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利用工资绝对差距、变异系数、地区差距系数和基尼系数等指标对工资地区差距进行了度量和测算,并计算了工资基尼系数的地区分解和泰尔指数分解。结果表明,三大地区间的工资差距和东部省际间的工资差距是形成总的工资地区差距的主要部分,但我国的工资收入分配仍是很均等的,不失公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行业工资差距是收入差距的重要形式之一,运用行业大类的数据,计算出来的泰尔指数最大达到了0.14,根据产业类型对泰尔指数的分组分解发现,第三产业的内部差距为工资差距做出了主要贡献,根据竞争程度分组分解发现,垄断性行业向上拉动了工资差距,而竞争性行业内部的工资差距也较大,并对分解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工资与男性工资存在很大差距。文章利用Brown分解方法对中国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显示,职业内工资差异与职业间工资差异分别为19.8%和18.4%,即存在比较严重的纵向和横向性别职业隔离。此外,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人力资本水平对男女工资差异有显著的影响,职业性别歧视也是导致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立建  李小银 《统计研究》2012,29(1):96-100
本文采用新公式,计算广州市1984-2009年城镇职工与社会从业者工资基尼系数,发现广州市行业工资差距持续扩大并达到极化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垄断力量使得国有经济相对工资快速上升及其内部各行业工资差距快速扩大,对广州市行业工资差距极化现象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市场竞争使得其它类型经济行业工资差距稳定扩大,对广州市工资极化现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工资差距分解问题中,研究者经常会遇到样本选择偏差问题,直接忽略会导致最终估计结果产生严重偏差,同时在众多工资差距分解方法中,相比于均值分解,分布分解方法更受研究者青睐。针对参数分位回归,本文首次提出可加形式与非可加形式的样本选择参数分位回归(SSPQR)模型,并基于这两类样本选择参数分位回归模型给出修正样本选择偏差后的参数分位回归工资差距分布分解方法。运用上述方法及已有的工资分布分解方法,借助CHNS2015年度城镇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城镇男女工资差距及差距分解问题,得出以下结论:①男女工资差距主要来源是性别歧视问题;②经过样本选择偏差修正后,实际的工资差距更大,歧视问题更严重;③男女工资差距程度在不同分位点上结果不同,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简单地仅从平均水平来判断工资差距程度;④与其他已有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发现,SSPQR计算的工资差距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CPI与PPI波动呈分异趋势、PPI对经济增长的敏感性增大、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显著及通胀效应大等特征说明新一轮通胀有着深层的结构性原因。基于货币供给软约束框架分析了结构性通胀的运行机理。指出M2的过快增长伴随着贷款产值比的下降削弱了稳定通货的基础,输入性通胀因素的不断强化加大了通货管理的难度;因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过大而形成的农业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是刘易斯拐点后出现的一种新型通胀,它是"滞胀"的潜形式。推动工资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并不是劳动力供给"短缺",而是工资定价机制的转型与劳动生产率差距过大的结合。通货管理应由应急型的以"总量调控"为主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转为更加强调结构性手段运用和绩效的长期稳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S基尼系数的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兴建 《统计研究》2010,27(5):18-24
针对行业工资数据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个S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模型,说明了导致S基尼系数变化的三个因素:工资水平变动、行业排序变化以及职工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工资增长的非均衡性与行业排序变化是导致行业间工资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职工流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但是近期职工流动缓解工资差距的效果逐步减弱。为了有效控制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一方面需要着力解决工资水平增长的不合理差异,另一方面要完善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动力在不同行业之间正常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锟 《统计与决策》2011,(22):82-85
文章分别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和门槛理论,分析了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和市民化决策的影响,构建了双重约束下的农民工市民化模型,结果发现城乡二元制度不仅加大了城镇职工与农民工的工资差距、非工资胜收入差距、消费支出差距,从而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而且也提高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门槛,降低了市民化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就必须消除城乡二元制度。  相似文献   

9.
