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蛋糕店》是英国作家加莉·帕金的著名作品。书中的各种蛋糕与仪式均和故事融合在一起,由蛋糕诉说非洲的历史。该小说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包括后殖民主义、国际援助、女权主义、女性主义、人物原型、民族主义、文化入侵等。本文选取了后殖民主义视角,根据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中核心的话语范畴——"他者",审视该作品中的后殖民意识与表达,有助于加深读者理解该小说的主题,每个有故事的蛋糕烘焙出了人们对甜美幸福的向往,即使历经了腥风血史,人性之美仍能战胜极端主义,主宰世界的不会是仇恨,而是与往事和解。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旨在从道德角度研究拉斯普京的《活着,并要记住》这部小说中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作品中的男主角安德烈性格很复杂,有着近乎病态的灵魂,他与常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而女主角纳斯焦娜是俄罗斯传统道德的典范,闪耀着丰富的人性光彩,体现了女性的魅力和俄罗斯传统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作为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作品中展示了多重而复杂的美国面相。被建构的美国"他者"形象,成为其折射中国这一"自我"形象的关照对象。福柯的乌托邦和异托邦概念,为阐释严歌苓作品中的美国形象提供了某种可能性:美国作为正面形象,表现出乌托邦的特性;同时,美国又被描写为一个自由无序的空间,折射出人的自私、种族歧视、社会的异化等负面形象。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量统计的分析方法,对严歌苓小说研究的成果量及其学术发展变化进行学术史的钩沉分析,旨在动态把握中国学界目前对严歌苓小说的研究状况,这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研究热点是什么,不同阶段有何差异等。从研究内容看,人物形象、文化身份、人性意识、作品和影视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总体来看,尽管研究论文数量可观,但是大多是单篇的作品短评,且追捧现象严重,缺乏理性的文学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搜索"严歌苓",最先跃入眼帘的是这样几条信息:她的英文小说《赴宴者》最新推出了中文版;另两部作品《金陵十三钗》和《灰舞鞋》分别被名导张艺谋和姜文购买了电影版权。虽然备受关注,但严歌苓称这些关注不会改变她原有的生活。不堪回首的初恋和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严歌苓的父亲和爷爷都是  相似文献   

6.
余华是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余华的小说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主题始终围绕存在与生存的哲学探讨、人性的弱点,以及自身的精神追求等。在其作品中"虚伪"的形式以及内容上的寓言和超验性是余华小说极富个性的艺术特征。无疑,在所有先锋小说作家中,余华是最具有实验色彩和艺术个性的一个。他作品的创作风格有朴素的、玄秘的、超现实的、现实的等几种;其创作的递变轨迹可分为追寻"内心真实"、沉湎文体实验,消解形式、渗出温情,以及反叛自我和文本重建、在传统故事中阐释存在命题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是部杰出的作品.本文将从女性觉醒角度分析这个故事中的女性外部觉醒和内部觉醒.  相似文献   

8.
王娟 《现代交际》2015,(2):61+6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朱虹1981年在《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中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女性主义之后,我国女性作家的文本开始发生变化,女性意识在文本中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的出现也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女性写作"的作家,最引人注目的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她创作了很多作品,如雯雯系列,还有"三恋"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作家的女性意识,然而作家并不承认自己是女性作家代表中的一员。文章试从"三恋"对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张抗抗自1972年发表短篇小说《灯》以来,她的作品一直倍受文坛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对女性自身命运的关注,更是因为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复杂人性。作家将历史、社会和人性融合在一部作品中,通过人物的个性特征,将多维复杂的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篇小说《沙暴》就是这样的作品。《沙暴》以沙尘暴为背景,以"意识流"的手法刻画主要人物,并连接着时间的维度,跟随着主人公的思想,一步一步跳跃到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刻凸显出复杂的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哲学和诗歌艺术都根植于人性的深处,二者是密切联系的。在诗歌作品的艺术境界中,渗透和融合着许多哲理。因此,从哲学的形上视角审视诗歌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把握诗歌艺术的生活内涵和内在本质,从而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相似文献   

11.
白先勇是最早被介绍到大陆的台湾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小说的最高成就,夏志清先生曾称他是“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白先勇的作品中反映出来很多元素:女性角度、乡愁、同性恋,纽约情节等,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的形成必然与他成长的环境有一定关系,与他个人爱好有关,这种偏好也会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欺”与“骗”在白先勇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有不同的风格,被骗和自欺欺人.他生于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自幼历经离乱,使他很早就深刻体悟到世事沧桑、人生无常.他用这世间人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欺骗,表现着一个个具有悲剧命运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道德寓言小说有着典型的个人特色,作品中的主题往往是模棱两可的。这与他的经历有关,他受到过清教思想、超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是一位思想上复杂矛盾,常常对人性善恶进行思考的作家。在《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这部寓言式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晦暗的意象,本文分析了三种典型的意象和具有深刻寓意的象征,以此来解读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研究霍桑的写作特色,从而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小说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凌叔华的小说是关于女性的小说,她的作品也带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在她的短篇小说集《花之寺》中,塑造了封建家庭的太太、封建家庭的闺阁小姐以及闺阁中的新式女性这三类女性形象。这三类女性虽同出于封建家庭,但面对新的社会风尚却呈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本文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对作者凌叔华的女性意识进行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田丰 《现代交际》2010,(3):71-71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丽是位典型的悲剧女性,她一生的命运深受三个男人的影响,她的父亲、她的丈夫以及黑奴摩西。本文将对造成主人公玛丽扭曲人性的根源做以初步的探究,从而解读莱辛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一个时代的体现,能够在深层面反映现实,使得人们在心灵上达到共鸣。《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小说,其作者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文风以揭露社会社会现实、讽刺黑暗的统治阶级为主,作品主要围绕男女青年的婚恋故事而展开。《曼斯菲尔德庄园》被称为简·奥斯汀作品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部小说,理由与出发点是极为丰富的。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去分析小说,能够得到作者对于小说环境最深层面的体会与思考,现实主义角度作为文学作品分析的重要思维方式,对于文学创作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以《曼斯菲尔德庄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线几乎就是围绕几位女性人物而展开的,以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女性形象,对于小说的探究分析,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阿来的重塑神话作品《格萨尔王》,不仅相对史诗《格萨尔》篇幅有所减少外,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有着独特的视角。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阿来对神魔和女性形象的认识。小说虽不能展示复杂的人物心理和宏大的战争场景,但诗史中的主要情节已经很完整,几个主要人物也形象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17.
爱丽丝·门罗是当代加拿大文坛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并且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她的故事集中于生活在加拿大小镇上普通女性的生活经验,并探讨了这些女性的心理和情感世界。通过门罗的冷静与细腻的叙述,读者获得了心灵的震撼。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对她的作品《逃离》这部小说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中获得领悟和生命中的正能量,最后总结出文学伦理学的实际意义,并且让人们对文学伦理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深度关注女性,从生态角度来对人性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解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自然生态和人性角度开展辩证思考,在对女性主义地位进行深入解读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更多的生态学意义,从而来强化了小说的主题内涵,即对自然、黑人、女性出路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男性权威和政治强权这两个社会背景之下,简要论述了严歌苓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性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著名作家,尤其擅长刻画女性形象,喜欢表现女性的内在。《伊豆的舞女》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十分成功,其中熏子的形象最富有代表性。小说以清新悲惋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