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运来 《金色年华》2010,(10):58-60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28岁走出山村,走进城市,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外来务工人员。35年了,在城市里奔波忙碌。买卖果菜,收啤酒瓶,做建筑工和水泥工,帮人装卸货物,当保安……只要是单纯靠体力就能挣钱的行当,有哪些我是没干过的,我还真说不出来。不过,也正是我们这种老实本分的老农常常免不了被人欺、被人骗。别人63岁,  相似文献   

2.
大山深处     
大山深处,白云线统,靠雾弥漫,那里长眠着我的奶奶,我的最亲的亲人。我家是一个大家庭,奶奶儿孙满堂,全家一直住在一起。小时,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工作,我们几姐弟的童年大都是在奶奶为边度过的。奶奶那时已是70来岁的人了,可她每天忙个不歇,一清早就生火做饭,整日为我们操心受累。到了晚上,奶奶就给我们讲故事,我们常常被美丽善良的仙女、勤劳勇敢的大哥感动得喜笑颜开,也为落难之人的悲惨遭遇而哗哗落泪。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奶奶编的,但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奶奶的故事中,我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奶奶的身…  相似文献   

3.
我家老妈虽然50岁了,却有一颗年轻人的心。假如你说她老了,她一准跟你急:“谁说我老了,我不是才四十多岁吗?”几个儿女常常逗她:“妈,您好了不起!请问您是如何做到年年四十的呀?”老妈听了总是自我们一眼,然后一本正经地说:“你老妈是50岁的年龄40岁的心,哪像你们20岁的人却装着一颗70岁的心?”直噎得我们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4.
五岁人生     
郑桂初 《老年世界》2009,(16):11-11
我五岁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是一个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时代。我们全家6口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靠父亲租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冬春之季是荒月,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得出去要饭。我们四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的孩子去上学。父亲叹着气对我们说:“孩子们,咱家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供你们读书啊,就做个本分的庄稼人吧!”  相似文献   

5.
强求的亲情     
梅子 《现代妇女》2008,(9):41-41
讲述人:艾子,18岁,高中生。 梅子:我最近常常梦见被追赶.追我的竞是一个乞丐。其实。平时我也经常在大街上见到乞丐,我很少给他们钱的,我知道很多乞丐都是骗子。可是在梦里面,那个乞丐很凶,我不给他钱,他就追过来,一直伸着手要,我越是跑.他越追得紧。  相似文献   

6.
《女性天地》2011,(11):50-50
问:一年前我认识了L,他比我大8岁,我们刚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挺好的,他对我也好,说保证今后只爱我一个。我知道他离异,带着个5岁的女儿。我想如果我们要结婚的话,我会接受这一切。就这样,我搬进了他家,跟他们父女一起生活。令我惊讶的是,L已经离婚3年了,可他前妻居然有他家房门钥匙,可以自由出入。  相似文献   

7.
那年我十岁     
那年我十岁吕关那年我才10岁,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我家在村子里算是最穷的一家了。一件衣服哥哥不能再穿了,缝缝补补再给我穿,很多时候我都不愿意穿,母亲总是连哄带劝,我常常带着泪水进入梦乡……已过花甲的奶奶领着我们一家6口人艰难地跋涉在艰苦的岁月里。老...  相似文献   

8.
“老伴,老伴!”许多老年夫妇常常这样互相招呼。“这是我老伴。”许多老年夫妇常常这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爱人。然而,我却不然。这倒不是因为我不愿从俗,而是因为妻子郭冬花对我来说,远不是一个“伴”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妻子是我全天候的“护士长”。我50多岁时,不...  相似文献   

9.
父亲     
父亲满了65岁,按现在的说法,他还是一个“年轻的老年人”。父亲虽然还不算老,但也不得不退出人生的大舞台,缩回到自己的家窝中来。我的家庭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很传统。母亲慈善得一辈子不说一句重话,父亲严得满脸都是“阶级斗争”。小时候我恨过父亲,恨他做事常常不近人情。比如,我的作业字迹潦草,他就罚我跪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示众,那时他既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的校长。无法否认,父亲的高压政策给过学生时代的我们许多恐惧和烦恼,不能说他的教育方法有多科学,只能说他与母亲的搭配正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张弛有度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女性天地》2007,(10):45-45
去年12月,因为一件小事,我和丈夫大吵一架之后,就到民政局办了离婚手续。手续办完,我们各自去上班。下班又都回了家,只是分房而住。两天后,我们都按捺不住对对方的思念,住到了一张床上。此后,我们又回到了离婚前的生活一常常为一点小事吵架,吵完又和好,再有矛盾再吵。最近,我突然发现前夫对我特别好,不再跟我吵架了,还给我买新衣服。  相似文献   

