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本文所说的中华民族,是指1911—1949年的中华民国和1949年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民族。文章认为,“中华”作为民族名称最初专指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作为国名则最早也是专指华夏族建立在黄河中、下游地带的“中国”。当时长江中游地带的楚族不在华夏族的范围内,长江下游的吴、越人也不曾入华夏族之列,更边远的其他民族群体也都不是华夏族。公元前3世纪末叶之后,秦朝和汉朝先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原来的华夏族为核心,形成了汉族;以原来中原地区的“中国”为基础,扩大了统治的范围,把非汉族的其他兄弟民族都包括了进去,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此大家庭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近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经常出现分裂,国家的统一还是分裂,与当时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向燕南 《河北学刊》2005,25(3):79-82
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从公元10世纪初到 公元19世纪中将近千年,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 前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再次重新 组合,并奠定今日国家版图的历史时期。从宏观的大 历史视角看,这近千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多民 族政权分立和多民族国家统一不断巩固两个阶段。 但是分裂阶段也罢,统一阶段也罢,整个中华民族历 史文化认同意识的发展,始终是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 主流。 一、分裂时期内蕴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的因子, 不仅使分裂的政治格局始终孕育着统一趋势,也为后 一阶段政治统一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这…  相似文献   

3.
六朝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的民族政策钱国旗民族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用来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准则和策略,是多民族国家的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所必须优先考虑的重大政治决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政治分裂动荡、民族迁徙融合、文化多元碰撞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祖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了密切不可分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尽管历史上曾出现过暂时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各族人民对安定统一、和平往来、互相依存的愿望,始终起着主要的作用。我国民族关系的这些史实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揭示它的真相,找出它的规律,才符合各族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正确阐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仅对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如果国内各民族的矛盾和冲突得到协调,国家就可以通过内部有序的公民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现有的政治体系的秩序;反之,若国内各民族矛盾或冲突激化,公民政治参与冷漠或膨胀,就会演化为公开的政治冲突和分裂活动.因此,公民政治的主体和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是多民族国家政治和谐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与中华民族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融合与都城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族迁徙带来都城转移 ,都城的转移又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正是都城的转移和民族的迁徙 ,才使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远播四方 ,通过不断的吸纳、同化、融合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民族。分裂时期 ,民族迁徙异常活跃 ,都城蓬勃发展 ,民族融合进入高涨时期。元、清两代的中央政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治 ,加强了各民族的交往和融合。作为蒙古族和满族建立的中央政权的统治中心 ,北京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有为数众多的汉人融合于少数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而后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民族杂居情况和各种原因造成的多种多样的移民,从而不断出现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大致有三个方面:(1)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掌握了全国政权或部分汉族聚居区政权的时期,其规模尤为巨大。前者如元朝和清朝时期;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各个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吸收,互相依存、融合,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贯穿在古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动脉,昭示着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拟就我国多民族融合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民族团合基本方式:经济、文化交往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往十分频繁。在夷夏各族并立时期,文化水平较高的“诸夏”与文化水平较低的“诸夷”犬牙交错,此出被人,通过五相争斗与和平交往而逐渐融合。尤其是居住在黄…  相似文献   

9.
儒学与汉武帝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有为皇帝,他在建立和发展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大业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统治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学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拓宽了疆域,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研究儒学对正确认识汉代以经治国以及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一、儒家“大一统”的民族观所谓“大一统”民族观念,即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统一于华夏的观念。“大一统”观念由来已久。周朝就是一个“协和万邦”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产生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相似文献   

10.
民族和睦是我们这样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巩固民族和睦、创造社会和谐的政治前提。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永久民族和睦的经济保障。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强化民族凝聚力,是巩固民族和睦的重要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幅员辽阔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都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来仪 《青海社会科学》2004,(4):90-95,100
清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民族关系不但承上启下地演绎着过去民族交往中存在的各种现象 ,而且还继承、延续了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流向并使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间在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关系、中华民族这几个不同的层面上呈现出了既趋同又分化、相伴相生的“多元一体化”现象 ,为近代以后中国各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在此过程中清朝政府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对于促进各民族的接近 ,最大程度地实现各民族政治与文化的一致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各民族在政治与文化上趋于一致性又为各民族的“多元一体”化构筑了基本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揭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步步地向前发展,遵循远古文化的多元分散发展一区域性统一→十全中国大统一的演进模式,经历古代和近现代两大发展时期,在古代发展时期孕育、开端、发展,以至确立的。在中国历史疆域内的各个民族一道推进了这一历史进程,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各民族在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进程中造就了西藏地方的主权归属。文中详论西藏主权归属的历史形成,并重点剖析“甥舅关系”的实质和吐蕃王朝的历史地位以及从元朝开始西藏归入全中国大统一,成为中央政府统辖之下的一个行政区域的历史定制。所谓“西藏独立”,是近代帝国主义侵略、肢解中国政策的产物。迭赖集团肆意歪曲、篡改历史,妄图为其分裂祖国、制造“西藏独立”寻找历史根据,是决不会得逞的,应以历史的真实内容,还历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4.
彭勇 《江汉论坛》2023,(9):96-98
<正>明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迅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特征越发突出。明代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致力于构建“天下一家”的政治格局,制定灵活、务实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在政治上包容共存,经济上交流互补,各阶层的社会流动性增强,各民族从物质生活到精神文化的深度交流和多向度融合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前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治参与的滞后性和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的特殊性等。基于此,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加强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华民族凝聚力产生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宏观的历史学角度探索中华民族凝聚力产生的历史原因,分析民族凝聚力与地理环境、政治传统、思想文化、民族因素间的关系。中华民族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这股力量维系着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它是全民族在共同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力量,在历史的积淀中它不断组合变迁,成长壮大。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和割据的时期,然而统一始终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抵制了分裂和内耗。凝聚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带来了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各民族获得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共同因素而形成了民族联合的关系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事关执政党执政巩固、国家稳定、人民幸福.2021年8月27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更是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战略的高度,提出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的要求.根据建立多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部署,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要坚守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尤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要通过双语教育和重大节日等平台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原汉族与北方各游牧民族间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自然地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不过,中原地区与北方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只有建立在统一安定的基础上,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巩固。十七世纪初以满族封建统治者为主体建立的清王朝,在全国实行了长达267年的统治,对中国实现空前的大统一,巩固和加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都做出很大的贡献。特别是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经营,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幅员广阔、多民族大统一的局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9.
从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规律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先进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每当社会动乱、民族分裂时,则以进步势力为核心、以民族利益和民族大义为动力,重新凝聚起来,并焕发出强大的力量;在与外敌抗争并克服内部离散力过程中,中华民族凝聚力得以保持和发挥出来;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我们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哲学思想发展史》前言宝力格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蒙古民族在政治、经济、大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