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国有产权钝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产权钝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张锡宝国有企业改革可从代理人这个角度来探讨。所谓代理人制度是指一方(委托人)雇用另一方(代理人),由代理人代表委托人利益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经济契约关系。例如在股份公司中其所有者(委托人)将公司的经营委托给经理(代理...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委托一代理关系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及激励机制。针对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均可产生影响的事件A(如贪污等),通过分析委托人的风险回避模型和代理人的期望效用模型得出结论:国家监督职能部门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的有效性、适当成本花费及强有力的惩罚程度有利于委托人的风险回避。将代理人的工资与企业利润挂钩,注重分配代理人长期努力工作的未来收益是减少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尽管国际性金融危机使得人们对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产生了诸多质疑,但是笔者认为建立国企的委托代理关系仍是解决我国国企运作中诸多问题的最有效路径。不过在国际性金融危机背号下,我们的确要比以往更加注意规避与防范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风险,只有规范委托人的职责与行为,建立公平的职业经理人评价与选择机制,强化企业运行过程中对代理人行为的监督,规范激励制度,培育公民意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植根于完善法律制度的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才能做到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的双赢,实现国企的政治价值与经济效能的同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有企业的初始委托人(全民)进行了结构性的解析,对初始委托人(全民)的监督动力机制进行了论证。对类别全民的监督博弈模型分析显示,N2、N3、N4类初始委托人(全民)不受“理智的冷漠”和“搭便车行为”的影响,具有监督国企各层次代理人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经营者和村委会成员身份的叠加,引发了大量委托—代理问题和机会主义行为,同时也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与集体资产处置的效率与风险控制受到了极大影响。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系统探讨降低农村集体经济中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机制设计问题,并就未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提出了建立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现代经理人制度、不断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形态进行多方面探索和创新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代理人有悖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会给委托人带来风险 ,这便是“道德风险问题”。这一问题目前相当严重地存在于部分国有企业 ;解决问题的关键 ,就在于建立和健全与市场激励机制相配套的制度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代理人有悖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会给委托人带来风险,这便是“道德风险问题”。这一问题目前相当严重的存在于部分国有企业;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和健全与市场激励机制相配套的制度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代建制在我国的逐步推广,建设项目中的双委托—代理关系也引起实践界和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双委托人通过分段投资既可减小投资损失,又可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2)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委托人应成立项目管理小组以监督代建单位的工作行为,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双委托人要提供激励补偿,使代理人愿意更努力工作;双委托人还应根据代建人的风险厌恶度大小调整激励、惩罚措施.  相似文献   

9.
外国企业欲在比利时从事经营不会遇到重大的限制。就取得开业许可而言,外国企业与本国企业之间并无区别。 1961年的商业代理人法涉及“商业代理”合同。同“商业机构”一样,所谓“商业代理人”拥有代理权,他以委托人的名义为委托人的利益而活动。其区别只是在于,一个代理人从事一项独立的活动,而一个商业代理人则只是一个雇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基建处长与建筑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合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此外,在高校基建过程中,代理人(建筑商)为了获得高额的经济利益,会利诱委托人(多为高校基建处长),从而导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共谋。基于以上主要问题,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明确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职责,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共危机管理的政府组织机制中,隐含着民众与政府及各级政府之间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为解决地方政府博弈问题,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控,提供了解决途径和对策。委托-代理理论试图制定使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而行动的刺激计划。因此,委托人所要重视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代理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该理论模型分析的目标是设计一个符合作为委托人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民众的偏好的激励合同,以实现“委托人支付”的最大化,进而达到成功的危机管理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保险中介市场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保险中介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保险中介市场所存在的三种典型的委托人—代理人问题 ,即败德行为、不利选择和寻租行为 ,并就保险中介人激励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 ,制定保险中介最优激励合同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管理部门与教师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是一个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间信息不对称,就会造成代理人不努力行为的出现,产生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依据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高校管理部门与教师间的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和代理人的期望效用函数,并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帕累托最优。最后,提出了建立高校内外相结合的激励竞争机制、报酬激励竞争机制、竞争约束机制和后勤服务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研发外包中与创新相关联的成本特征及其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本文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外包者和承包商之间的激励机制,从而揭示出缓解这类成本的治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任务间努力成本相互独立时,外包者应强化对处于起步阶段承包商的激励,并对承包商在实现商业目标上的努力给予较高的激励强度;当任务间努力成本相互依存时,激励强度受任务间相互关系影响,若为互补关系,则应强化对承包商实现商业目标的激励,若为替代关系,则激励效能会被弱化。  相似文献   

15.
红包、信任与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医患信任的视角出发,分析探讨了医患红包产生存在的根源性起因以及治理红包现象的制度建设问题。认为医患红包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建立,医患之间交往互动的核心是建立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由于医患交往关系的特殊性,从而使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成为一种以医患之间各种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关系信任,红包则充当了关系建构的媒介和医患关系信任产生形成的催化剂。只有进行嵌入性的制度建构,而不仅仅是利益奖惩的制度化,才能够促进医患相互信任的健康成长,消除医患之间的红包现象。  相似文献   

16.
论民主政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代理模型一样,在民主政治中客观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权责不对等,代理人可能采取追求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产生权力变异、腐败滋生、效率低下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改革代议民主制的思路包括:进行良好的宪政安排,建立完善的激励、监控和沟通机制,将代议民主制与直接民主制适当地结合起来,等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经济人和代理问题入手,分析了管理激励机制产生的历史条件,介绍了计划体制和市场取向改革中国有企业存在的相异的代理问题,提出为同时保卫国有资产和保证效率,必须建立适合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经理市场的隐性激励约束效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理市场的双重隐性激励约束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所有者的非经济行为和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并降低了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约束成本 ,完善了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容易失衡的情况下 ,经理市场的隐性激励约束效应是对企业内部显性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的外在补充。面对我国经理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 ,应该以完善经理市场秩序为契机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理人选聘机制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提高职业经理人的素质 ,并由市场来实现权利、责任和利益在国家和经营者之间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激励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与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益的关联度、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动力和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对比分析固定收入制、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等三种典型的薪酬激励方式,固定收入制不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年薪制可以确保经营者的普通日常性努力经营行为,但不能保证经营者一定采取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的长期行为,更不能避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股票期权制是激励经营者采取长期行为的有效激励方式,然而,现行的股票期权激励缺乏对企业经营者长期持股的约束.要建立内在化、动态化和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方式上除了要突破收入分配限制,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标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制订更加有效的方案,给予企业经营者股票或股票期权,以股权激励的方式使其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及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上,公立医院治理结构被视为在公立医院参与各方(出资人、医生、经营者、患者、供应商)的自我保护机制,当这种保护缺乏或者"不适应"的时候,参与方就会提高价格。实践中,我国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改革从未间断,对于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路径尤其是构成成员存在较大差异和争议。文章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构成以及其参与机制(享有表决权的成员还是仅享有知情权的成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赋予出资人、医生、经营者表决权;赋予供应商、患者知情权,并分别由两类主体构成理事会(出资人、医生、经营者)和监事会(供应商、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