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中部地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提出中部新农村建设应树立全面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创新求发展等四大发展理念,通过着力打造新农村产业支撑体系、农民教育体系、带农产业体系、农民增收体系,加快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内生动力,是实现城乡统筹、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内在要求。江西和其他中部各省农村居民人均科技投入对收入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生产性物化科技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包括构建现代农业关键技术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科技普及推广体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体系、现代农业网络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农村科技支撑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促进农民长效增收。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增收效应及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包括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在内的人力资本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教育人力资本的空间效应更显著;(2)农产品价格指数、城镇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对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农业信贷投入因农村市场缺乏完善的农业资本形成机制,表现出与农民增收的负向关系;(3)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双门槛效应,教育人力资本对农民增收的边际影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关系,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民增收的边际影响表现为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5.
浅析农民增收的科技创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逐年增加与农民人均收入增收率的逐年减少的不正常现象的分析,充分肯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化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指出为"农民增收"而实施科技创新的专项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为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创新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进步,直接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改善了品质,并通过创新品种,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但目前农民在科技增收中,存在着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不顺、研发推广力度不大、园区幅射带动力不强、农民科技素质较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民科技增收,必须以有力的组织为引导,先进适用的技术为支撑,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为保障,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和系统全面的培训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涵盖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明振兴、生态环境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振兴"都需要人力资本作为保障,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中部地区乡村人力资本变化的视角,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指标及中部地区各省差异,结果显示中部地区乡村人口净流出、老龄化加剧且区域差异明显以及乡村人力资本质量较低。据此,应该从统筹融合发展以吸纳引进人力资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培育发展人力资本、强化乡村系统功能以保留优质人力资本等三个方面解决中部地区乡村人力资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的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农民增收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农民被排斥在较高端的分工与分配体系之外。事实上,优化分工能产生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带动农民增收;而提升农民人力资本则能带来财富增长效应与财富配给效应。本文以福建泉州市为例,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部地区区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部崛起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研究了中部崛起对科技的重大需求,探讨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中部崛起的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应当采取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建立起包括科技支撑、人力资本支撑、资金支撑、市场支撑、组织支撑及政策支撑在内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拉动能力不强、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立足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造河南省现代农业政策体系;以培育产地批发市场为基础,建立河南省现代农业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和市场发育,完善河南省现代农业组织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河南省现代农业要素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分析了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的概况,然后选取江西省为样本,深入分析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总结其特点。再根据农民收入的现状,比较分析了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减”、“涨”、“转”四大措施,总结得出:提高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转”,即转移农村劳动力。最后指出,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6-2011年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机构人均贷款额的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效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会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民增收起到促进作用,增加获得贷款的农户比例也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部地区除外),而单纯增加可发放贷款的农村金融机构比例、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比例、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数量很有可能对农民收入产生不利影响。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应该提高金融机构发展效率、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和人均贷款额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运用1985-2008年的时序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农村公共品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最大,其他依次是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电力、通信、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公共品投资在农民增收上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是对农民收入的再分配;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教育支出和电力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农民增收的各种途径出发 ,提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多主体和多因素的协调作用 ,并进一步提出农村教育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提高农民素质 ,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80-2008年全国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协整的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农户的教育、健康、迁移投资以及农户的非农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户的教育投资以及迁移投资与农户非农收入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健康投资为农户非农收入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教育投资对于农户非农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健康与迁移投资对农户非农收入影响不稳定。最后,在归纳总结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有利于农村科技进步与技术推广,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整体提高农村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扬中市应通过发挥成教中心校的辐射源作用,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构建农村成人教育的新格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扬中市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民收入有较大增长,结合江西与全国农民增收的有关情况,分析农民增收及制约增收的原因,增收主要有来自种养业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劳务性收入、其他收入五个方面;制约增收有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不深入,整个社会对农民收入带动及拉动不够等因素,提出从社会保障、职业教育、农村金融等方面创新工作,进一步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农民教育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中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农民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主体,农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和影响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当前,由于农村所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需要农民通过教育加以适应、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通过农民教育加以实现、农民持续的增收需要通过农民教育加以保证,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农民教育,以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开展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各地区的比较结果表明:各省之间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程度差异很大,总体上东部地区发展最好,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偏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农民的职业教育观念正逐步转变,参与程度呈增长趋势;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后在制定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时,要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水平权衡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因地制宜并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2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农民收入获得了巨大增长,但与非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1999年开始,理论界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并由此展开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具地域特征的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和农民增收结构、方式、规划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增收路径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还欠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