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老丁: 回乡探亲听说了这么一件事:有位老人早年丧妻,生有4子1女都已工作,天各一方。孩子们按时寄钱回来,但不常回家;在县城工作的小儿子因收入不多,虽然基本上不给钱但在休息日里常来看望老人,听他唠叨。当别人问谁最孝顺时,老人张口就说:“小儿子!”  相似文献   

2.
临汾地区休干所有一位老干部叫卫国武。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身板硬朗,手脚麻利,每逢有客人来,他热情地倒茶、敬烟,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十五、六岁。他乐滋滋地告诉人们,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领导关怀,使自己晚年得以幸福,同时更特别提到了孝顺的儿媳毕临珍。 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都成家立业,各自分居。老人和老伴住在休干所7个年头,他们经常回来看望。前年腊月,老人的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存折     
李晓 《今日南国》2014,(2):28-28
“孩子,快点寄钱回来,妈妈需要一件冬衣了;孩子,把钱寄回来吧,爸爸需要一个电视机。”这是一位母亲的唠叨和催促,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维生。  相似文献   

4.
茗子 《百姓生活》2011,(6):37-38
在外打工的她原本拥有幸福的家庭和可爱的女儿,可是,为救重病的弟弟,她不时往娘家寄钱,遭到丈夫的强烈反对,婚姻产生危机。一边是可爱的女儿,一边是无助的弟弟,她将如何割舍……  相似文献   

5.
仲茜 《山西老年》2014,(1):31-31
都说“积芥防饥,养儿防老”,可今年92岁的谢双燕和87岁的周树萍夫妇却为此感到失望。年轻时他们领养了一个女儿,可谁知待年老时,女儿却离家出走,不见踪影。如今,老两口一个中风偏瘫,一个腿脚不便,生活很艰难。幸而遇到热心邻居商月云,像女儿般照顾他们,还帮助老人完成心愿。老人很欣慰,激动地说:“终于有了依靠,日子好过多了。”  相似文献   

6.
假女认母     
新莲 《百姓生活》2010,(7):29-31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的朱官翠老人,被检查出身患肝癌晚期。在老人弥留之际,渴望见一面失散27年的小女儿。这时,一位叫陈冰的陌生女孩假冒老人的女儿前来认亲,尽心尽力尽孝两年,使老人奇迹般地趟过生命的险滩恶水。  相似文献   

7.
正经常听到老人这样说:"我就怕过年,孩子们都回来闹腾死。"其实,这话里的意思要分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老人确实怕家里人多,做饭收拾卫生,太累了;二是老人也在默默地盼着孩子们回来团聚,怕的潜台词就是盼,这种心理很矛盾,也很复杂。由于不和儿女们同住,而且儿女们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左右,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都很孤单,打打太极  相似文献   

8.
《源流》2007,(11)
2006年5月,沈冬老人因病逝世了。但他在九泉之下,万万没想到,因为他的两份遗嘱,引起了家庭纠纷,让子女们互相打起了官司。沈冬老人生前育有4个女儿,没儿子。几  相似文献   

9.
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的刘桂英老人,今年已是92岁高龄,问起她的长寿秘诀,老人笑言:“六个儿女争相孝敬赡养,我的心情格外舒畅。” 刘桂英的老伴窦国英与前妻曹氏生有一双儿女:铁锁和小杏。刘桂英20世纪40年代末因丈夫病故,带着小莲、必莲两个女儿,从润城镇润城村改嫁到窦家,之后又在窦家生下了春娥、腊娥两个女儿。多年来虽说窦家六个儿女不是同一血脉,但兄妹六个互敬互爱,亲密无间,对待老母亲更是争相孝敬,  相似文献   

10.
一洲 《老友》2012,(4):17-17
龙年春节已经过去多时,但重庆老人何大兴春节露宿女儿家门外4天3夜的凄惨情景.让我至今难忘,想起来就揪心。据报道,老人今年84岁,有2儿4女,按照协议,6个子女按月轮流赡养他。1月26日。小儿媳按照之前签订的协议将老人送到其小女儿家,不料小女儿不接纳,开门望了一眼便拿着包和丈夫一起离家走人。无奈老人只好在她家门外楼道上睡了4天3夜,另外5个儿女都不肯去接老人回家。由于老人已经感冒,不得已由社区派人送去附近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鹏 《百姓生活》2010,(2):21-21
曾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说是一个62岁的老母亲,为了避免女儿和女婿吵架,离开了女儿的家,搬到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地下通道里,与已经在那里住了4年的老伴儿同住。有记者找到老人的女儿,她却不愿意多说,只表示,等将来有了钱,会孝敬两位老人。  相似文献   

