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红与黑》爱情描写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 ,通过主人公于连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描写 ,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王政复辟时期整整一代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憧憬、追求、奋斗、苦闷 ,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法国的整个社会风貌 ,也揭露和鞭挞了查理十世的黑暗统治。《红与黑》不愧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力作  相似文献   

2.
杜丽娘和林黛玉两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女性形象,她们的一生都在用“真情”来实践着自己的爱情理想。杜丽娘的爱情是一场由欲到情的“慕色之恋”.林黛玉的爱情是一场抒发人性灵的“知己之恋”。本文将通过对两者爱情性质的探讨,来揭示她们又都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现实的巨大压力都让她们无法摆脱正统理念和礼仪规范。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一曲从激烈的反抗到无奈的幻灭的悲歌。  相似文献   

3.
灵香草 《今日南国》2008,(17):42-42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事物能令女人永远为之着迷,那就是衣服和爱情。 女人对衣服的执着、耐性,与对待爱情同出一辙。女人对爱情有天生的依赖性,对待衣服也是。衣橱里永远缺少一件完全满意的衣服,正如女人永远缺少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情人。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7,(9)
有一种女人,她们会喜欢每一个遇到的男人,无论那个男人高矮胖瘦年长年幼,只要那个男人是男人,且肯对她们态度稍微积极那么一点,比如说主动约约她们,给她们打打电话,发发短信,那么她们就不再考察这个男人其他方面的品质了,她们对待那些遇到的男人,  相似文献   

5.
鲍赛昂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她们都生活在社会新旧意识交替的时代。她们都不满于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勇敢地冲破旧制度的樊笼释放真我个性,大胆地追求爱情和幸福,但她们生活的典型环境决定了她们必然毁灭的悲剧命运。她们的悲剧也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解读小说《恋爱中的女人》 ,以劳伦斯的爱情观为出发点 ,阐述了该作品的主题 :爱情的构建 ;并详细分析了两种爱情———毁灭性爱情与建设性爱情所揭示的劳伦斯的个人心理观思想  相似文献   

7.
对爱情的描写是女性作品的共同特点,但是在古代朝鲜爱情对于闺阁女子来说是禁忌,她们只是传宗接代、侍奉公婆、教养子女的工具,偶尔提笔写作,也要庄重典雅,不能谈及自己的感情生活,更不用说谈及爱情。而妓女不受女德的限制,则可以表现她们对于情爱的个体化诉求。本文从朝鲜朝妓女诗人汉诗入手,分析她们的诗作中表露的情思,即对一份真诚深挚的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8.
由中外两住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内在深层根源及其悲剧命运的缘由;尽管她们对爱的炽热追求被男权统治的社会所忽视,但那种诚挚无私的爱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9.
伊丽莎白和凯瑟琳是生活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前期的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和艾米莉·勃朗特所塑造的两位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形象,她们都执着地追求平等的地位和自由的爱情,从她们面对爱情的态度以及所遭受的命运的不同可以看出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总结出两位女作家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相似文献   

10.
三个女人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并且来到了天堂。当她们到了那里,天使圣彼得说:“在天堂里,我们这里只有一个规矩——千万不要踩到鸭子。”确认这三个女人了解后,她们进入了天堂。  相似文献   

11.
爱情和婚姻是哈代小说最喜欢叙述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爱情、婚姻生活等的细致描绘,哈代着力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社会环境对人的压力,以及人性本身的善良与软弱。在短篇小说中,这一主题依然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在这些故事中,最能打动人的是小人物和他们缠绵悱恻的爱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爱情很难走向完满的结局,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完美,她们的命运才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同情。本文就哈代代表性短篇小说中人物的爱情故事给予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无疑,李小冉嫁得很豪爽,从机场出来后,直接一路开往民政局。这个身材火辣、拥有一张总洋溢着青春的脸以及被万千网友称为女神的女人,终于尘埃落定,在38岁这年,不动声色却手脚麻利地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小红本——她与徐佳宁的结婚证。  相似文献   

13.
由中外两位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内在深层根源及其悲剧命运的缘由尽管她们对爱的炽热追求被男权统治的社会所忽视,但那种诚挚无私的爱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与伴侣》2010,(7):54-54
女性朋友中,话题最多的就是各自的爱情,女人情感上的这点事,悲欢离合本是常态,男女愁怨真是等闲。而那些痛到不能说的爱,走又走不了的,都不是什么爱情,不过只是些爱情“稻草”罢了。越想抓就越抓不住,越要爱就越是绝望。  相似文献   

15.
有句话,在年轻男女中经久流传:天冷了,谈场恋爱来御寒。 于是冬天的街头,成双成对的恋人便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6.
从对《奥德赛》中的裴奈罗珮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两位女性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女性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爱情观念的变化以及她们所承担的文化内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年初,一个叫小宋佳的女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她在《闯关东》中饰演的鲜几,如同她的名字一样,鲜艳热烈,令人过目难忘。她的未来,星途璀璨,有人甚至把她和名气如日中天的汤唯并列,认为她们将是中国最具潜力的新人。  相似文献   

18.
当一个男人有了爱情之后,他依然冷静而理智,该干什么干什么。而一个女人,如果有了爱情,那就是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惊心动魄。人都说,男人有了爱情,依然是他自己,他会在工作之余想他的爱人。而女人则不然,有了爱,脑海里、心目中每时每刻全是对方,全然没有了自己。在爱面前,男人更有自信,女人则彻底丧失了自我,低到尘埃里,开出一朵卑微的小花。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感情生活对男性而言,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对女性则几乎是生命的全部。一代又一代的女性都在渴望获得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但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社会给予女性自由选择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随着社会的发展,选择的机会渐渐地归还了女人。在我国,帝制的解体不到百年,女人能自由地选择婚姻,确属历史的进步。当然,严格地说,这选择中所包含的自由度也受到了某种局限,受到有意或无意的历史、文化、心理等社会积淀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爱情的底牌     
正考验爱情的惟一底牌,不是情有多深,而是人性那张底牌。第一个故事是多年的恩爱夫妻,老公遭遇车祸,瘫痪不治,巨额医疗费面前,恩爱妻子拔去了氧气。老公不想死,一直哭,用眼神向老婆求救。后来,明白老婆已然放弃自己,遂咬舌自尽。第二个故事说的也是结婚多年的女人,老公触电而亡,获得大笔赔偿,当时要死要活地要追随亡人而去。可老公去世不到3个月,这女人竟迫不及待地攥着大把钞票,同网上热恋的男人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