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X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的本义是指物质性的实体(实语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意义逐渐虚化,语法化进程加速。目前以“X味”形式产生新词(语法意义上的词)的能力增强。本文试从“X味”结构中“X”的构成类型,“X味”结构的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对该结构进行全面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X不Y"式成语可以表示一定的"量"和强调等语法意义,它包括"一N不V"和"一V1不V2"两种形式."一N不V"是主谓结构,具有夸张意味,且有变式"不V一N"."一V1不V2"是连谓结构,它与"一V就……"句式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并且表示相同的结构意义,即动作一经发生就达到某种程度或有某种结果.这些意义的产生与"X"和"Y"的词性及意义有关,也与"一"的小量意义和"不"的否定意义有关.  相似文献   

3.
主谓间"而"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而谓"结构在古汉语中十分普遍.本文试图从古代汉语(以先秦汉语为主)"主而谓"结构的语法形式着眼,考察"主而谓"结构的语法意义,并对主谓间"而"字的来源及发展作一探讨,以期对主谓间"而"字有一个历时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气"式结构的特点、"气"的性质,在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和语法单位(主要是语素和词)语法功能虚化的特点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结构是由支配式结构向支配式复合词过渡的形式,多数结构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变而变成了一种支配式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人人"及相关的"日日"的意义结构问题,对已有的"语法化"研究结论进行了辨析."人人"式的出现受到其它此类重叠构词的影响,但其产生的前提是名词单用式的可计数性,它首先是在人们认知经验基础上形成,而后逐渐纳入常见复音词范畴.考察说明,任何一个语词结构的产生都有其历史基础,语法研究必须在确解文献的前提下进行,语法、训诂相结合是语言历时研究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无法从语音形式上分辨虚词"了"的语法意义类型,本文根据安徽宿松方言与它对应的四种语表形式(哆、脱、倒、在)分析和验证普通话"了"的语法意义类型.  相似文献   

7.
虚化动词是一种语言现象,日常用语中随处可见.虚化动词在逐渐失去本身意义的同时,它的作用和语法功能都得到加强.因此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其语法功能上,过分忽略它们的词汇意义.本文以"have、take、do、make、give"为例,通过探讨"虚化动词+事件宾语"的结构来强调不同的虚化动词其使用范围也不同,诣在引起学习者对虚化动词词汇意义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作为副词的"早晚"的意义属于语法层面的意义."早晚"产生任指语法意义的原因.关于词汇化与构词."早晚"的词汇化过程."早晚"的词汇化条件.概念整合与任指意义的产生."早晚"的整合度.  相似文献   

9.
陕北方言的"嘞"、"口览"、"来来"大致分别相当于普通话的"了1(呢)"、"了2"和"来着",但用法上存在不少差异,语法形式和意义别具特色。以结构形式为纲,分别对它们的各种用法及语法、语义作用进行讨论,其内部结构、语气体貌及外部组合的互补分布规律卓然可见。  相似文献   

10.
意在对汉语语法研究领域中"'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结构"的成说提出质疑,其研究方法是从"所"字的语法功能方面加以考察,借以认识它的本质属性.其结论是:"所"字结构不是名词性结构,而是一个动词性结构.  相似文献   

11.
口语中的"X什么X",是一种特殊的否定结构,X几乎可以由各种语言形式充当.学术界一直对其结构性质有争议,现有的句法理论也很难为其结构定性,而结合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从逻辑角度,提出"索引-否定"理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据研究,人们在使用"X什么X"时,必先"索引"否定对象,后将其置于该结构中表达否定意图,"X什么X"是"索引-否定"结构,其下有三个小类:"X1什么X1""什么X2"和"X3什么X4(X3X4)",它们在使用范围上互补."索引"有指向否定对象的作用,根据"索引"位置的不同,该结构表层有两种形式:1."X+什么X",即"索引+否定":2."X什么+X",即"否定+索引",三个小类分别与这两种形式对应.  相似文献   