唐运舒 《统计研究》2007,24(5):41-47
 本文引入养老保险金记账利率和工资增长率,测算了在不同初始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条件下实施“做实做小”个人账户政策对参保人养老金水平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1.政策调整后,养老金给付结构较调整前更能体现缴费积累与养老金水平的内在经济联系; 2.政策调整后个人养老金水平普遍不如政策调整前的水平,政策调整后养老金水平高于政策调整前均出现在缴费年限较长以及初始缴费工资较高的情况下;3.政策调整对不同的参保人影响不同。政策调整加大了低初始缴费工资人群的生活压力;拉大了男、女职工退休养老金的差距,不利于当前社会男女平等和贫富分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收入分配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辉 《贵州统计》2009,(1):69-74
党的十七大把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统计指标体系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针对贵州近年来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下简称“职工平均工资”)中存在的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特别是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且差距呈扩大趋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工资是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民财富初次分配的主体,也是再分配的重要依据,在居民收入中居于主导地位。合理的工资构成与工资差距,对于扩内需、促发展、维稳定,体现效率与公平至关重要。本文对黑龙江省当前的职工工资状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建立健全科学的职工收入分配政策和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秦少杰 《江苏统计》2002,(10):29-31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拉大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经济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但差距过大则是不能容许的,过大的地区经济差距造成地区之间的摩擦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和我国的东、西部一样,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亦存在着显著差距并呈拉大趋势,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方面———经济国际化程度上来比较苏南、苏中、苏北之间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并找出缩小差距的实际可行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朱峰 《统计与决策》2023,(15):85-88
技术进步使我国流动人口分别流向工资较低的非常规操作型职业和工资较高的非常规认知型职业中,导致就业极化现象。女性向上述职业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这理论上会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但现实中该差距却保持稳定。文章基于Brown分解法探讨了这一矛盾现象。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流动人口转移到非常规职业后,降低了职业分割引致的就业性别歧视,提升了职业内部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因此性别工资差距保持稳定;第二,流动人口的职业转移缓解了非常规认知型、常规型职业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第三,劳动力流向非常规职业提升了其职业内工资歧视的解释力度,加剧了就业市场上的职业内工资歧视。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不均度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收入分配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收入分配过于均衡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而收入差距过大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因为农村非农就业的快速发展已使其影响因素分析成为必要,故在修正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农村非农就业的因素。研究认为:由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决定的城乡预期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村非农就业规模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表明各种因素共同影响最终形成了三部门条件下新的城乡收入差距。为了验证以上结论而设计的统计检验表明:务工工资、务农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是影响非农就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农民工人力资本储量、人均家庭负担以及城市现代部门工资与务工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较显著。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和构建人口流动管理长效机制,以规范农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05年社会核算矩阵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在构建中国2005年宏观及居民账户细分的社会核算矩阵的基础上,利用SAM乘数模型,考察了各类产业的产出及居民收入效应以及外生冲击和转移支付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结果显示,产出和居民收入乘数较高的行业分别是那些与其他行业具有较高关联度的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当前城镇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但不利于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转移支付时改善当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善力度不大,而转移支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没有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区的保安经常倒班,一个月只能拿数百元;银行的保安正常上下班,一个月可以挣数千元;听说以后飞机上也要配保安,那工资应该更高.同样是保安,工资的差距咋那么大呢?  相似文献   

18.
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文/区域经济研究课题组和全国存在东、中、西区域经济差距一样,江苏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在区域间存在着二元结构,即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并存。能否正确地解决差距问题,关系到能否走出一条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不平衡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能否用统计分组来反映工资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统计部门对外公布工资状况习惯沿用了平均工资这一指标.在计划经济年代,职工的工资水平差距不大,平均工资基本上能够反映大家的工资水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再仅用平均工资这一指标就难以反映工资状况了,甚至可能掩盖收入差距巨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苏与沪浙粤三地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卫  张艳 《江苏统计》2003,(8):21-23
本文对江苏与沪浙粤三地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江苏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上海有较大差距,与浙江、广东相比也略显偏低。江苏第一产业产值和劳动力比重较高,一产内部种植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比较重要,尤其是制造业地位突出,但高新技术含量偏低,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集中在传统服务业,新兴的社会服务业比重偏低。最后对存在的差距作出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