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是“又好又快”。世前,中国更多的是使用“快”字当头的“又快又好”的说法。现在,将“好”字放到了“快”字前,充分表明了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首先注重的是整个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新方针。如何实现“又好又快”?中央又具体提出了“三个协调”,即: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治理了高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实现了“软着陆”后,又面临着高失业率的挑战。较高的失业率必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降低失业率,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同步发展,抑制通货膨胀又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应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尽可能规避风险,理性地应对危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此,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重视资源储备,致力于经济转型,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并以人为本,拉动内需,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赶超论”与邓小平的“台阶论”作为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理论,具有某些共性,二者都是基于快速发展经济的紧迫性而提出的,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两者的差异在于,“赶超论”与“台阶论”的实践特征不同,它们的实施结果也不同。邓小平的“台阶论”是毛泽东“赶超论”的继承与创新;两者分别反映了两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不同认识,而这又很大程度上受时代条件的影响,因而应当客观评价这两个经济发展战略。在追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变革,从改革开放前的“开源战略”转变为改革开放后的“综合能源效率战略”,从而为上世纪党中央提出的“一番保两番”目标提前5年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新世纪党中央提出又一个“经济翻两番”目标,笔者提出了“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及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须协调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努力做到既实现效率又维护社会公平。市场经济下的效率和公平与历史上其他阶段的效率与公平相比 ,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实现机理 :一方面 ,市场经济是效率型经济 ,市场经济与效率具有天然的统一性 ,但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又会使其难以实现持久、完全的高效率 ,因而需要公平机制的协调和矫正 ;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也是公平型经济 ,市场经济的公平有“市场内公平”和“市场外公平”之分 ,“市场内公平”可以直接体现效率 ,但“市场内公平”的运作又会导致事实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不平等 ,而这种“经济不平等”却可以通过实施“市场外公平”来协调和矫正。因此 ,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的协调统一 ,关键是要协调、整合好“市场内公平”与“市场外公平”的关系 ,切实把握住两者运用、实施的领域和秩序 ,使之在各自确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鼓吹者为了在我国实现“全盘西化”即资本主义化的政治目的,把我国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歪曲为“经济多元化”。进而他们又提出:经济既然多元化了,政治、思想也应多元化。在哲学领域,有些人为配合这种自由化思潮,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幌子,宣扬“真理多元论”,以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一元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应用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理论,就“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刻内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系统研究。论文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指在国民经济承载能力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尽快发展”的观点;界定了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方式不同内含;作者采取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又重大的战略任务”进行了充分论证;论文按十七大精神,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不断变化,家训的内容至宋时,增加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治生”观念。这种独特的经济理念与行为,是以“勤”“俭”“营”与“和”等为方法、手段与境界,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治生之学,其中有机地融合了经济与伦理这极具张力的两个方面,并以同时实现经济富裕而又成就道德人格作为最终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96年后 ,我国经济成得得实现了“软着陆” ,但又与通货紧缩不期而遇。运用加入供给冲击和制度冲击的菲利普斯曲线 ,可以从供给角度来分析中国近年来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  相似文献   

13.
梁晓苏 《金陵瞭望》2011,(30):78-78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都在按照中央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调结构、促转型,推动地区经济实现科学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助推器”——园区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正扮演着“领头羊”、“排头兵”的角色.开发区的领导与机关干部和职工正围绕这一主题发展任务,积极创新、开拓进取,全力以赴求突破、促转型,推动园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从政治角度阐发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是个体系:“三部曲”战略部署既切合中国国情,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主要是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经验而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改革开放,是寻找到的发展经济的新道路;国内稳定和国际和平,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备条件;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依靠。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外贸企业产品双品质目标是指既要通过 ISO90 0 0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又要通过 ISO140 0 0环境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成为“质保体系 +环保体系”的“双保”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经济手段支持。关于ISO90 0 0系列标准 ,国内已多有研究 ,本文重点研究如何用经济手段支持外贸企业实现双品质目标中的“环保体系”目标。  相似文献   

17.
董志凯 《中华魂》2012,(24):5-7
十八大报告与习近平的讲话最吸引人和最令百姓关注的核心理念是:党将人民的美好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中人们谈得最多的是“收入倍增”、“建成小康”。这八个字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各国渴求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何方?又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陕北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属欠发达地区。延安与榆林在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在资源禀赋、行政区划、经济实力、发展势头等方面又各有优劣势。新时代,在经济发展目标上,陕北能够如期、够格实现党中央业已确定的奋斗目标即可,而不宜提出“率先”或“推迟”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要求。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陕北应当遵循“四带动三培育一支撑”的总体发展思路。延安更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榆林更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安比榆林更应重视转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行政区划改革;榆林和延安都应更为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以及对外开放和陕北区域一体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是进行工资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要搞好工资制度的改革,必须正确了解按劳分配的理论。为此,本文拟就怎样认识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中“劳”的含义是什么,按劳分配如何实现及其实现的形式,以及我国的工资制度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怎样认识按劳分配 关于按劳分配的性质问题,经过拨乱反正,算是基本上解决了。但在经济改革中,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酬付劳;有的把股金“分红”说成是按劳分配或者“接近按劳分配”;有的认为,把按劳分配看成是按个人劳动能力与贡献大小来分配,理论上有“缺陷”;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又有人把按劳分配的本质归结为“向钱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试图在政治方面限制中国的崛起,同时又不断深化对华经济关系谋求摆脱经济萧条的影响,由此导致了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政经分离”.究其实质而言,日本对华政策的“政经分离”是其传统现实主义外交路线与其“商业立国”的国策相融合的结果;是日本游走于接受“美国治下和平”与攫取“中国特需”带来的红利的结构性选择,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日本“政治大国”的目标.从中美日三边结构层面观察日本“政经分离”路线有助于我们破解日本两面性的对华政策,赋予东北亚地区整合以建设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