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户籍制度,曾对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现行的户籍制度逐渐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利与弊,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韩震 《人力资源管理》2011,(12):216-217
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以旧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具有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社会公共管理和社会控制的一切基本特征。实践中,它远远超过了治安管理和人口统计的职能范围,与粮油供应、劳动就业、福利保障、义务教育等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二元户籍制度模式,这对维护当时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基本稳定具有必要性,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型的户籍制度暴露出更多的弊端。为此,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时代环境下如何发挥户籍制度的应有功能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论户籍屏障理论正负社会效应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其它制度不可取代的屏障功能。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轨迹显示,户籍屏障理论能对社会产生正负两种不同的效应。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受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二者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二元户籍制度屏障功能的正面效应正在不断弱化,必须进行制度改革和功能调整。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改革与公民平等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将中国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块,即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进而给公民平等权的实现带来巨大障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应当看到,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环境中,传统户籍制度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历史使命即将结束,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价值和法治理念的新型户籍制度应当建立。  相似文献   

5.
唐代户籍制度的转型与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是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生活基本面貌的重要制度,从户籍剞度可以看出国家政权对乡村基层的社会控制和经济管理职能。唐代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唐代户籍管理的松驰,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唐代户籍制度的转型,是当时农民身份地位提高的重大表现,唐宋社会正是基于此而出现了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6.
根据福利磁力理论,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中的人口迁移福利磁力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福利磁力效应的财政压力估算公式,并以广东省为例,就户籍制度改革中的福利磁力效应的潜在财政压力展开社会救助制度层面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在不去除目前的社会救助制度区域分隔机制的情况下,将可能产生大规模福利移民问题,使发达地区财政负担迅速加重,显著增加国家总体财政开支。借鉴国外福利去磁力化政策实践,设置社会救助制度的资格申请等待期和福利递进机制是比较可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了社会公民的不平等,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这种改革的根本动因主要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的人口流动的加快、城市化导致的城镇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农民身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户籍制度是当代中国"城乡分策"的核心制度,它的现实影响是,使宪法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权利和社会福利方面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改革开放以来,对户籍制度的改革一直在持续地进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户籍制度的改革还停留在诱致性的社会变迁阶段,与提速在即的城市化不相适应。政府和社会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强制性的、全面的户籍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户籍制度是为了保证重工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建立的,并一直维系至今.近些年来,户籍制度进行了很多改革.但总的来看,户籍制度改革尚未完成.通过对户籍制度变迁的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户籍制度的特殊功能,以及户籍制度对我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并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0.
建设法治国家是十五大提出的新的政治目标。提出这样的目标,首先在于已经逐步发展了20年的市场经济自身运作规律的要求,即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要发展,必须有法治的规范和保护;其次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经济主体呈多元化,多元化的经济主体,必然产生多元化的利益差别和不同的政治要求,政治的多样化与参与意识的加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而民主的制度化正是法治国家的内涵。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导致法治国家的建立。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上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于其经济基础的公有制,在政治上表现出更多的广泛性、平等性、保障性,更有利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由户籍制度衍生的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质就是“国民待遇”非均等化,这使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获得平等的国民待遇,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对此,应坚持以迁徙自由化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户籍制度的环境,使其进一步法制化,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传统社会里,户籍和地籍是高度重叠、紧密相连、共生互动的。户籍是分配土地的依据,也是政府征收赋税和徭役的基础。当前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也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构建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户口变动的情况日益增多,比如农民流动导致的人户分离现象等等,从而使这些人与其原有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9,(6):96-102
自2014年国务院提出统一城乡户籍制度以来进程缓慢,出现户籍制度缺陷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模式遗留下的社会问题。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行与农民对户籍身份的选择意愿有关。以城郊农民为例,其户籍身份选择主要受到土地政策和社会保障的政策因素、对城镇化安置社区缺乏认同感和社区内社会交往内卷化等社区因素及文化素质低和陈旧固化的生活方式等个体因素的影响。针对城郊农民户籍身份选择的三类影响因素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社动员体制的利益机制和实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民公社时期,为了使农村服从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这一社会目标体系,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刚性措施:在经济上,国家以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为制度性基础,通过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化甚至生活资料的集体控制等手段,迫使农民对"集体"经济依附;在政治上,国家行政权力通过农民所依附的集体组织和各种党群团体深入到了农村最基层,并用强制性户籍制度对农民进行人身管制;在思想上,大力宣传以阶级斗争和权力神化为主要内容的奴化文化,并以政治运动的方式对反叛势力进行镇压,使整个社会处于高压之中。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的发展呼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籍制度象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将中国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块———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 ,进而固化了中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阻碍了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当前举国上下拉开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帷幕 ,我们只有乘势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才能加快现代文明发展的步伐 ,真正完成在 2 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6.
户籍制度原本的功能是社会管理,但我国的户籍制度依然与诸多利益挂钩,这与构建公平社会、和谐社会相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界限已开始清晰显现,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日益凸显,只有厘清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并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与合作,才能够充分协调社会成员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有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曾在维持社会稳定、经济的有序运行等方面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户籍制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住房问题、受教育水平、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及就业歧视四个方面分析对劳动力流动的阻碍作用。目的就是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建立健全的劳动力市场,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应摆脱以往的旧观念.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是密切联系的,二者相互兼容,都是介于个人和政治国家之间的纽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民社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和市民社会也有某种天然自洽性,从而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去建构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性的市民社会,并使之完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培养市民社会内部成员的契约精神,注重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等全面发展,培养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必然结果,市场经济的内在本性要求市民社会应该从政治国家中分离出来.市场经济为市民社会的产生提供了前提与基础,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基本建制,是其根本性动力.同时新社会阶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市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现实性动力.在当代研究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构建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