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父母离异给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往往会导致离异家庭子女产生扭曲的人格和畸形的心态,甚至走向社会犯罪的道路。为了预防和减少离异家庭子女社会犯罪问题的发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以促进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异家庭是一种残破家庭,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影响,其智力、情绪、人格等各个方面都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学校、社会、家庭都必须引起重视,共同做好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确保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离婚率不断攀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子女,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离异家庭初中生,很容易遇到心理上的困惑。为探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服务需求及现状,对上海某五所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异、亲子沟通教育和辅导等方面有更多的心理服务需求;离异家庭子女的父母在情感上应给予子女更多的关心;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应该结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人格、情绪等方面分析了离异家庭子女易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家庭、学校、社会多角度出发,探讨了促进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离异家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将儿童的心理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是学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学校应从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解体而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采取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策略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由于农村家庭贫困,父母离异,学校管理落后和制度不健全,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滞后,再加上学校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导致了现在农村在校中学生流失逐年增多,这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也影响到我国目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进程,同时还影响到我国共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地将农村中学生流失率降到最低限度,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EMBU、SCL-90等量表对重庆两所高中90名15~18岁留守子女进行心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下留守子女与非留守子女的SCL-90得分差异显著;早期父母养育方式,尤其是母亲惩罚严厉对留守子女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而留守子女敌对、抑郁、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比非留守子女多.因此,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干预应该综合考虑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留守子女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学校也应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不同成长时期所起的作用大小,综合利用各种辅导方式给予学生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以弥补家庭功能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特殊结构家庭中,家庭对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父母作为养育者对子女关爱的缺失.监护者教养方式失当,父母榜样教育功能低效甚至失效.由此造成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社会认知偏差,形成不良个性;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良行为明显增多;亲子关系失常,社会适应能力差.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帮助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亲家庭是指子女只能跟随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另一方可能是亡故或因离异等原因而几乎完全放弃了对幼儿的监护和抚养义务的家庭。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幼儿的处境较完整幸福家庭幼儿有很大差异,而且与问题家庭幼儿的处境也有所不同。从单亲家庭状况容易对子女人格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并对单亲家庭与问题家庭教育子女的处境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性的策略,以便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良好人格的培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相信在家庭、学校、社会团结协作的教育合力之下,即便表面不完整的家庭也一定可以培养出性格完善、人格健全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社会离婚率不断上升,相当一部分孩子成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素质差是单亲家庭子女的一大通病,由于心理障碍而造成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重视家庭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子女大批出现,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也逐年上升.由于父母的离异给子女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一些学生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同时也会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与管理,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也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离异家庭子女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矫正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的社会现象。我国一向是为当代世界所公认的婚姻关系最稳定的国家,但近几年以来.同样也受到离婚浪潮的冲击,离婚率迅猛上升,而由离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残缺家庭子女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日益显得突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具有社会性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离异家庭子女常见的心理障碍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残缺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型发展的温床,单亲家庭的特殊家庭环境其家庭…  相似文献   

13.
正职业学校单亲家庭的学生是职业学校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虽然有自己的思维分析能力和一定的活动判断能力,但由于长期受家庭离异变故的影响,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成长过程、情感教育、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大部分单亲学生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言行举止、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都或多或少有别于正常家庭的学生。职校单亲学生的成长背景分析目前我国的家庭离婚率越来越高,家庭的分崩离析都给孩子在心理上、身体上、情感教育等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资料表明,在我们国家,单亲学生绝大多数自由散漫不好学习,且过早地沾染各种不良习气。大部分单亲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无动力无激情。职校单亲学生的心理行为探析父母的离异对单亲子女气质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情绪的稳定、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相似文献   

14.
教育须以人为本,须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中教育类别的谐调统一,即处理好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离异时及离异后对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保障却不充分。抚养费、探望权通常得到充分保障。建议提高设置更高门槛限制高离婚率、规定更人性化的探视规则、增设亲权制度来强化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完善婚姻家庭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等,以更充分切实保护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视角下流动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农民工举家迁移到城市务工,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值得关注。农民工子女良好的社会适应与其所处的环境中社会化所必需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是农民工子女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就必须要关注社会化主体对其发挥的作用,探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对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影响。应该倡导社会化主体之间的良好互动,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依靠社区教育,为流动农民工子女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的不良影响和家庭、学校教育的误导,是造成中学生生活腐化现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净化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端正家庭和学校教育所存在的偏差,就显得格外的紧迫和重要,加强对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可以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教育隔离主要表现为学校隔离,在不同性质的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之间就处于一种空间隔离的状态。调查发现,学校作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化的主要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蕴含了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的不同社会交往逻辑。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发展同伴关系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局限,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触的大部分是相同身份的同学,与本地的学生几乎处于隔离的状态,对他们的社会融入感产生了负向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融入感产生了显著影响,其社会融入感不仅具有代际传承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从实施大学生诚信道德的主体上看,要坚持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学校应将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正面教育。全社会都要树立诚信意识,营造净化环境。在家庭中,父母应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孩子诚信做人守信做事,父母更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长在粉碎家庭的孩子小敏(化名)因为父母离异,从一名优秀的孩子到最终辍学.离家出走,并对此案例做出分析,点明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教育提出建议,希望社会更多关心离异家庭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