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以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相关政策的推动,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第二次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热潮,撤县(市)设区和市辖区合并重组成为当前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的主导类型。基于城市发展的最优规模、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城市政府管理的整体性特点、城市连续建成区的空间规模四个影响因素的考察可见,撤县(市)设区和市辖区合并重组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及政府管理有不同的影响。据此,应摒弃目前简单的发展主义导向,在区分城市和调整类型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发展与城市政府管理的整体性特点,对市辖区的调整在政策上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大城市,应继续推动撤县(市)设区,允许城市连续建成区内的市辖区进行必要的合并重组,但并不鼓励这种做法;对于中小城市,应适度控制撤县(市)设区的发展趋势,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市辖区合并重组行为。  相似文献   

2.
朱晋 《阴山学刊》2007,21(3):57-61
本文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模型,以及多度和重要度等指标,分析了包头市10年来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空间格局变化、利用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发现,10年来包头市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而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是向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转化;区域土地利用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1998和2004年中国地级市建成区面积数据对Muth—Mill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交通改善是中国城市空间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工业化对城市空间规模的影响不显著;由于国家对土地控制较强,城市的相对效用不能影响城市空间的变化。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问题在于地方政府盲目圈地、土地市场价格双轨制对市场的扭曲以及流动人口聚集城中村形成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地区乡村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镇化地区乡村土地利用效益,以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广州市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角度共选取9个指标构建乡村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广州乡村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结果表明,2003~2011年以来,广州市乡村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由极不协调向高度协调演变,其中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增长最快,乡村土地利用正经历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但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增长缓慢,土地利用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尚未同步转化为社会效益,影响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飞虎  彭慧 《兰州学刊》2008,(4):69-71,137
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快速发展的1993-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发现数量的变化主要是耕地、牧草地面积的大幅减少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显著增加,持续减少的耕地和持续增加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均较为显著,但在不同时段有一定差异。在此基础上,文章选取了一些社会经济统计变量,建立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其次是劳动就业,明确了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经济规模扩大及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演进及生活条件改善直接推动着以耕地为代表的农用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  相似文献   

6.
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原来规定的土地征用区分为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种情况,对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立足宪法关于土地征收制度之规定,提出改革土地征收补偿程序、补偿范围、补偿对象和标准等,以求落实宪法精神,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 )城市规模盲目外延式扩张 ,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1 盲目追求城市规模的外延式扩张 ,城市面积增长过快。一些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盲目追求城市规模的外延式扩张 ,城市面积以惊人的速度增加。2 耕地非农化和土地闲置现象严重。一方面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据国土资源公报报道 ,2 0 0 2年我国建设用地净增加 4 0 9万公顷 ,其中占用耕地 1 9 6 5万公顷。 2 0 0 3年新增建设用地 4 2 78万公顷 ,占用耕地 2 2 91万公顷 ,比上年增加3 2 7万公顷 ,增长 1 7% ,2 0 0 3年全国净减少耕地 2 5 …  相似文献   

8.
甘肃老困地区贫困的基本特征李树基甘肃老区和贫困地区(简称老困地区)共有30个县(市),按行政区划分布在庆阳、平凉、定西、天水、陇南、临夏、甘南7个地(州、市),农村总人口占全省的39.8%,总土地面积占全省的13.9%,其中耕地占全省的33.3%。1...  相似文献   

9.
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有效的行政体制.目前,我国多个地区正探索“省直管县”、“强县扩权”的行政体制改革,以期通过制度上的深化改革与经济管理上的扩展权限,使得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类似地,我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掀起一波“撤县建市”的行政改革热潮.以广东省73个县(市)1985-1999年的数据为样本,使用倍差法和类倍差法检验此次改革的政策绩效表明,相比于没有发生“撤县建市”的县域,发生了“撤县建市”的县域虽能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和预算内财政支出,但却未获得更高的预算内财政收入,从而引发耕地快速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该项改革停止.  相似文献   

10.
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可复垦成耕地的后备土地还相当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复垦以下几种类型的后备土地达到补给耕地的目的。 1.可复垦后备资源。全国尚未利用的土地面积约为33.76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其中宜作耕……  相似文献   

