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农民家庭里,自小家穷,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了,当过农民,也做过小学教师和指导员,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无论做什么,他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看书和写作。  相似文献   

2.
洛克赛·肖卡是千干万万靠咖啡产业过日子的哥伦比亚人之,他在波哥大市的一家咖啡公司里做碾磨师。洛克赛出生在布卡拉曼加的一个建筑师家庭,年轻时也曾随着父亲做过建筑,但后来因为脚部受了伤,才改行进入了咖啡业学做碾磨师。  相似文献   

3.
张国玉 《人才瞭望》2013,(12):66-68
有位领导对昊官正说:“某某常告你。”吴官正说:“我发过他的脾气,很不应该,悔青了肠子,他出出气也好。”毛泽东说过,领导工作有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就是做决策、做决定,用干部就是影响人、激励人心。  相似文献   

4.
刘军  宋进 《人才瞭望》2009,(8):74-74
李兵存谈起他刚开始创业时,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也曾迷茫和徘徊过,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创业。但军人身上那股不畏艰难、勇敢进取的劲头却始终在支撑着他。他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开封所有的商品经营市场,考察了房地产、养殖、装修、电器销售等行业,也曾到省内外找老战友试图共同投资创业,但他感到每一个行业都非常难做,也都不适合自己做。  相似文献   

5.
史迪文 《人才瞭望》2014,(4):106-107
1980年8月21日和23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接受了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坊。法拉奇问:"为什么天安门广场节日时,还要挂斯大林的像?我很不理解,斯大林犯下了种种罪行,赫鲁晓夫给予改正,为什么不尊敬赫鲁晓夫却要继续尊重斯大林呢?"邓小平反问法拉奇:"赫鲁晓夫做过什么好事?"法拉奇说:"他谴责了斯大林。"邓小平说:"所以,你就认为这是他做的好事?”他接着指出,斯大林功大于过,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援助过中国,虽然并非无偿。  相似文献   

6.
康奈尔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托马斯·季洛维齐是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曾经做过这样一组实验。  相似文献   

7.
贪婪与放任     
从前,有一只熊。他是一只强健的棕色的熊。森.林里的所有动物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从未做过任何坏事。熊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是一只上了年纪的松鼠,就住在他洞穴外的树上。有一天,熊在森林里漫步,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嗡嗡声。熊从未见过蜜蜂,但蜜蜂们都认识他。  相似文献   

8.
他来自英国,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马西门,他还与中国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有着一段不解之缘:他前前后后在这座城市里生活了近20年,娶了一位上海女子做太太,是货真价实的“上海女婿”:由于他对上海作出了贡献,上海市政府给他颁过不少奖,还授予了他“上海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相似文献   

9.
小非 《人才瞭望》2010,(4):49-50
2008年6月,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明亮的灯光下,身为博士研究生的他正忙着做毕业论文答辩准备。在安静的氛围中,他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然而谁又能想到,他身高不足1.5米,双腿畸形,曾数次被学校拒之门外。但他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毅,18岁走上街头摆地摊,卖烧饼、馒头和蔬菜,他修家电,种蘑菇……其间从未放弃过学习。  相似文献   

10.
岛村芳雄是东京的一名店员,他虽然不愁温饱,却也无法发展得更好,他不能参与高消费的娱乐享受,只得在闲时以逛街自寻乐趣,这时候他突然发现一件事情:无论是名媛、淑女,还是老妪、少妇,在逛街时都会手提着花色品种繁多的纸袋,以备购物之用。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何不在这比比皆是的纸袋上做做生意呢?  相似文献   

11.
沙博理(Sidney Shapiro)从未想到,他当了一辈子的翻译。
  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法律系的沙博理,做过律师,也曾加入美国陆军服役,还阴差阳错地学了中文。1947年4月,沙博理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上海,这一年,他32岁。就在这一年,沙博理与凤子相遇,从此一生没有分离。  相似文献   

12.
妈妈的初恋     
毕淑敏曾在一本书里说:世上千万人可做我们的丈夫。可问题是,说机缘巧合也好,是命中注定也罢,你单单就先碰上了甲。从此,你为了甲活着,他成了你心尖上的宝。你怕他饿,怕他过马路不看信号灯……那些个可怜的乙、丙、丁们,又怎能入得了你的眼呢?  相似文献   

13.
对妻子,纵已说过千言万语,又何止一个“相知”二字了得。在他与死神对峙的这些年月里,是妻子对他的爱、对他所选择的作为一个癌症病人独有的生存方式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使他直到今天仍活得像一个大写的“人”。无论在怎样困难的情况下,妻子总是告诉他“做你想做的事,你能行!”因此,他从没有被癌症打败的感觉,相反,他是胜利者。正是在6年与癌症对抗的过程中,他的事业发展,家庭生活改善,他们现在居住的一套舒适的商品房,就是1997年他向银行签了 10年的按揭贷款买下的,这是一种何等的自信!“妻子给我的是真实的爱情,不…  相似文献   

14.
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事,第一流的人没有时间可以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他不能过凡夫俗子的生活,不能在人生的许多事情上,作凡夫俗子的反应.他必须放弃或减少凡夫俗子的快乐、交游、娱乐、爱恨、争执、答辩和澄清。他必须忍住不为小事所缠,他有很快分辨出什么是无关的事项的能力,然后立刻砍掉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做大事的人一定要学会放弃。李金元,天津天狮集团总裁,这位中国内资直销企业的老大,在回顾他的创业历程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大事的人一定要学会放弃.上世纪80年代初,刚20岁出头的李金元开始做起了买卖,他卖过粮食、收音机,还造过干洗机,甚至  相似文献   

16.
不防学学蔡君谟张学童北宋著名书法家蔡君谟,曾在福建泉州等地做过地方官。他这富期间,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好事,特别是关心农业,注意发展生产,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然而,当他看到自己显赫的政绩和老百姓手里有了剩余的钱粮时,头脑便开始发热。这一年,他想使元霄...  相似文献   

17.
孙凯西 《人才瞭望》2006,(12):98-98
我跟朋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吃面,由于客人不多,我们就顺便和小老板聊了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于兰州拉面最红的时候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啊!后来却不做了。朋友心存疑虑地问他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海子高中毕业后就来省城打工,转眼已近3年,苦没少吃,收获却寥寥。当初离家时,海子拍胸脯立过誓的,要在城里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事业,要做大老板,要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爹老妈过上好日子。可3年里他除了不停地换工作似乎没做别的,最长的一次也只坚持了半的上。  相似文献   

19.
好汉不提当年勇有一个人,深圳人认为他是深圳过香港的“过河卒子”,因为他在SO多年前就开始代表中共在香港做情报与外交工作;香港人则说他是真懂香港的人,是香港过深圳的“过河卒子”,理由是他自1978年起就把香港的许多观念和经营方式甚至香港人弓队深圳。他到底是深圳河两岸哪边的“过河卒子”呢‘t这个人名叫袁庚。1997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摄制组刚走,我们就接着坐上了袁庚家客厅的红木沙发。袁庚和我们对坐。他身后是客厅的一排大落地窗,窗外是海滩,海滩接着海水,海水连着香港,香港的山,香港的楼……一切似乎…  相似文献   

20.
易群 《人才瞭望》2010,(1):48-48
清代有个著名的厨师名叫黄静宁,他曾做过光绪皇帝的御厨,为皇家服务多年,烹饪技艺非常高超。此人早年曾在四川成都经营饭馆,先后开设了“静宁饭店”“姑姑筵”“不醉无归小酒家”等多处餐饮场所,食客盈门,美名远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