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藏族僧伽服饰是藏传佛教之重要的外在形象标志之一,它不仅承继了印度佛教僧伽衣著的思想和规范,同时也体现了浓厚的高原特色和民族特色.文章对藏传佛教僧伽服制的历史形成、外形特点(包括款式、用色和质料)及其社会和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试图全面认识和阐释藏传佛教僧伽服饰的特点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2016年3月5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环城北路社区,组织辖区内维吾尔族、土家族、苗族、藏族等各族同胞代表30余人,一起来到峡口风景区三峡梅园开展"民族一家亲,共庆三八节"活动. 大家在梅园里领略大好春光,踊跃参与猜谜语、端乒乓球、踢毽子、套圈、跳绳等活动互动,辖区内维吾尔族同胞阿西木和妻子现场跳起了地道的新疆舞, 引得周围游客纷纷学跳.整场活动丰富多彩,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
2000年10月,金氏吹打乐首次在国外亮相,在英国首都伦敦参加了文化交流演出。2005年10月,金氏吹打乐再次走向世界,在荷兰皇家剧院演出傩戏、打溜子、咚咚奎。2007年1月,金氏吹打乐团接到国际音乐大师谭盾先生打来的电话,通知乐团做好准备,时机成熟去美国演出。  相似文献   

4.
周大鸣的《凤凰村的变迁》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周著"),是根据美国学者葛学溥(D. H. Kulp)《华南的乡村生活:广东凤凰村的家族主义社会学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出版社1925年版,以下简称"葛著".中译本由周大鸣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书所做的追踪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和 《民族论坛》2007,(1):62-63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有着几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国春节文化在海外日渐升温,春节逐渐成为整个世界的狂欢.在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国年味.独具特色的中国春节不仅吸引了众多异族人士的积极参与,甚至引起了主流社会的高度关注,各国总统和首相或通过接见华人代表、书面致辞等方式向华人拜年,或亲自参与盛大的"新春团拜"和狂欢.在中西文化的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古老的春节年俗在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韵味的同时,也掺入了几许异域情调.  相似文献   

6.
李鹰 《民族论坛》2007,(8):12-13
<正>近年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电子政务同样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3年初,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宣布,根据WTO的要求及国内需要,我国已经把建设电子政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服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可考文献资料中,笔者没有看到任何直接反映渤海与后东突厥汗国之间交涉的具体、完整的记述,突厥从未正面出现在渤海对外交涉的舞台上.但实际上,直到745年后东突厥汗国被回纥灭亡,渤海早期的对外交涉,特别是对唐朝及周边部族关系上的任何重大事件,都与后东突厥汗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试论全球化与族群文化的自主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型模式和客观趋势.在文化生存竞争中,族群文化需要建构自身的合法性和自主性,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文化的经验,在国家层面上也需要法律的有力支持以及经济、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充分协调.对此,本文做了一点尝试性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原观光旅游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祖国的腹地,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甘肃省的西南面,其地势地貌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多姿秀美的山河。境内纵横交错的阿尼玛卿山、西倾山、岷山,均属昆仑山脉的余脉,其主峰高度为3500——4500米之间,最高峰为岷山山脉的迭山主峰措美,为4920米,永久积雪覆盖,  相似文献   

10.
在武汉,有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汉口回民小学.1905年创办至今,已走过整整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经过不懈努力与追求,时至今日,在现任校长、 回族高级教师熊丽萍的带领下, 这所清雅的小学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成绩.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改变了壮族乡村的社会结构。城镇化一方面带来壮族乡村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失衡,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壮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革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壮族乡村地区要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及教育等手段,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王朝大力推行户籍、赋役制度的背景下,无论是桂东、桂中流官统治区,还是桂西的土司地区,都对相当多的少数民族户口进行了调查统计,而桂东、桂中的熟瑶、熟僮先被纳入户籍系统.随着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桂西改流地区的少数民族户口被编入户籍系统,成为王朝的编户齐民.土司户口虽然仍未入籍,土官却进行了调查统计,并上报地方官府备案,成为官府管理土司地方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中越边境沿线有防城港、宁明等八个县(区、市),除了东兴市,其余7个县区都是壮族聚居区,历史上盛行壮族歌圩风俗.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文化功能丧失,壮族歌圩面临着歌师歌手后继乏人、歌圩听众不断流失、传统歌圩点风光不再的窘境.运用文化恢复、文化重建理论方法,实现壮族传统歌圩的恢复和重建,对于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中越边境民族文化交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宗族组织的结构、特点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宗族组织的结构包括宗祠、族谱、族训族规、族长及族田.宗族组织具有族内的等级性、族长的权威性、执法的宗法性、族田的福利性等特点.由于明清中央王朝在意识形态上对宗族组织提供支持,这无形之中鼓励了宗族组织的快速发展,故使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不仅成为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维护中央王朝统治和封建宗法伦理秩序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16.
政治智慧源于人们对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集中体现在社会组织的建构、权力系统的运行和政权组织的维系.在施政过程中彰显政治智慧,有利于国家强盛、社会稳定、民族和谐、文化昌明和民众幸福.新中国的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以及相关民族政策的实施,超越了“原生论”和“建构论”的范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以确认民族身份和民族地位为核心精神的政策和理论,体现了正义性、公平性、合理性的原则,以民族大义和人文情怀凝聚人心并赢得民心.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有必要基于中国民族“确认论”的正确方向,以政治智慧明察关于中国民族政策的不同认知、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和不同动机,遵循多民族共生的文化法则,确认中国各民族不只是“作为问题而存在”,完善权益、责任、义务并重而适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民族政策,构筑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其运行特点十分复杂,主要体现在"家国同构"的一致性、"因俗而治"的差异性和合作共赢的依存性三个方面.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没有一个个家庭的富裕,没有乡村社会的支持,就没有国家的强盛;没有强大的国家对家庭和乡村社会强有力的保护,乡村社会就不会有安宁的生活.因此,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上下互动、有效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桂林风土记》一书记载有关佛道之事七条,对于考察唐代桂林民众接受这两大宗教的情况颇有价值.从中可见对于道教,他们从神仙信仰、符咒巫术到斋戒仪式都予以认同,接受比较全面;而对于佛教,虽然就有形的物质形态方面看,《金刚经》刻了碑,卢舍那佛有雕像,寺庙有多处,表明影响不小;而就意识层面看,他们关注和重视的主要是供僧的回报、佛的灵异事迹和祈雨有应等,佛教经、律方面的知识与思想则非兴趣所在,接受有些片面和走样.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这一民族地区的民间浓厚鬼神信仰有较大关系,当地民众是根据其固有信仰来对佛道二教进行取舍的.  相似文献   

19.
由介入到内生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厘清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是探索艺术实践路径的前提,人类学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为日常化与多元化、能动性与本质性,这是由人类学视角下乡村艺术的审美本质决定的.艺术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基于价值实现的知识性生产的永续性保护、物质性生产的生活化传承和艺术乡建是目前乡村振兴艺术实践的有效路径.大量具体案例的学理性分析是对基于审美逻辑的乡村振兴艺术实践路径的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变迁和人口流动影响下,蒙古族村落社会富余劳动力群体婚姻家庭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由男女比例失调引发的男青年结婚难、彩礼飞涨等现象已成为当今蒙古族村落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婚成家者也面临婚姻质量低下、离婚风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民族社会良性运转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