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综合评价是产业优化、经济评估、政策制定的基础。通过建立区域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相对发展增益指数、均衡发展增益指数、可持续发展增益指数对静态综合评价值进行修正,对具有相对较高发展速度、物流产业内部发展均衡、保持长期较高发展速度的区域给予激励,可以得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动态综合评价结果:2010—2012年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动态综合评价值较高,只是各区域物流业发展水平处于中等以下水平,需要有效协调物流产业发展速度、产业内部均衡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争取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预测评价区域发展有多种方法。采用四层递阶结构模式 :指标层、领域层、准则层、目标层可科学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度的计量指标体系 ,作为衡量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方法。在指标体系建立以后 ,围绕可持续发展度 ,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量纲的消除 ,得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度的计算模型 ,从而为全面预测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计量提供了分析工具。以江苏省高邮市区域发展的现在与未来为例 ,实证分析表明 ,区域未来发展规划的可行性和进一步引发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力措施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缺乏系统性实证研究现状,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三大因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华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协调,西部地区物流可持续发展水平则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4.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推进盐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两个目标层面构建了包含8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对盐城市2015—2019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9年盐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发展指数从2015年的0.152 9提高到2019年的0.781 8,已经处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结合实际提出提升盐城市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等对策建议,以促进盐城市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科技园区的区域特点 ,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应用于科技园区的发展 ,系统地剖析了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系统 ,在给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重庆市渝北区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定量分析评价,文中选取2000—2008年的数据统计,并采用一组综合指标体系来分析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从而对渝北区未来都市农业的发展给出合理建议,为政府做农业规划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实验区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政策的前瞻性实验基地,试图通过解决地方和区域发展中存在的共性和难点问题,探索发展的合理途径。针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组成,建立安徽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手段,根据实验区数据本身的结构特征对实验区进行分类。指出安徽省16个地市坚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道路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得出合理的实验区分类标准和分类数量,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方向与对策给出整体认识,为实验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与评价,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而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以及其他等四大类指标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成都市金牛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牛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9.
区域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人口状态、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都与人口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从河北省情出发,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值赋权的方法,借助SPSS17.0、MATLAB6.5等分析软件,对河北省11个地市2002—2007年的人口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构建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3年间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同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协调程度有所改善,但区域建设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该文认为,完善兵团区域建设,加强兵团各师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平衡发展,走兵团特色的城镇化和区域建设的发展道路,能够更好地促进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