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汉语意识流语篇独特的话语表达中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复叠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着力点在于探寻意识流语篇中复叠修辞方式的实际运用状态。据此,立足意识流语篇,在意识流语篇复叠范围界定和类型详细归纳的基础上,探讨了复叠的主观强化、语篇衔接和心理宣泄三大功能,进而指出这些修辞功能的生成动因源于人们认知上的象似性和联想心理。研究过程中发现复叠的这些修辞功能及其认知特点契合了意识流语篇的实际存在,是意识流语篇表情达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职业叠山家是我国古代造园家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我国古代尤其是明清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古代职业叠山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使我们对职业叠山家及其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职业叠山家最早出现于两宋,它是由当时高度发达的园林文化所催生出来的一种职业,这种职业在明清伴随着造园风气的再度兴盛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又不乏丰富的专业技能,这使得职业叠山家们常常成为整个园林的主要设计者和工程主持者。通过对职业叠山家的工作细节和生活状况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发现,从执业方式和社会地位来看,他们与如今的景观建筑师颇有几分相似之处。职业叠山家,尤其是计成、张涟、戈裕良等一批具有很高艺术修养的大家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叠山艺术的发展。另外,叠山的职业化,也推动了造园技艺在不同地域间的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从飞来峰的用典文化出发,探讨了园林叠山中作为解释学依据而出现飞来峰意向的由来。对明清园林叠山中的飞来峰用典进行分析和考察,指出这些用典的意义不仅在于营造园林假山本身,也是造园者表达自身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在研究古典园林叠山时需要重视飞来峰用典,其背后复杂的文化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也说关联词语的叠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学者认为,关联词语叠用的现象属于用语"失误".本文列举了古今文献中大量关联词语叠用的例证,证明这种用法有着特殊的表达功能和语用价值.具体表现在强化关联、凸显关系和调适音节、使之顺口两个方面.事实上,不少定型的关联词语本身就是"叠用"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纱线收卷系统张力控制存在非线性和时变性以及存在测量噪声等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卡尔曼滤波和模型参考自适应相结合的张力控制方法。为提高卷绕系统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在张力测量环节通过参考模型设计卡尔曼滤波器有效抑制测量噪声。在纱线张力控制上,采用基于Lyapunov稳定性原理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控制策略对张力实时补偿。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卡尔曼滤波和Lyapunov MRAC的卷绕张力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自适应性。该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眼综丝开口方式在织造三维织物过程中无法有效开启各经纱层梭口的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一种辅助开口系统。系统采用对应的辅助开口机构,通过抬纱杆伸入由多眼综丝与经纱群形成的棕眼孔道后,配合水平、垂直驱动装置完成抬纱开口任务;引入西门子S7 200 Smart参与辅助开口机构控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软、硬件的系统配置;最后由MATLAB/Simulink对3驱动装置控制电机搭建运动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3轴的运动符合系统所需的运动规律,提高了织造效率。该辅助开口机构在以多眼综丝为开口方式的织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叠用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疑问代词叠用式的格式由A段、B段两个组合段构成,包含叠用、空档和连接三种结构成分。叠用的疑问代词前一个表示虚指,后一个所指的与前一个相同,整个格式表示任指。依据组合段、结构成分在结构和表义上的特点,格式可归纳出九种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筒子纱的人工上纱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等问题,课题组设计了面向上纱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根据筒子纱的结构特点和上纱工艺要求,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末端执行器进行建模,设计具有双移动内撑式手爪、自动调节手爪间距装置及气动推纱机构的末端执行器,实现单次2个筒子纱的抓纱和推纱的上纱过程。对抓取机构建立静力学模型,通过SolidWorks软件和ANSYS软件对末端执行器的关键结构零部件进行运动学和静力学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抓取机构的运动过程稳定,结构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7,(5):49-49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国大地上有几处奇妙的“叠景”,令游客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0.