11.
姥姥不老     
姥姥不老史海涵女孩子在一起常常喜欢叽叽喳喳。一次,有个同学拿了一些外国明星的照片,以十分羡慕的口气说:“哎呀,你看人家60多岁,就像40多岁;40多岁,就像20多岁!”我听了觉得她有点大惊小怪,难道就只有明星才能保持青春本色吗?其实,只要你不是眼睛只...  相似文献   

12.
康逊 《现代交际》2009,(5):44-45
我16岁那年,出落成跟母亲一样妖娆的女子。 女人的美貌是资源,母亲常常告诉我这样的话。我吃的每一口饭,穿的每一寸衣,都是她用身体换来的,我懂事起,就记得她化着浓艳的妆,经常整夜整夜地将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出去鬼混。她给了我美貌的资源,但她也让我从小学会了面对黑暗与孤独。  相似文献   

13.
女儿今年上五年级,个子长得不高,看起来与实际年龄有点差距。平日里自己娇自己,什么家务活儿都不干,却时常抱怨日子过得不够幸福,长吁短叹的,好一个少年不知愁滋味。别看女儿人小,看的书倒不少,要是我们无的放矢乱批评,你说一句她有十句等在那儿,准把你说得干瞪眼。也许因为要孩子太晚的缘故,我和她爸这两个四十多岁的大人,面对十来岁的孩子,常常是手足无措,毫无办法。症结在哪儿?就是对她溺爱太深,见不得她受委屈,见不得她流泪。久而久之,孩子就被我俩宠坏了。古人日“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于是,我开始谋划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伴侣(A版)》2014,(5):62-62
问:因为和男友两地相隔,一个月常常只能见上一两次面。所以我们见面时会格外“热情”。但不巧,有时候见面的日子常碰到我的生理期,我真的不忍心拒绝男友。可有人说生理期不适合做爱,所以我又很担心,常常就因为这样的担心非常扫“性”。请问生理期能不能有性行为呢?  相似文献   

15.
《女性天地》2014,(11):5-7
关于年龄,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年龄过什么样的生活。 国人都有一种心理:二十几岁的年纪里一切疯狂与热情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人到中年,就该寻求安稳的生活,等待老去。于是,我们常常会对国外八十几岁的老太太独自开车上街感到惊奇,也不理解生活安稳的人为何突然推翻一切重新来过。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脑海里一直盘旋着这样一个画面:当我老了,我的孙子和孙女们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在热闹的春节来到我家。四世同堂,家人齐聚,客厅里响起笑声,年老的看孩子玩耍,年轻晚辈则负责张罗全家人的吃喝。我常常在脑海里勾画这个画面,这个令我心驰神往的幸福未来。可就在我孙女36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她是我最爱的孙女,从3岁起就和我一起生活,我们朝夕相处,其乐融融。她从上学到找工作,  相似文献   

17.
儿子结婚的时候,和我们商量结婚后如何住的问题。那时,我们还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本来早就应该买新房的,可是我们一直想等到儿子结婚的时候再买。儿子终于要结婚了,买房的事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儿子孝顺,知道自己是独子,所以就提出要买就买大一点儿的,最好是四室两厅,这样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才舒服,方便。我心里也很想和儿子住在一起,可是思来想去又觉得不妥。我的老伴是个家庭妇女,话多心眼小,特别是上了一点年纪后就更唠叨了,常常烦得我和儿子相对苦笑。媳妇进了门,婆媳关系便是个大问题,当年我和老伴磨合了十几年才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18.
王晓  浏泓 《现代妇女》2008,(3):26-26
我待她最好,她对我最凶。十岁刚出头的小人儿,敢对我发脾气,可以提一箩筐要求,倘若一时没有满足她,就与我分道扬镳,不欢而散。常常弄得我很伤心,觉得上辈子欠了她。我得承认,我这个作家母亲和天下所有母亲无二样,希望她争分夺秒学习,希望她出类拔萃,希望父母优秀的基因在她身上遗传。做过教师的经历使我甚至比其他母亲的要求更苛刻,愿望更迫切。  相似文献   

19.
报载,为了满足八旬老母看一次天安门的心愿,一位五十多岁的山东农民带着干馍,用三轮摩托车载着母亲来到了北京。有的地方不便骑车,他就背着母亲游览,常常累得气喘吁吁。我不禁为这位农民对老人梦想的尊重而感动。  相似文献   

20.
《当代老年》2014,(7):28-29
我和老伴石瑾是同龄人,今年都已84岁,再过两年,就是我们的“钻石婚”了。石瑾出生在山西垣曲一个农民家庭,1946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河南人,工人家庭出身,194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我们对党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