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同”,而是“存异”。因此,翻译应尽量反映语言之间的差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之前,多数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对等”。解构主义翻译观消解了传统译论中译作--原作二元对立关系,冲击了传统翻译观中“忠实”原则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新定义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对原文与译文关系的处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开辟了翻译研究新视野,学界对于其翻译思想的解读讨论众多,也存在很大分歧。作为20世纪心理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原型论对于翻译研究也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尝试选取相对独特的视角,即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中涉及的关于文本意义、译作与原作关系、译者主体性及翻译标准等问题进行探讨,进而驳斥解构主义翻译必然导致虚无主义倾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正处于解构主义多元化的阶段,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新思路和新视角对于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建设有着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解构主义理论本身有诸多的局限性,但其所蕴涵、倡导的解构精神,对于开拓研究视野、深入认识翻译的本质、建构更加科学理性的翻译理论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借鉴外国思想文化的同时也要继承地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翻译理论,以期科学系统地构建自己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剖析解构主义反中心和反二元对立的基本哲学主张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巨大冲击,揭示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解构主义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其为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思想方法,但是由于其翻译观存在的局限性,它也给翻译行为、译文及读者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翻译界正处于解构主义多元化研究阶段,随着对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了解,其观点的极端和荒谬也进一步显露出来,尽管如此,解构主义翻译观仍然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新的视野,令我们反思国内译学研究停滞的客观因素,为今后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积极尝试。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传统翻译理论的全面与成熟,更加适合汉外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发轫于西方的解构主义已渗入我国翻译理论界,它冲击着以结构主义为指导的传统翻译理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创造性及开放性思维,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翻译研究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但是,解构主义翻译观倡导的意义不确定论与实践是脱节的:在其试图挑战结构主义的权威时,却在二元对立观上陷入了对结构主义的曲解旋涡中;并且,解构主义在实践中存在被滥用的危险.为使广大翻译工作者对解构主义翻译观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从以上三方面对解构主义翻译观提出质疑,认为解构主义翻译观有其缺陷,并个能作为独立的翻译标准而存在,对其应用丛须有一个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剖析解构主义反中心和反二元对立的基本哲学主张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巨大冲击,揭示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解构主义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其为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思想方法,但是由于其翻译观存在的局限性,它也给翻译行为、译文及读者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最近十年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内容为讨论对象,选择其中的代表性研究论文,从微观的角度,梳理和反思了这一时期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成果,认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解构主义翻译观与解构主义观之翻译、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反思与论争、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运用,以及解构主义翻译对于我国翻译研究的影响及其局限性等.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将走向跨学科和多维性方向.  相似文献   

9.
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可译(translatability)与不可译(untranslatability),以及传统翻译观中反复强调的忠实原则(the loyalty principle)。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传统的翻译忠实原则是截然对立的。作为一种不唯原文是从的翻译观,解构主义翻译观提倡的是意译而不是直译,但又与主张忠实原则的意译存在着不同。一方面,解构主义翻译观证实不可译理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不可译现象也证明了解构主义翻译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乱译(willful translation)也存在着区别,解构主义翻译观与中国传统翻译观也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此论将译文置于与原文平等互补的地位,译者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张扬了译者的个性。《静夜思》三种译本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对比分析,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译作,拓宽视野。从这一角度来说,解构主义翻译观是突破了传统的。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理论,但随后曾受到多方批评、指责和冷落.甚至当提倡进行建立中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的尝试时,人们也未对鲁迅的翻译理论给予应有的适当的考虑.其实,中国翻译理论从来就是在不同意见的争鸣辩论中发展的.最近,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解构主义理论的介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鲁迅翻译理论的价值.鲁迅译论主要包括:翻译应为本民族的事业服务,异化的翻译策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重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有一个文化定位的问题;通顺的译文有可能导致"知识"的虚伪,迎合本土最易被接受的保守思维定式.鲁迅在那个时代就已敏锐地觉察到现代解构主义提出的问题.一些针对鲁迅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批评,不但有失公允,而且未能理解鲁迅所提出观点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2.
解构主义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和理念渗入翻译研究领域,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质疑和挑战.然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并非终极真理,应从辩证的角度重新审视解构主义,在承认其进步性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虽然组成其开放性的几种研究角度符合翻译实践的规律,但并未超越传统翻译理论的高度;其延异、替补等研究属于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颠覆,对翻译实践并无实质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研究和例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传统翻译观对翻译的制约,并依据解构主义理论,分析了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实现最佳翻译的解构策略。结果表明:传统翻译理论中所谓的"忠实"、"对等"概念实际上是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对原文的扭曲和篡改的基础上,只有解构主义启示下的翻译可以为了解和欣赏异域文化和体现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是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对索绪尔创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理论的反思和颠覆中建立起来的。而源于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的翻译观,也闪烁着反叛甚至否定传统的犀利锋芒。它的思想实质是反对二元对立,否定终极、超验的意义,挑战原作者与原作的权威地位,重塑译者的身份和译文相对于原文的平等性。而在国内翻译理论界,对于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以及解构翻译观的解读,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了诸多的误解和分歧。不可否认,解构主义理论本身虽然有诸多的局限性,但其所蕴涵、倡导的解构精神,对于开拓研究视野、深入认识翻译的本质、建构更加科学理性的翻译理论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读者反映、新历史主义等理论精髓,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把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翻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而最终形成的.该理论旨在揭示翻译被女性化的过程,消除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提出"性别译者"的概念,确立译者和作者同等,确立译者主体身份;改变女性弱势文化,争取女性从边缘话语向中心话语的转变,以逐步消除父权理论一言堂的权威,最终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极力彰显译者的主体性,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从而从理论上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在实践中,女性主义译者通过对原作的操纵,从而使译者显形.但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导致了对读者的忽视.  相似文献   

18.
在中西翻译史上,自《圣经》和佛经翻译以来,忠实于原文一直被认为是译文的至高的、绝对的标准。传统语文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研究范式对翻译文化史上屡见不鲜的“不忠于原作”的行为一概加以贬斥,认为这样的译文无异于“背叛”了原作。而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从寻找文本间的意义对等中解脱出来,把研究视野放到文本以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索操控翻译的诸多文本之外的因素,从而能够解释这些看似“不忠”的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9.
从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入手 ,进而谈及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理论对构建新的翻译学体系的深远意义。这一理论有利于翻译观的转变 ,克服传统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研究的消极影响 ,对翻译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欧洲出现了以消解和批判为中心的社会文化运动,强调对现代化的反省,它借助直觉、差异、多样性等消解了现代化所强调的整体、普遍、标准、确定等观念。传统结构主义认为,言语是第一位的,因为言语意味着主体的在场,最能表达主体的思想,而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德里达反对在场形而上学和语音中心主义,他认为书写是对现场缺席的补充,因为其固定性和具有生命活力而成为在场的一部分,从而消解言语与文本序列结构。他提出确当性翻译来化解传统的忠实标准,提出继起生命来指原作与译作关系,一方面使得传统翻译中的忠实、标准、原作、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等核心原则被解构,另一方面,它又将语言、文本意义系统置于开放性的状态下,为后来的介入提供开放性空间,从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极大思想穿透力,对后来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