12.
成语属固定短语,其结构一般都能按照短语的结构来分析,不过,也有少数成语的结构,一般认为难于分析,如"乱七八糟"、"慢条斯理"等. 而把它们当成词来考察就可清楚其结构:由两个语素组成,前者为词根语素,可以单独成词,是词汇意义的主要承载者;后者是三个不同音节构成的词缀语素,主要记录语音,兼表一定的语法意义.如此看来,"乱七八糟"是词不是成语,但汉语中两者的界限本来就很不清.  相似文献   

13.
说"及其"     
"及其"是古汉语里经常连用而固定下来的一种凝固说法.它与古代汉语里的"有所"无所"等的说法有类似之处."及其"中的"及",是一个文言连词,其语法作用与连词"和"相同;与"其"连用时,所连接的前后两项都属于名词或名词性偏正结构."其"则是古代汉语里沿用下来的起指代作用的文言代词,它的词汇意义相当于名词加结构助词"之",其语法作用是在句子中充当定语.连词"及"与代词"其"连用时,它连接的一般是并列的两项,且两项之间结构上是加合关系,意义上则是从属关系,即后一项或从属于前一项,或从属于前一项中某个限制成分.  相似文献   

14.
英语造句的根本特征是主谓构造,包括语法性和逻辑性"主谓结构".逻辑性"主语一谓语"结构的逻辑主语采用中心词为主格形式的名词词组,逻辑谓语采用非限定动词词组或无动词词组,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意义表达单位.该结构既分布于大句,也分布于小句,既可以是从属结构,又可以独立存在.在一定语境下实现意义表达的简洁化是其主要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15.
谈"好好X"句     
本文考察了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的"好好X"结构,分析了"好好"在此结构中所出现的不同语义,以及"好好X"内部的结构.文章试图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此做出解释,说明X的原型范畴和"好好"语义虚化的对应.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教学中,人们一接触到句子分析这个概念时,多是从传统的语法分析入手,依次找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再找出定语,状语和补足语.在谈到句际关系时,又多从结构和逻辑的角度出发,将句际关系大致界定在并列句,复合句和从句这几种有限的语法关系上.谈及语言,人们都知道语言是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的语法(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直到现在,人们才渐渐认识到离一层次的语言教学(篇章语法和语篇分析)对于学生了解语言的机理十分有益.Vivian Zamel认为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构语"能力要比语言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的语言教学应该超越传统,不能仅仅局限于"词与句子"水平上的英语教学,而应该通过具有具体语境的语篇(完整的单位语段)来进行教学.本篇文章拟对语篇分析中的"小句关系"以及其对意义层面上的英语教学的启发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说"小资"     
“小资”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时尚词语。我们认为,它是“小资产阶级”一词的缩略形式,并且缩略以后,在词汇意义、感情色彩、语法功能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词汇意义和感情色彩的变化根源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其语法功能的扩大,则有其语义基础及特定的文化背景,并且也是由于其进入了“很X”结构槽。  相似文献   

18.
宜昌方言"X人"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方言中的“X人”结构具有比较独特的语法特点和表意功能 ,在西南官话中有着特殊的共时意义 ,可以成为方言共性研究的一个参照。本文主要从语义分析和语值判断方面对该结构作多角度观察 ,结合语表 ,探讨该结构语义整体化、形容词性质、类词结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X都X死了"是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表达,文章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将其看作是一个表高程度义的构式,具有强调、夸张的效果。在对"X都X死了"中变量"X"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解决构式高程度义的获得问题,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补语"死了"的语义演变;拷贝结构提供形式依据;焦点敏感算子"都"的触发。构式的主要语用功能是主观评价、凸显情态和篇章衔接。  相似文献   

20.
"V+一下2"格式有两方面的语法意义一是强化动词的动作性,客观上突显动作自主的短时量持续;二是弱化动词的动作性,从主观上减弱动作的量.控制动作的量是"V+一下2"格式最根本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