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诗性隐喻是诗歌不可缺少的外衣,没有诗性隐喻,诗歌就会失去它独有的韵味和美感,更失去了作者所寄予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所以理解诗歌中的隐喻非常重要.通过对隐喻和诗性隐喻在国内外发展状况的分析,对中英文诗歌中隐喻和诗歌翻译的分析,旨在挖掘诗歌深层的隐喻概念和思想,并从跨文化和认知能力的角度去研究隐喻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诗歌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诗性隐喻有别于常规隐喻,大多属于创新性隐喻。由于诗性隐喻的超常规性,它们的理解就需要借助较为复杂的多空间投射机制。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是能够解读诗性隐喻等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模式。文章利用概念整合网络分别解析了与文学、幽默、政治、诗歌相关联的诗性隐喻,对其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机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将其认知过程动态性地展示出来,以期论证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诗性隐喻认知阐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轻":卡尔维诺小说美学中的诗性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作为卡尔维诺(Calvino)小说美学的关键要素,不仅意味着一种轻松的表达方式,而且代表着人类存在的最高智慧——诗性智慧,这种诗性智慧既表现为小说创作中想象性的创造和超越,又表现为借助科学知识对精确性的追求;"轻"既不是非理性的,也不是理性的,而是超越二者之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4.
汉语"诗性"和"艺术性"的提出由来已久,但往往停留在汉语与汉语诗歌的通约上,也就是把诗歌作为特定语言的一个功能来加以观照,这样的"诗性"只能是属于特定语言的"诗性"而不具有普遍意义.为此,本文尝试从诗的本质入手探讨汉语诗性面貌的内涵以及判断本真汉语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古代文论的"乐之本在诗"之说,到西方现代诗学的"一切艺术的本质是诗"的命题,对"诗性"的把握到指向关于艺术精神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重建当代中国诗学,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维柯的诗性开端思想,认为不管是从具体的概念上,还是整体的方法上,维柯(Gambattista Vico 1668-1744)都把诗性置于理性之上,因而开启了一种由想象构成的普遍之路;在维柯的诗性思想中,想象不仅是人类个体发展的起点和形而上学的基本前提,而且也体现了人类历史文化的真正开端;这种诗性开端说把诗看成人类知识乃至文化的基本力量,揭示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真实起点,表现出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颠覆.  相似文献   

7.
西湖游赏是古代杭州都市文化诗性特色的重要体现,与杭州城市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关。西湖游赏有三种不同的诗性境界:诗酒美人的诗性审美境界、感时伤往的诗性政治境界和高朗静深的诗性空明境界。它们分别主要受到江南诗性文化、北方伦理文化以及道家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西湖游赏及其诗性境界对当代都市规划、都市生活方式以及都市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维柯提出的“诗性”,意指人类一种“感觉的和想象的”认识本性.这是一种由熟悉事物到陌生事物的认识方式,与使用“实在替代物”的理性认知相辅相成.海登·怀特则在看似理性的历史创造、历史记述和历史认识中找寻出了诗性行为,并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维柯“新科学”意义的“历史诗学”,彰显了历史的诗性之维,为历史美学的出场奠定了基础.文章从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系统地梳理历史诗学的诗性之维,厘清这一理论的学术渊源、运作机制、内在逻辑、价值指向、外部样态和文本呈现,以期深化对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维柯《新科学》的核心是诗性智慧,而诗性智慧的基础则是诗性形而上学。诗性形而上学的提出挑战了欧洲17~18世纪形而上学的理性权威,从此为19~20世纪现代及后现代等人文领域的理论建立开了先河。本文从维柯的真理观、天神意旨、感性三方面探讨维柯的诗性形而上学何所是及为何所是。  相似文献   