11.
正一、研究缘起1997年,由于国务院全面冻结审批撤县设市,我国县级市行政建制单位自此进入萎缩与倒退期,从1996年的445个降至2011年的369个,这与我国十余年来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极不相称。作为我国城市型区划体系的重要一环,县级市的减少,不仅导致了我国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整体失衡,且助长了地方政府撤县设区、变相扩大城市政区之风。因此,中央政府将何时以何种方式重新放开和推进县级市行政建制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用地每年都在大幅度的增加,其结果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然而,在土地总量确定的情况下,我们既要进行经济建设,又要保护耕地,那么只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城市盲目扩张用地,才能贯彻实施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其产出效率却十分低下,滥用土地现象非常严重。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以提高城市土地效率为出发点,阐述了如何进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房价的全局性上涨,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不仅造成经济持续增长的乏力,同时对人力资本的跨区域配置结构和效率、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如何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结构变迁、化解房价上涨和债务违约风险之间的两难,已然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全国要素统一大市场亟须解决的问题。对此,文章构建了两区域一般均衡框架,对劳动力流动造成的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房价变动和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之间的内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模拟了地区老龄化程度改变这一政策情形;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主要取决于由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土地融资渠道,而非老龄化造成的财政收支渠道。上述理论机制得到了中国省级数据的完整验证,同时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地区老龄化程度及其隐含的劳动力结构差异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状态下表土粒度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粒度分布对土壤风蚀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研究不同土地类型下的表土粒度特征及可蚀性粒度状况,对于了解不同尺度上的土壤侵蚀、土壤利用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科尔沁沙地沙化地区的不同利用状态下的耕地、草地的粒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状态的土地类型间表土的粒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退化耕地、退化草原、围封草原等曾经受到过或正在受着人类强烈影响的土地类型其表土表现出明显的粗化现象,即表土易蚀粒径颗粒物含量的减少和难蚀粒径颗粒物的增多.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叠加在土壤风蚀之上可以明显的加大土壤表层粒度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农民.前些天,国家因修建铁路需要征收我村的一些耕地,并对征收范围内的土地进行了丈量.我和村民们听说国家征收耕地应该给予补偿,但对可获补偿项目及其补偿费用如何计算却不清楚.请问.土地被征收后可获得哪些补偿?  相似文献   

16.
城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城市集体建设用地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流转着,却又与目前的宪法、土地管理法规、物权法等相关规定相冲突。国家在不同的省市开展了集体土地流转的改革试点工作,物权法理论也支持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城市规划区集体建设用地在征收以前应该允许其使用权规范性地流转,城市建成区集体建设用地应当依法予以征收,但是征收的方式原则上应该采用"相当的补偿标准"征收。  相似文献   

17.
王怀勇 《学术论坛》2006,(6):128-131
作为土地征收程序的附属程序或补救程序,土地回转制度可以有效克服中国传统的土地所有权移转中的单向流动性以及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垄断中的利益失衡,有效地保护耕地、保障农民权益和保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从而成为解决当前我国土地征收领域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一项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8.
王雪萍 《理论界》2005,(1):66-6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用地每年在大幅度的增加.其结果是,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质量的下降.然而,在土地总量确定的情况下,我们既要进行经济建设,又要保护耕地,那么只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城市盲目扩张用地,才能贯彻实施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的同时,其产出效率却十分低下,滥用土地现象非常严重.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以提高城市土地效率为出发点,阐述了如何进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0年和2005年石棉县、泸定县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胁迫下大渡河中游地区石棉和泸定两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五年来大渡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是呈带状变化,变化区域主要沿大渡河流域两岸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大型水电工程的修建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至未来十五年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以耕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水域、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耕地大量减少会引发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城市自身地域的扩展。由于郊区土地的特殊地理区位和地价条件,使得城郊土地成为城市外延发展中土地利用的重点。了解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的类型及特点,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及集约利用对策,对于保护耕地、促进我国城市化建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