零售商采取估值定价策略时,零售商的最大期望利润与短视型消费者在市场上的比例成正相关。并且,存在一个唯一的阈值点,当短视型消费者在市场上的比例高于这一阈值点时,估值定价策略优于保留价格定价策略,反之,则保留价格定价策略更优。  相似文献   

6.
针对由制造商和线上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消费者退货行为以及产品退货会给企业造成退货损失,且线上零售商退货损失为其私有信息,研究不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定价、O2O渠道策略以及合同设计问题,分析线上零售商引入O2O渠道的可行条件及其对供应双方最优决策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考察不对称信息对各个企业、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线上零售商引入O2O渠道存在可行条件,取决于退货损失的大小;当线上零售商引入O2O渠道时,制造商和供应链系统的期望利润水平均能得到有效提升;O2O渠道策略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剩余,但到体验店体验产品的消费者不一定能够得到更高的消费者剩余;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则线上零售商会选择信息共享谈判与制造商共享其私有信息,进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7.
考虑由两个供应商和一个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组成的供应链,其中零售商已搭建了区块链溯源平台,供应商可选择加入此平台(简称“上链”)以提升产品品牌形象、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两个供应商品牌形象有差异,以H表示品牌形象较好的供应商,L品牌形象表示较差的供应商。针对供应商的“上链”决策与产品定价问题,建立了关于“上链”、批发价与零售价的动态博弈模型,刻画了博弈均衡和均衡下各方的利润分配,对比4种不同“上链”情况下的博弈均衡,分析了供应商加入区块链平台的激励以及零售商对供应商“上链”的偏好。结果表明:仅L“上链”时,零售商的利润将会增加,而仅H“上链”时,零售商的利润可能会受损;而且H“上链”能使L受益,相反,L“上链”会使H受损。但是,H与L“上链”对自身而言不一定有利,这取决于产品生产成本、品牌差异化程度以及区块链对消费者的产品估值的影响。与仅L“上链”相比,H、L都“上链”将使双方受益,但零售商可能受损。与仅H“上链”相比,H、L都“上链”将使零售商受益、H受损,而L则不一定受益。与H、L均不“上链”相比,H、L同时“上链”将使各方均受益。研究结论为大型零售企业在区块链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提...  相似文献   

