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超越与升华,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价值;用优秀传统文化为广大共产党员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理论素养奠定深厚的基础,以牢固树立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其践行"三个代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历史作用及时代局限出发,分析了"执政为民"与传统民本思想之间既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并具体阐述了"执政为民"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几大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转型即由专制政治文化向民主政治文化的历史变迁.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理性超越,开启了中国政治文化历史转型的先声;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民本思想又成为中国人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中介和桥梁;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人性解放运动,提出了全面改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任务.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我们要弘扬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在消除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的同时,改造和利用民本思想,并与民主文化相融合,这是实现中国政治文化历史转型的重要途径.那种企图用所谓"新民本"思想作为政治文化建设目标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倒退.  相似文献   

4.
民本主义、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将三个代表的本质归结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是对这些思想的继承,又是时代的创新。力图从"三个代表"本质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来论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论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为民理念是继承我国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产物.执政为民理念更是对传统民本主义的超越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为民理念是继承我国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产物.执政为民理念更是对传统民本主义的超越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为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代表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实现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方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归宿.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要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尤其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方面去实现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人发展价值观的基础,是党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前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共产党人文化价值观的本质,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要条件;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民本价值观的核心,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民本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近代以来政治现代化的历程来看,始终存在着民本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中国传统的民本文化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为专制政治服务的臣民文化;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企图超越民本文化的历史局限性;近代从西方传入的民主文化对民本文化提出了挑战;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本质上是实现政治民主化,而民主化又不能脱离民族化,因此在政治文化建设中必然把民主文化与民本文化融合起来,才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先进文化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史中,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我们的党面对复杂深刻的国内、国际形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因而我们的党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用"三个代表"的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在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整个文化工作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与党的执政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党的执政意识内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为党的执政意识注入了崭新的时代精髓.这包括执政兴邦的发展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和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执政为民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现代转换的结果.江泽民通过对传统"民本"思想,如民为邦本、为民请命、勤政爱民、重德修身、倡廉反贪等思想的现代转换,最终确立了执政为民思想的本质、核心、基点、思想保证、政治保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哲学视界是从关注"思辨理性"或"抽象自然"回归到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的,它的本体论形态就是"社会存在论".在"社会存在论"中,设定评价尺度的内在根据获得了本体论解释,这种解释本身展示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解释的新的解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超越于"理性存在论"的崭新的解释模式.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对评价尺度的"社会存在论"解释是一种反历史非决定论的解释或一种尚历史决定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精华之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这一思想可以概况为重民、爱民、富民、顺民、信民等五个方面,但这种以民为本思想与现代民主仍有本质区别,传统的民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梳理它的发展衍变脉络,对于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基础.以"民"和"本"为入手点,通过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人身依附下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及其本质的分析,得出"民"是君下之民,"本"是手段之本的结论.认识到传统民本思想具有其历史作用的同时,也具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性.进而在明确了民本不同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民本思想的历史嬗变与时代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它萌芽于西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战国时期,而后又经过长期的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顶峰。它的内涵随着历史时期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嬗变。在新时期,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深刻把握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更新和改造,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内容,实现了民本思想的时代创新。因此,系统地梳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及其嬗变的历史脉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民本”思想既传承了古代民本思想,又为后世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凸显了民众在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统治者为政要以民为本,富民、教民。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孔子“民本”思想一方面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坚持批判继承的科学方针,实现孔子“民本”思想向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价值转换,对当前中国坚定“执政为民”理念,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具有如下六大特点:一是立足实际、独立探索,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与其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建立在一致的方法论基础之上;二是从经济一维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领导等多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日益全面;三是从以生产力为中心到以社会为中心,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向马克思主义价值旨归的回归;四是从"本质"到"本质要求""本质属性""本质特征",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日渐深入;五是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实现了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再飞跃;六是从摆脱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到借鉴西方,再到自主建构,体现了理论上的创新能力和思想上的自我主张.这既是理论自身的逻辑发展,更是对发展着的实践的不断总结和提升,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民本思想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产生,先秦诸子对民本思想作了进一步诠释.张九龄民本思想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又与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耕桑为本"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吏治为先"是他民本思想的显著特点和重要前提.他的民本思想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对当前历史条件下我国农村改革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