针对筒子纱分拣机器人对作业目标堆叠时识别不准确、抓取位置不稳定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堆叠筒子纱的机器人无序分拣方法。构建了具有3D视觉感知的筒子纱分拣机器人系统,利用Kinect V2相机获取堆叠筒子纱的图像信息,对采集到的筒子纱点云进行处理;通过M估计抽样一致性算法(MSAC)和直通滤波算法对原始点云进行裁剪,采用改进E R分割算法和ICP算法完成点云的分割和配准,得到筒子纱的位姿信息;最后使用机器人进行抓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堆叠场景下的作业目标的识别定位,系统的抓取成功率达到86%,可以满足筒子纱分拣的实际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1.
形容词的叠用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现象,其有着重要的语法功能,但也容易因为词序和形容词的连接产生许多的语法问题.本文就将对形容词的特征、语法意义、常见误区和使用方法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在自由端摩擦纺凝聚和加捻过程中纤维的运动规律,推导获得了摩擦纱捻度结构的理论公式。由此公式所得到的摩擦纱的捻度结构形式为外层蓬松,中层紧密,核心无捻。这一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本文分析表明,摩擦纱这一独特的捻度结构的产生原因是当纤维进入纱尾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反向捻回现象,这一现象也是导致摩擦纺加捻效率甚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散文创作中 ,审美意象的组构是一个重要环节。散文审美意象的组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叠合式组构就是其中的一种。叠合式组构可分为同体分解式叠合、同体异时式叠合、同体异境式叠合和异体共性式叠合。运用这些叠合组构方式对不同的形象画面进行剪辑、叠合、组接 ,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蕴和情感色彩 ,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14.
根据“v着”叠用结构前后项事件的界性、终结性特征以及后项事件发展的性质,文章将该句式范畴化的事件类型分为三种:单行为事件句、复合事件句以及终结性事件句。研究表明,“v着”叠用并不属于体范畴而是用以表示前项事件在时间轴上的过程义特征。叠用形式可以将状态性质“v着”转换为具有过程性特征持续态,为后项事件的出现提供背景或时间参照信息,推进叙事时间的发展,而且“v着”叠用继承了动词重叠的构式语义,表现为与“就”连用时,前、后事件的时间间隔呈现出较短的主观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性质量程度范畴形式化的语法手段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复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语法手段。在语言运用中,复叠主要通过四种形式表达程度范畴,它们分别是:状态形容词的复叠、性质形容词的复叠、程度副词的复叠与形容词组合,以及"程度副词+形容词"的复叠。  相似文献   

16.
我们把那种层累式重复、渐次展开的故事类型称为叠进故事。叠进故事的独特性主要在于它的结构形式而不是故事情节,所以,这类故事往往只有场景,而没有连贯的情节,没有围绕“他”而展开情节的主人公。其中也有一部分民间叙事作品是有一定情节的,但它们的叠进结构的特点极为突出,故而一并纳入这一类别进行形态分析。叠进故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链接式;递增式;递进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抗模态混叠的EMD复合算法。首先,通过改进频率外差方法,增加混叠模态分量间的频谱距离,有效分离出倍频模态混叠成分;其次,结合小波奇异点检测技术,确定各模态分量的自适应滑动分析窗口,实现间歇性混叠模态分离和振荡模式非平稳参数辨识。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利用测试算例和电网仿真算例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分离出混叠模式分量,对于模式复杂的低频振荡信号,能够有效分离出对应的低频振荡模式,具有较高的振荡模式信息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复叠是把同一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辞格",有复辞和叠字两种,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李商隐诗运用复叠辞格表达了细腻深沉、含蓄蕴藉的感情,形成回环往复、音声纡徐、脉络婉曲的美感效果,具有含隐美、交错美、情味美等多重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非零偏移距域双平方根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法,该方法根据不同速度模型,通过精确正演模型数据,利用双平方根方程进行偏移,实现了偏移成像和动力学特性研究。研究认为:采用中点-半偏移距域的双平方根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能够适应横向速度变化,具有精度高、无频散、背景噪声弱、耗时短等优点。对岩性油气藏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and作为并列连词 ,一般用在几个并列成分的最后两者之间。有一种情况是 ,它们出现在所有并列成分之间 ,这在修辞学上称作连词叠用。本文旨在讨论连词叠用的修辞作用及其与通常的并列用法的区别 ,并就如何翻译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