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海燕 《西部论坛》2012,(3):95-101
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赎回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的净赎回率与当期分红和基金规模负相关,与上期分红和基金市场净申购率正相关,而与基金收益率、波动率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在不同分位点处的表现不一;我国投资者在基金赎回行为过程中考虑了资金成本因素,"反向选择"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封闭式基金的制度结构和运行机制及由此引发的封闭式基金套利机制的扭曲是造成我国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率的根本原因,并反过来构成了我国封闭式基金转开放的制度与市场动力.基于封闭式基金转开放的制度和市场风险.证券监管部门应深刻认识到机构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的套利在本质上是行为套利和制度套利统一、机构套利和市场套利统一的多重套利机制.通过修正制度设置防止大规模赎回冲击,更要以此使封闭式基金转开放成为推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3.
黄乙 《家庭科技》2007,(12):22-22
虽然基金属于一种长期投资产品,但在经历了今年2·27、4·19、5·30、6·4、7·2五次大幅调整后,如何把握最佳时机进行申购、赎回,是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关键问题.众所周知,基金的销售分为两个时期,认购和申购.认购期即初始发行的基金募集期,此时所有的基金都按面额1元向投资者销售;申购期则是从基金正式成立后,按当日基金净值向投资者销售基金.因此,不同时点买入和赎回,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和获利程度.  相似文献   

4.
1.不要"基"流勇退 很多投资者手中往往持有多种基金,当其中的优质基金出现持续上涨时,不少人便急不可待地卖出,以赚取差价,落袋为安.而表现较差的基金则因净值低,甚至在面值以下,继续留在投资者手中.最终结果是:被赎回的优质基金净值在不断上涨,而持有的劣质基金则依然表现很差.明智的投资法应是激流勇进,把优质基金留下来,而把劣质基金及时赎回,再择机购买优质基金.  相似文献   

5.
传统金融学理论建立于风险厌恶假设之上,然而这一假设越来越难以解释金融市场中的异象.利用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数据,对比研究我国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风险态度.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在牛市中偏好高收益,对风险不敏感,表现为风险中性,而在熊市中却对收益风险均不敏感;个人投资者在牛市中追求高收益高风险,表现为风险寻求,在熊市中却表现出“处置效应”与风险偏好共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 开放式基金主要有以下特点: (1)市场选择性强。如果基金业绩优良,投资者购买基金的资金流入会导致基金资产增加。而如果基金经营不善,投资者通过  相似文献   

7.
如今,开放式基金日渐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对基金公司收取不菲的申购、赎回费用难以接受。其实,投资开放式基金有很多省钱之道,掌握了这些减免手续费的窍门,你的投资顾虑可能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8.
正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常被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简称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开放式基金。ETF属于开放式基金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结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特点,投资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又可以像封闭式基金一样在二级市场上按市场价格买卖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长期存在的原因.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通过定义噪声风险和套利成本指标,检验了"投资者情绪"理论和套利活动对于基金折价的直接影响.文章最终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理论和套利成本等因素无法解释我国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相反,基金规模才是影响基金折价的主要原因.这反映出在市场发展初期投资者投资理念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不同市场行情下各类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异质性表现,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险公司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市场稳定,而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的"羊群行为"则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社保基金由于委托投资机制的存在,其"羊群行为"对股市波动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受到基金投资行为的影响,与其自身消极稳健的投资风格并不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应注意哪些问题?选择基金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与评价中心杜书明博士介绍说:首先,投资者应考虑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挑选那些与自己的风险偏好比较一致的基金来投资。一般来说,一个具有固定职业的年轻人承受投资损失的能力要比老年人强,所以他们可以选择诸如成长型股票基金等风险较高的投资品种,而老年人选择接近于储蓄的债券型基金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考察后认为,机构投资者是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一方面决定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机构投资者赖以存在的金融制度环境.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上看,只有养老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的激励.从根本因素上看,美国金融制度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及投票权的限制对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消极作用起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贯彻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证券法宗旨,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正义,不仅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引入反欺诈规则以及加强公司治理,还要创设多种更为经济、便利、快捷的事后救济措施,以减少、降低个别风险或者整体风险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害。我国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建立并运行了数年,根据我国实践经验和境外的做法,应当尽快改善我国保护基金公司的产权和运行模式,调整保护基金的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术》2007,(5)
本文阐述了两种预测开放式基金赎回量的理论,并对应用两种不同原理的预测模型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他们的各自的特点和不同,得出的结论对赎回量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基金投资的风险研究非常重要。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 ,风险控制就是对不确定性的控制。基金投资的双层代理关系是投资者获得较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的绝妙制度安排 ,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 ,基金投资的风险控制包括两个层次 :通过对基金的治理和监管控制第一层次代理人 (基金管理人 )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通过公司治理控制第二层次代理人 (公司经理 )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然 ,在基金投资的风险控制方面也可有特殊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托管人独立地位的丧失是导致我国基金托管人形同虚设的主要原因,对托管人监管主体的缺失也导致了托管人行为的偏离.博弈分析表明,由机构投资者来选择基金托管人,并由其履行监督职能,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托管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主要由机构投资者组成的"基金持有人大会"代表投资者来选择基金托管人,对其进行适时监管,并根据其业绩随时予以更换.  相似文献   

17.
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对股市的影响日益明显,其中基金反馈交易策略是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主要从正反馈交易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机制和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两个方面来研究正反馈交易策略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并基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的认知风险度量模型和展望理论,对投资者正反馈交易策略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基金行业发展迅速,投资基金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由于基金管理公司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并管理类别众多的资产,极易产生“内部人控制”和违规利益输送的情况,这使得强化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风险控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基金管理公司内部风险产生的理论原因、相关内控制度如何建立、外部环境怎样建设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正股市的上扬带动了人们的心情,也点燃了人们购买基金的热情,基金投资逐渐为广大投资者所接受,品种繁多、概念复杂的基金也不断地涌现出来。如何在众多的基金品种中,选择既符合自身的投资目的,又具有较好业绩的资金,是投资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注重基金的等级差根据风险和收益特性的不同,基金可以分为RR1(安定重视型)、RR2(收入型)、RR3(成长兼收入型)、RR4(成长型)、RR5(积极成长型)5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考虑开展全球证券组合投资 ,即使最保守的基金经理也认识到国际证券组合投资的潜在利益。然而 ,在新兴市场进行证券投资有其独特风险 ,本文就新兴市场证券投资的汇率风险、政治风险、流动性风险及诸多限制条款进行分析 ,供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