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壮举,共产国际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探讨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评价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对全面准确地了解南昌起义及总结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功勋卓著、位高权重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从不居功自傲。谦逊、念旧、重情厚义,是他一贯的品格个性。这些美德,从他尊师敬长,慨然为恩师们题词(字)的故事里,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为徐特立70寿辰题词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其严谨的治学风范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20世纪初的中国涌起留法勤工俭学浪潮后,徐特立胸怀救国宏志,也毅然走出国门。1924年夏学成回国。此时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白色恐怖,革命处于低潮,但是50岁高龄的徐特立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在大革命惨遭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三日,郭沫若在九江闻讯以后,便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奔赴南昌,参加起义,并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兼总政治部主任.在随军南下途中,经周恩来、李一氓两位同志介绍,他光荣地加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在大革命惨遭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三日,郭沫若在九江闻讯以后,便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奔赴南昌,参加起义,并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兼总政治部主任。在随军南下途中,经周思来、李一氓两位同志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月下旬,起义军进抵潮汕。不久,战斗失利,郭沫若在突围时和队伍失掉了联系,后经当地组织的救助,才由神泉逃往香港,复由香港返回上海。从此,经受了大革命和南昌起义严峻考验的郭沫若,就以崭新的战斗风姿,出现在中国无产  相似文献   

5.
南昌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学术界往往以起义部队主力在广东潮汕遭遇重大损失,没有建立起广东革命根据地为依据,认为南昌起义失败。事实上,南昌起义与秋收暴动互为促进以重聚革命力量,是中共中央举行南昌起义的目的。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以建立新的根据地只是实现该目的的举措而已。从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看,南昌起义与各地的秋收暴动实现了“汇合为一贯的斗争”,实现了中共中央发动南昌起义的目的。由此观之,南昌起义是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6.
刘卫兵 《中华魂》2017,(8):12-14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90周年。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南昌暴动建新军,从此工农始有兵”。“八一”南昌起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树起了鲜红的八一军旗,揭开了革命斗争的崭新一页。  相似文献   

7.
论南昌起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起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确立了仍打“国民党旗帜”,实行与国民党及一切真正革命分子“合作”的统战原则,并努力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中国共产党此阶段政治领域的统战工作为南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有利条件;军事领域内的统战虽有失误之处,但积极作用仍是主流。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土地革命的新篇章。以南昌起义为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下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武装斗争开始了。南京、武汉、广州等地的国民党新军阀是否采取联合围攻南昌之行动?过去史学界大都认为:宁汉粤曾联合起来,调兵遣将“讨伐”起义军。其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80年前的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发生地的南昌人民,从起义前的准备,到起义战斗的  相似文献   

10.
1927年8月1日,南昌一颗子弹穿破历史的黑暗……枪声宣告了人民军队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起义部队,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叶挺等同志亲自领导和指挥下,南昌"八一"起义取得了胜利。8月1日凌晨,周恩来在江西大旅社(现在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密切关注各部队战斗。李立三、贺龙、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主席的恩师徐特立先生是人们熟知的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在科技理论与实践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以徐特立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创办和建设延安自然科学院为中心,探讨他在科技方面的理论主张和实践成就,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科技竞争力,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特立在苏区、解放区曾主持教材的编写工作,主编或亲自编写过一些教材。在现存的徐特立藏书中,可以找到部分徐特立编辑、主编和修改、批注过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1907年由徐锡麟、秋瑾领导的"皖浙起义",作为近代东南人民向满清王朝发出的致命一枪,是辛亥革命时期最壮烈、影响最大的起义之一。起义不但在江南地区重创满清的统治,还哺育了东南各省人民的反清意志和革命运动。为缅怀先烈的英雄壮举、弘扬优秀民族传统,2007年7月14日至16日由浙江绍兴市委主办的"皖浙起义暨徐锡麟、秋瑾就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绍兴市绍兴宾馆隆重召开。与会学者分别就"皖浙起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与教训及徐锡麟、秋瑾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试图探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毛泽东早已设想“以汝城为中心”实行湘南起义,但因多种原因,将湘南暴动的打算变成了极力攻打长沙,并最终放弃了湘南割据。朱德召集汝城会议,讨论了湘南起义的计划,但因准备不足决定推迟,后因支援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再次推迟,而宜章首义更利于湘南起义的实现。湘南起义大可不必与三大起义齐名,但它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15.
近人周云青早年所著《四库全书提要叙笺注》,有意师从汉儒诂经之法,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部类之总叙、小叙训注,实事求是,简洁明晰,给初学者提供了很大便利。晚出之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大抵从新学角度加以讲评,影响较大,而二者取向颇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由 50多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千百年来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徐霞客出身于江苏江阴名门雅士之宅 ,在其漫长的 30余年的游历过程中 ,遍访兄弟民族 ,采撷各民族的风情习俗 ,同各民族友好交流与相处 ,并在其“游记”中留下了许多生动的记载。表明他在民族关系上作出了宝贵贡献。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创作成功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历史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历史上记载的宋江起义既于史有据,又十分简略,给历史学家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麻烦,可是对文艺家来说,却提供了方便,不必受史实的束缚,想象虚构,自由发挥。其次,宋江起义既反对政府,后又投降朝廷,去镇压方腊起义,而且,经过宋、金、元这段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期才创作成书,这为《水浒》创造了一个可以多元创作和评论的广阔天地,一个可以生存、传播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今江西南昌地区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中,道教内外人士都对许逊形象进行过多重塑造,使其兼具道教与民间祠神的色彩。其间,除了《道藏》材料,宋明地方志起到独特作用。一方面,宋明方志在与许逊相关记载方面表现出的序列变化,与唐宋以来道教人士对许逊形象的重塑以及宋元净明道的发展同步;另一方面,由于唐宋时期的《图经》成为地方神祇进入祀典、走向合法化的重要载体,地方志又以儒家传统经典为收纳祠神的标准,这些影响到了明代南昌地区许逊形象的转变。通过明代地方志的再次塑造,许逊从一位斩蛟水神、道教真君、净明道祖师进而演变为一位符合儒家祭祀经典要求、有功于地方社会的福主,进入地方祀典。  相似文献   

19.
七十多年前,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教育文化十分落后。徐特立先生作为边区教育负责人,从创办鲁迅师范学校、筹建陕北公学入手培养师资、干部和学员,进而创建了延安自然科学院这个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阵地,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创办理工科高等教育的先河。他倡导的学用一致、经济教育科研三位一体、科学是国力的灵魂等思想,是一笔沉甸甸的遗产。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发生、发展的传奇,《荡寇志》则叙述了梁山起义军被剿灭的故事,两部作品题材类似,主题思想却大异旨趣。《水浒传》与《荡寇志》中的两支农民起义军都将招安作为自己的出路,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场,只是悲剧的程度有所不同。《水浒传》对农民起义基本持肯定态度,其从生命力、官府逼迫、反抗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肯定性描写;《荡寇志》则对农民起义持彻底否定态度,其侧重从称帝的可能性、暴虐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给予了否定性描写。从艺术表现看,《水浒传》叙事清晰,其全力塑造起义英雄人物,多角度描绘人物特点;《荡寇志》则缺乏绘声绘色的人物形象刻画,但其语言精到,叙事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