12.
老人的心事     
《社区》2009,(2)
心事一:吃穿不愁,孤单老人"病了"社区王大娘今年69岁,老伴在两年前去世,女儿在外地工作。王大娘自己有退休金,吃不愁、穿不愁,但她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每天常常对着空屋子发呆,还长吁短叹。王大娘真想让女儿多陪陪自己,或者多打几个电话与女儿聊聊,但又  相似文献   

13.
老人的心事     
《社区》2009,(3):55-56
心事一:吃穿不愁,孤单老人“病了” 王大娘今年69岁,老伴在两年前去世,女儿在外地工作。王大娘自己有退休金,吃不愁、穿不愁,但她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每天常常对着空屋子发呆,还长吁短叹。王大娘真想让女儿多陪陪自己,或者多打几个电话与女儿聊聊,  相似文献   

14.
异国忘年交     
这张照片上两个好朋友,一个是5岁的中国小女孩庄迈亭,一个是85岁的德国老人魏德迈·克拉英。年龄相差整整80岁。女孩父亲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母亲在大学学德语,学习之余打打工,给克拉英老人打扫房间。老人一条腿致残,行动不便,很少下楼。老伴7年前去世,女儿女婿住在底层,女婿在造纸厂工作,外孙住在阁楼。他们三代同堂,倒也和睦。但各人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听说网上有一篇名为"女儿女婿已经三个月没给生活费了,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的帖子,这个事情引发了我周围老年朋友的热议。老人向女儿女婿收取"带孙费"的理由是:现在孩子每天的吃喝都是老两口在负担,这笔费用对于两个退休在家的  相似文献   

16.
好外孙贝贝     
前段日子,我们全家因“非典”袭击着省城而不安;女儿在医院工作我们又为外孙的健康担心。 一天,女儿回来和我们商量,她想请战参加第一批进入病区服务,孩子送回来行不行。我脱口而出:“妈能替你去吗?”我知道说了句没用的话。我是怎么了,这可是早就预料到的事,为什么还会这样揪心!贝贝,我们的外孙才两岁呀,他晚上从来没离开过妈妈,女儿  相似文献   

17.
安雯 《山西老年》2008,(12):23-24
在新疆,习惯了吃羊肉。久而久之,竟觉得猪肉腥了。但父母从成都回来了。老人习惯吃猪肉,第一天就买来猪肉做了鱼香肉丝。我咬了一口,皱起了眉头。而女儿甜甜却欢喜地叫:"呀!姥爷炒的菜真好吃!""明天姥爷给你炒回锅肉,那才香呢。"母亲喜滋滋地答。于是,在父母小住的日子,我家羊肉、猪肉轮番上桌。因为女儿喜欢,父亲三天两头要做一盘回锅肉。亮晶晶、明灿灿的回锅肉摆在桌上,女儿吃得津津有味。"你也尝一片吧,真的很香。"父亲总是劝  相似文献   

18.
吾家好女     
徐立忠 《老友》2012,(8):41-41
我一直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孝敬老人,关爱父母,多数女儿比儿子做得好。远的不说,就以我女儿为例,我说说两件有关她的事吧。  相似文献   

19.
问:我是年近七旬的老人,有两个子女。在老伴去世后,我一直随女儿女婿一起生活。女儿已经下岗,孙子又在外地念大学,全家人的生活和其他花销都靠女婿每月不到700元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前不久,我又生了场大病,不仅把自己的3000元积蓄花光了,还害得女儿背上5000元的外债,眼下生  相似文献   

20.
女儿的江湖     
杜利平 《可乐》2010,(9):15-15
周末,女儿薇薇从寄宿学校回来,带着一个农村的同学月月来家玩。中午,我给她们炖了土豆排骨,拌了黄瓜凉粉。两个孩子吃得满嘴是油,满脸是笑,坐在对面的我看得心花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