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斯喜 《职业》2015,(1):78-79
目前农民工进城就业稳定性不强,劳动保障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仍然较小,大量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还未落户。农民工市民化的五大意义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城乡"壁垒"虽然已被打破,但已经从农民变成农民工的群体,未能完成到市民的转变。土地分配制度以及户籍制度形成合力使农民工无法摆脱固有的农民身份。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明 《城市》2008,(2):51-54
在我国城乡分割的人口管理体制下.农业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与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被分割为两个不相衔接的过程。这样,“城市农民工”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阶层就出现了。在我国城市现有的住房保障体制下.“城市农民工”的特殊身份.相应产生了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笔者试图深入分析影响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因其鲜明的"身份标签"与不断增强的政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受到党、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通过对福建省连江县琯头镇的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中制度、利益、权威认同普遍偏低。低收入、低待遇从根本上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严格的户籍制度局限与不公平的分配制度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政府行为失范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欠缺也对其政治认同具有深刻影响。为此,我们要切实做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利益,增强其利益认同;消除不合理制度,提高其制度认同感;转变政府职能和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政治权威认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能力,使其更好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4.
刘敬严  李占平 《城市》2012,(4):65-68
中国的城乡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出现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农民工是指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还未改变农民身份的劳动群体,工人职业、农民身份,在社会阶层上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是城乡经济、生活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无论是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还是解决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都绕不过"农民工"这个坎.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本质是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城市社会组织及政治的互动与认同,这种互动与认同以信任为基础。其中人际信任、组织信任与政治信任分别构成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建构的基础、融入城市的社会资本与政治认同的基础。由于当前社会人际信任缺失、组织信任匮乏与政治信任偏低,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陷入身份建构与政治认同困境。因此只有通过修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际信任、增进其组织信任、重构政治信任方能构建起积极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6.
赵晔琴 《社会学》2009,(3):21-31
本研究主要探讨乡城迁移人员的城市居住问题,笔者以“混居”为考察视角,通过对目前上海出现的城市边缘社区混居的现状及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乡城迁移人员与本地居民共同居住的内在逻辑和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下层社区中混居实践的可能性作出说明。笔者认为,与本地居民的社区混居是乡城迁移人员进入城市居住的有效方式之一,群体之间的利益“潜规则”是实践社区混居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谁在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具有农民居民身份而在城镇从事工资性收入的劳动者,他们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的结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也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大课题。从对农民工一味的管理、限制和防范到对其社会保障权的正视和保护,全国及各地的立法者经过了近二十年艰难探索。如今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的社会效益已经初步显现,但是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许庆 《科学发展》2013,(5):14-18
现阶段城市户籍实际代表了三项公共服务: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社会救助服务,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实物或租金补贴为主的政府补贴性住房安排,以及迁移人口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平等就学的机会。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改革方案,为外来人口提供可支付的住房,以及为其子女教育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从而使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农民工可以在城市定居下来。土地制度改革可以作为突破口,通过城中村政府和村民有效的公私合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外来人口提供可支付住房,辅以相关财税体制改革,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在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和相关财税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了外来人口住房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后,户籍制度改革也就完成了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对保障农民工权益、改善民生,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打破户籍制度限制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和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等原因给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管理带来了困境。放宽社区管理准入条件、加快户籍和住房制度改革、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是促进农民参与城镇社区自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洪波  黄晓利  吴岚 《职业时空》2008,4(9):219-219
晏阳初是现代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他在长期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在当前,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应有之义。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一个特殊的阶段。考察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可以发现他们仅仅是实现了地域和职业的转换,但在身份认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转换上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要实现农民工向市民的成功转化,除了制度安排、体制障碍、社会环境等因素外,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也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户籍制度、就业困难、社会交往、身份认同等诸多困境。社区教育强调依托社区力量和社区资源,对社区内的全体成员施以各种形式的教育,来满足社区成员不同层次要求的教育需要,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因其收费低、全员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色,社区教育成为最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2.
洗脚上岸、“农转非”、“做城里人”是多少年来无数农民的梦想。然而,浙江台州市椒江区首批经过小城镇户改而换身份的部分新“市民”, 最近几年来却一直不停地到省市政府上访,要求享受“被无故剥夺了的土地承包权”  相似文献   

13.
从“生存”到“承认”:公民权视野下的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当代中国"农民工"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生存论预设下的"生存—经济"叙事模式到公民权视野下的"身份—政治"叙事模式的转变;由于"身份—政治"叙事模式既包容了"生存—经济"叙事模式的关怀,又避免了生存论预设对于"农民工"本身的矮化和对于"农民工问题"的窄化倾向,故相对具有优越性。不过,目前不少在"身份—政治"叙事模式下的农民工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研究者们对于中国的户籍制度与农民工问题之关系的本质化理解和处理有关。通过对户籍制度与公民权的重新检视,本文援引新近有关公民权的社会学研究,从承认与排斥的关系来理解公民权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和思考了"农民工"这个"群体"及其获取公民权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张雪筠 《城市》2014,(2):33-37
正农民市民化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步转移",在国家制度、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被分割成两个子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农民工的过程;第二阶段是从城市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与身份的变化过程。随着农民第一阶段城市化转移的实现,存量农民工的市民化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也是学术研究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个体目的性行动的视角,采用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证实再建构社会网络的规模和结构都影响超大城市农民工的再迁移.在控制个体的社会人口学变量和社会经济变量的情况下,结果依然显示,农民工再建构社会网络的规模越大、弱关系成员比例越高,他们通过表达性行动和工具性行动能更好地维持既有的资源和获取更多的资源,因而再迁移的可能性更小.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流向超大城市的背景下,超大城市要增加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社团活动参与的公共政策供给,并将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有条件地向农民工开放.  相似文献   

16.
王巧瑞 《现代交际》2012,(7):237-238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备受各方关注,也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经过我国政府以及社会上公益机构等的不懈努力,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流动性强,以及我国现行的城乡户籍制度和现行教育制度的制约,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个问题影响着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并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现状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借鉴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的分析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研究表明:政府对职业化的贡献度最大,是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主导力量,要重点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各项制度保障,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企业是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实践场所,除了考虑为支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成本而承担新生代农民工违约的风险,还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新生代农民工要通过快速职业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保持职业的相对稳定,积极参加职业教育,适应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推进,在广大沿海和东部发达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用工需要。而随着农业政策的调整,农村开始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因此,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渐次向大量需要用工的地方流动。所以,这种大规模的乡城劳动力的迁移一定是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出现。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乡城劳动力转移的背景。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的的巨大力量。新生代农民工迫切希望融入城镇,却面临着重重困境。身份和情感的双重认同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走通市民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由此滋生的农民工社会保障薄弱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国家可以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和建立灵活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