10.
只要能够证明主体中有一种同时兼备理性反思与诗性直观的生命机能,就可以解决一直困扰西方的“灰色理论”自身的“澄明”问题。与西方哲学主要通过概念劳动和逻辑批判不同,以人类的诗性智慧为思维机制、以中国诗性文化为历史社会背景、以中国诗学理论与中国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我们初步建立了不同于西方现代理论谱系的“诗性人文学术”。其特点是:以感受舍摄论证,以经验贯通理性,以细节建构本体,以人物澄明精神。对江南诗性主体与文化的研究,同样是通过鲜活的汉语、感性的肉身、诗化的行为,把江南精神从幻想与灰色理论中拯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任何其他文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原因就在于汉语本身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诗歌翻译不能无视诗性汉语的特点。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本文还指出,诗歌翻译的实践性不仅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也需要更大的胆识。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语带给读者的联想意义有差别的问题,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用概念转换法来解决诗性隐喻的翻译。将原语中本体和喻体的联想意义用译语文字来表述,保证联想意义在译语中等值的语境效果。以期说明功能翻译理论指导诗性隐喻的翻译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诗歌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诗歌主题往往隐含在一个篇章隐喻之中。语言符号具有层级性,诗性隐喻文本中的"能指代码"发生在语言符号的第二层级上,是一种二级能指。试以《雪夜林边停留》一诗为例,论述对诗性隐喻文本的翻译,从二级能指的识别入手,并通过对其二级能指符号的移植实现诗歌意象在译语文本中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再现,从而为诗性隐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荣光启界定新诗"自己的传统",就是新诗在多重困境中自觉寻求新的形式秩序,建设汉语诗歌的现代诗形,认为该传统对当下的诗歌写作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诗的汉语形式本体意识的确立,旨在汉语诗性智慧的开发,激活和拓展汉语表现的崭新空间,达到现代生命诗意的本真实现.联系优秀的诗歌文本,发掘汉诗的形音义一体的特点及独特表现力,新诗具有找回汉语诗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家曾经提出的“诗家语”,以及外国现代文学理论家和语言学家特别重视的“诗语系统”,指的都是与实用语言相对的、作为诗歌审美意识的艺术符号的诗性语言。汉语诗性语言是汉语历史地形成的功能变体,是历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汉语发展汉语而形成的。研究汉语诗性语言,分析它的词义的构成,从诗学的角度看,是探讨汉语诗歌本体的言说结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属于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  相似文献   

17.
松文化与诗性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仿自然是儒家德育的特色,孔子的诗教开创了以松比德的传统,它使德育实践与美学理想相融合,使人生修养进入了诗性的审美境界。革命前辈继承了松文化的传统,赋予松文化以革命意义,今天的德育更应该继承以松比德的诗性道德修养专题,克服理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德育诗化。  相似文献   

18.
诗性在李子柒系列视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李子柒视频作品的诗性,对当下文化产品如何进行精神建构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李子柒视频中诗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主体诗性的真切流露、文化诗性的深刻阐发和形式诗性的艺术营造.对自然的皈依和淳朴人性的追求是主体诗性的真切流露;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渗透是文化诗性的深刻阐发;形式诗性的艺术营造则表现在诗画的意境建构和别具一格的拍摄技巧.这些使得李子柒的视频作品散发着浓浓的田园气息,营造了独特的古典田园意境.  相似文献   

19.
诗歌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诗人在思想中相应的定位从来就是人们乐于探讨的话题,但近两个世纪对圆融高妙的诗性智慧的强烈诉求却包含着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真意.诗歌的源创性不仅在于时间的先行性,更在于的逻辑上的先验性.诗人在其间的"立法者"地位担当起"神与物游"的中间环节,而使诗歌的创造性能力得到进一步阐扬.同时本文所说的"神"不仅具有美学与宗教的意义,更具深刻的现实关切,乃属现代人走向自我成熟的必经之途,实是企望某种新型文化对现实的救渡,或者是"人"的"创世纪"之方略.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的诗性启示与评论界的接受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托尔斯泰诗性启示这一问题,置于俄罗斯文化精神背景下、同时又置于文学创作自身把握理性玄思 与形象创造的辩证关系的规律下来考虑,不仅对揭示托尔斯泰诗性启示的语境、内涵、生成和表达等等环节有 意义,而且,对理解文学把握世界的多维空间,例如理性和非理性、哲理与启示等问题,具有理论价值。这涉及到文学艺术本身的规律性与启示所荷载的形而上内涵之间的矛盾问题。俄罗斯的思想、精神、道德和宗教,与托的艺术作品具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不断生成艺术魅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