8.
邝云娟  傅科 《管理科学》2021,24(4):69-85
消费者预期后悔对在线零售商的决策有显著影响.在考虑消费者预期后悔、需求不确定性以及是否提供退货的情况下,构建了零售商定价和库存优化模型.研究发现,当零售商不提供退货时,消费者的保留价格、零售商的最优价格、最优订货量和期望利润均随着迟疑后悔强度的减弱或购买后悔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零售商提供全额退款提高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并使得零售商在一定条件下不受消费者预期后悔的影响.零售商是否提供全额退款受到消费者预期后悔、消费者退货成本、产品边际成本和回收残值的综合影响:当退货成本较小且预期后悔满足一定条件时,提供退货是有利的;否则,提供全额退款会降低零售商的期望利润.研究强调在制定退货决策时考虑消费者预期后悔和退货成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双边市场理论方法,研究传统零售企业的平台化转型及其双边定价模式选择,发现:1)在生产成本和消费者估价均匀分布的条件下,赚差价的传统垄断零售商收取进场费并不能增加利润,转型为会员费制双边零售平台反而降低利润.2)随着供应商单位分销成本的增加,传统零售商可先选择转型为佣金制双边零售平台作为过渡;随着单位分销成本的进一步提高,零售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佣金率,并对供应商进行适当补贴,但对消费者免收会员费,转型为二部收费制平台.3)会员费制双边零售平台的倾斜性双边定价策略与产品价格及其分销成本有关,当供应商的零售价格适中时,平台应向消费者与供应商收取会员费;而当供应商零售价格较高时,平台应向供应商收取会员费并补贴消费者.此外,本文结合我国 B2C 零售平台的收费模式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双渠道零售商和合作履行线上订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博弈模型,研究零售商应何时采取BOPS策略以及该策略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定价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消费者门店提货的不便利程度以及BOPS渠道的运营成本是影响零售商是否采取BOPS策略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当零售商运营BOPS渠道的成本较低时,消费者向BOPS渠道转移的行为对零售商有利。当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越高和消费者去门店提货越便利时,就会有越多的消费者向BOPS渠道转移,零售商实施BOPS策略越有利。然而,当零售商运营BOPS渠道的成本较高时,消费者的渠道转移行为反而会增加零售商的运营压力,因此,零售商只有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和消费者门店取货不便利程度都较高,即向BOPS渠道转移的消费者较少时,才可以从实施BOPS策略中获利。只有在BOPS渠道运营成本和消费者门店自提的不便利程度都较高时,服务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才会降低服务价格;此外,BOPS策略总会损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零售商退出会导致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终止,冲击供应链合作运营的基础,供应链企业需要合作应对吗?本文以数量折扣契约下的协调供应链为研究框架,研究存在零售商退出风险时传统数量折扣契约的供应链运作,并构建改进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模型。通过理论推演与仿真分析发现,零售商退出风险对供应链运作可能造成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惊讶地发现,虽然数量折扣契约在冲击下不能协调运作,但运作效率非常高。建议契约调整成本不高的供应链可选择我们改进后的协调数量折扣契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零售商之间的横向信息共享策略和制造商的信息获取以及最优定价问题。在模型中,制造商同时为两家零售商提供等价商品,零售商向消费者销售商品且进行价格竞争。以Bertrand博弈为研究手段,求解了零售商的均衡销售价格、订货量决策和信息共享策略,制造商的最大利润和最优批发价格,以及供应链利润。分析比较了在制造商不同的信息获取策略下,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利润。研究表明,零售商之间完全信息共享始终为占优策略。但制造商获取下游信息时会使得自身利润增加,零售商利润减少,因此零售商不会主动把信息共享给制造商。考虑到下游的边界均衡解,供应链的利润变化还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产品的替代性有关。当产品替代性较高或产品替代率较低且市场的不确定性处于中间水平时,制造商获取信息后供应链利润增加,此时制造商可以用部分增加的利润成功购买零售商信息。该模型为上游制造商提供了最优定价和信息获取策略,也为下游零售商提供了求解自身最优销售价格、订货量和信息共享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分析了风险规避型供应商和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为了降低供应的不确定等因素,通过制造商投资供应商并持股的方式降低供应链的整体风险。构造均值-方差模型刻画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风险偏好特征,并通过构建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分析供应商和制造商的交易谈判过程。论文证明了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存在唯一的均衡合同,并对均衡合同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提出了可供实践企业参考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单一线下模式销售的基础上,考察制造商以转销模式进行线上入侵和以代销模式进行线上入侵这两种模式,通过数理推导和数值仿真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1)当实体店具有公平关切心理时,制造商进行线上入侵总是有利的。(2)当消费者对线上渠道接受程度较高且实体店公平关切程度较低时,制造商将以转销模式进行线上入侵;当消费者对线上渠道接受程度较低时,制造商会以代销模式进行线上入侵,并不受实体店公平关切程度的影响;而当消费者对线上渠道接受程度适中且实体店的公平关切程度较高时,制造商倾向于以转销模式进行线上入侵。(3)无论制造商选择哪种模式进行线上入侵,制造商的线下零售价格始终高于线上。此外,随着实体店公平关切程度的增强,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零售价均会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渠道权力理论与国外品牌服装在我国的营销渠道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利用渠道权力理论研究了国外品牌服装在我国营销渠道中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关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供应商拥有的权力、零售商所感受到的供应商的影响力、二者在合作中的冲突、零售商对供应商的态度以及满意程度这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应商拥有的法律权力是影响零售商的主要原因;供应商具有的专家权力和相关权力正面影响零售商对自己的态度;零售商感觉来自供应商的权力越大,则其与供应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大;零售商对供应商的态度会影响供应商对其的满意程度,消极的态度会引发冲突。另外,本文发现渠道成员对权力的感受以及其产生的影响与渠道所处的人文、社会和商业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零售商线上线下销售与消费者退货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构建考虑退货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模型以及考虑跨渠道退货策略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对比,研究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的零售商最优定价策略以及总利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在不同退货策略下顾客偏好以及退货率对零售商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渠道的最优价格设置与顾客对渠道的偏好成正比,与退货率成正比。当顾客对某一渠道偏好程度高时,分散决策下的利润要高于集中决策,并且随着该渠道退货率的提高,这种利润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因此零售商应实施分散决策的渠道策略,鼓励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行竞争,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的服装产品,提供跨渠道退货服务的零售商总利润更高,在一定条件下跨渠道服务水平的投入会增加零售商的收入,但这种投入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保持服务与顾客回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非抢占式M/M/1排队系统为背景,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顾客异质性(单位时间等待成本不同)将顾客分为两类,针对顾客的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服务提供商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优先权顾客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优先权定价,然后研究优先权顾客和普通顾客同时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和相应的优先权定价。研究表明:仅考虑优先权顾客的心理期望等待时间,企业应通过提高优先权定价来获得最优收益;当优先权顾客和普通顾客同时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时,企业仍然采取提高优先权定价的策略,若普通顾客的价值大(获取服务的基本费用大),企业应对普通顾客提供一定的折扣来消除其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增加企业收益;如果普通顾客的价值较小,企业应“有意”流失部分普通顾客,吸引更多顾客到优先权队列获取服务来获得更多收益。本文研究对于服务提供商在考虑顾客心理期望等待时间基础上设置最合理的队列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reports a longitudinal study that examined mergers between three large multi‐site public‐sector organization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of analysis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leadership and chan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acceptance of cultural change by individual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 many cases the change that occurs as a result of a merger is imposed on the leaders themselves, and it is often the pace of change that inhibits the successful re‐engineering of the culture. In this respect, the success or otherwise of any merger hinges on individual perceptions about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process is handled and the direction in which the culture is moved. Communication and a transparent change process are important, as this will often determine not only how a leader will be regarded, but who will be regarded as a leader. Leaders need to be competent and train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organizations to ensure that individual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ccept the changes prompted by a merger.  相似文献   

19.
In many industries,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OEMs) must obtain critical components from a few powerful suppliers. To the extent that the OEMs are also concentrate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uppliers of critical components and the OEMs are strategic, and have implications for how an incumbent OEM chooses its product line and interacts with potential rivals. We demonstrate that, by adding a low‐end product line extension, an OEM can induce a strategic supplier to offer more favorable pricing. Moreover, depending upon the cost structure and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 line extension, the OEM may benefit even more from the low‐end line extension if it is produced by a rival instead of by itself, even if it cannot obtain any licensing income from it. Among other things, we show that this can result in a decentralized OEM accommodating competition from rivals producing product line extensions that would not be developed in a vertically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In an extension, we re‐examine the common assumption that the supplier unilaterally dictates a single wholesale price that is available to all downstream buyers. We demonstrate that, by committing to offer a “lowest available” wholesale price to all downstream buyers, a supplier can encourage an incumbent OEM to share its technology (or otherwise accommodate the entry of a rival) so that the supplier, the incumbent OEM, and the rival are all better of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