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诉求决定了新时代必须以全面提高政治站位、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厚植“人民至上”的政治情怀、倡导优良的政治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着力点,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夯实牢固的组织基础、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牢坚实的政治根基、培育务实高效的政治风范、铸就长期执政的政治自信。这样才能从政治上将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切实担负起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2.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的执政方式科学与否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关系着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和执政地位的巩固。  相似文献   

3.
苏联民族危机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民族问题之所以如此激化并成为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固然与沙俄的民族遗产、以往苏联当局民族政策失误等因素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由戈尔巴乔夫偏离正确方向的改革所致。戈尔巴乔夫发起改革时对民族因素的致命忽视、“民主化”和“公开性”丧失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运用、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实施加之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使民族矛盾和冲突日渐成为苏联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愈演愈烈 ,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纠合在一起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 ,最终导致了联盟国家的解体。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曾指出:“掌握思想工作,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依靠组织和行政的力量,更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地位特殊、职责重大、使命光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这既是财政部门加强自身建设,肩负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为民财力保障水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多元化,学术性社会科学团体在当今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和明显;加强学术性社会科学团体的党建工作,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保证学术性社团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执政的政治资源是执政党最直接最核心的执政资源。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体制和机制的不健全,一部分党执政的政治资源受到削弱或流失。巩固党执政的政治资源,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巩固和扩展党执政的权力资源、组织资源、群众资源、人才资源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执政环境和执政队伍发生的新变化,我们党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方面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建设学习型政党,使党成为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政治组织,是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务必”之间价值同向、逻辑互补、相辅相成,分别从根本要求、作风保障、动力支撑三个方面阐释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强化什么样的政治自觉、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为前提、以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为关键,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江海纵横》2004,(6):9-10
作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理应成为一门必修课、常修课。纵观世界现代政党的执政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运行规律。所谓“能”、“平”、“庸”指的就是政党的执政能力。所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观确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党的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这是党中央依据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对党的建设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东欧国家的“共产主义后继党”中,除捷摩共未执过政外,其它均作为各自国内左翼力量的主体,与其他政治势力轮流执政,在有的国家实现了两度执政或连续执政。“共产主义后继党”已成为中东欧各国主流政治生活的有机部分,对中东欧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为政党推动型,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推动是其主要动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是以党的执政方式的调适为开端的。在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创新再一次推进中国的政治改革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事关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资源及执政地位的巩固。由于经济因素、政治和干部因素、文化因素等的影响,当前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内容不全面,政治认同对象层次性和区域性较为突出,政治认同行为带有较为明显的现实功利性。应当深刻理解并充分发挥“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效应,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5.
从“两个务必”的话语论断到“三个务必”的经典论断,二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变”与“不变”的统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变”,是依据我们党执政所处时代、执政面临形势、执政回答“考题”等不同问题的创新性发展;“不变”的是二者都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更好地保持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本色。全面把握“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及其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党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民主执政     
十七大报告以“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作了全面阐述,内容十分丰富。其亮点之一就是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在当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以民主的价值观作为执政建设的价值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民主本质。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我们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只有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才能确保党长期执政,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使命决定的,是由实现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决定的,是由“本领恐慌”决定的。有效增强执政本领,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大本领。持续增强执政本领,必须坚持强化理论武装、强化全面增强、强化实践锻炼、强化调查研究、强化科学管理等“五个强化”。  相似文献   

18.
现在是腐败与反腐败之间定胜负的“相持期”。为什么会有当前反腐局面的出现?原因有三:1.苏联的解体使我们党越来越明白这样一个简单道理:为了不重蹈覆辙,必须反腐。2.腐败对社会发展所显示出来的越来越大的破坏性、危害性,以及民众对腐败的痛恨,使我们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将反腐败作为执政行为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学界一般把戈尔巴乔夫执掌苏共时期看作是苏共晚期.戈氏从1985 年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立志要通过改革,使苏联消除积弊,走向健康振兴之路.为了消除改革阻力,他提出“公开性”与“舆论多元化” 原则,为大众传媒松绑解禁,试图通过新闻自由化手段,促成百家争鸣的社会民主形态,推进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进程.事实证明,戈氏的一系列设想脱离了苏联国情,最后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重新认识苏共晚期新闻自由化的内涵、特征与实质,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海金 《金陵瞭望》2006,(19):46-46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毛细血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建设新农村,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有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作保障。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以《实施纲要》为指导,将建设农村反腐败惩防体系要求与基层工作实际和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着重抓好教育、制度、监督、查处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