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葬花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主人公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以其绚丽的意象、悲愤的格调、优美的文辞、铿锵的音韵传唱至今。七位英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注意咬文嚼字,译出了原诗的意境;注意译诗中韵的运用,再现了原诗的音美;注意使用跨行手法,转存了原诗的形关。  相似文献   

2.
诗歌翻译中,深入、全面、精确地理解原诗,把握作品基调,攻克原诗难点,了解原诗精华,是成功翻译的第一步;字斟句酌地表达,以求译作语言凝练、音韵优美、形神兼备地准确再现原诗,是以诗译诗追求的目标。根据语义学与语篇学理论,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推敲李白的七律名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英译诗,努力再现原作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探索成功翻译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古诗翻译中,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但译诗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传递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的,总要有所侧重,有所牺牲,有得有失。本文对唐诗《春晓》四种不同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体现原诗意美、音美、形美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4.
译诗的关键在于译其神,译其美。翻译诗歌不能只拘泥于原作表层的文字结构,需发掘原诗的意境,使原诗神韵再现于译作中。汉译英诗在无限接近原诗音、形、义的同时,应讲求音美、形美、义美,传递原诗的精髓,实现忠实性的创造,再现原诗的美学意义。译者在深刻领会原诗文字内容的同时,要把握其原创精神,力求译作与原作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5.
诗歌意境在翻译中的成功再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首诗翻译的成功与否.本文基于许渊冲教授的"三美"理论和阎德胜教授的逻辑翻译理论探讨诗歌翻译中的意境再现.诗歌翻译中只有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才能再现原诗的意境.而要想在译入语中实现这三美,又需要遵循译入语的审美逻辑.二者缺一不可,逻辑是前提,三美是内容.  相似文献   

6.
“三美”原则自提出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标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首先要考虑“意美”,同时要兼顾“音美”和“形美”。《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名作,笔调细腻,自然婉约,许渊冲应用“三美”原则,对《声声慢》进行了英译,其英译作品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7.
许渊冲把鲁迅先生关于汉语的三美扩展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英译与英译研究中,他主张应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从"意美"、"音美"、"形美"角度赏析《长恨歌》的许译本和杨译本两译本,我们发现,杨氏夫妇和许先生以不同的翻译表达,再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美,音美,形美"。  相似文献   

8.
许渊冲把鲁迅先生关于汉语的三美扩展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英译与英译研究中,他主张应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从"意美"、"音美"、"形美"角度赏析《长恨歌》的许译本和杨译本两译本,我们发现,杨氏夫妇和许先生以不同的翻译表达,再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美,音美,形美"。  相似文献   

9.
许渊冲在翻译李商隐的《无题之三》时巧妙地增加了代词、动词、形容词等。通过增词法使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最大限度地与原文保持一致,真正做到了与原诗在意美、音美和形美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诗是具备意美、音美、形美的"绝妙好词".翻译诗歌也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三美.文章根据这个译诗原则对唐诗《行宫》的七种英译进行对比评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语言符号的音美,形美,意美的分析方法,对许渊冲英译《葬花辞》进行研究,以实例说明了许渊冲英译本是如何实现原文音美传递、形美传递、意美传递的。指出了翻译是语言符号艺术性再现,译者做诗歌翻译时要为原文的艺术性服务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2.
译诗难,翻译中国诗词尤其难,因为诗词不仅具备一般文体的要素,还兼备意象和音韵等特色。译诗词时,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美和形美,又要忠实于原文的音美。通过对陆游词《钗头凤》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它们在内容意义的信实方面和语言形式、节奏、表达方面的长短,再现了汉语诗词英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3.
根据许渊冲提出的"三美"理论,以《江雪》的英译为例探讨诗歌翻译中审美效果的再现,指出诗歌翻译是创造性的审美再现过程。要使译诗成功,译者应该从意义、音韵和形式3个方面着手,在再现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再现原文的"音美"和"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汉语诗词英译的角度,举例分析了在保留原诗的意义、意境及神韵、风格的基础上,就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直译与意译等不同方法,达到诗所追求的音美、形美、意美,又尽可能的忠实于原诗的形式和内容,以取得神似和形似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结合对<小稚·采薇>原诗的解读,对该诗的三篇英语译文进行了赏析和比较.作者认为,译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秉着"信、达、雅"的标准,尽量体现原诗的"音美、形美、意美",那么这首译诗就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作家对于美的追求赋予了散文作品无限的生命力。散文形式自由、写法灵活、选材丰富,因此对于译者来说,要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兼顾对原作音律、形式、意蕴方面美的再现实属不易。本文以夏济安译《美国名家散文选读》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译者如何实现散文原作的美感再现。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章回目录在作品中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集音形意三美于一体的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只有注意到其美学价值的翻译,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翻译。文章通过比较《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回目的翻译,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探讨其美学价值在翻译过程中的保存和再现。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汉语古诗英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分析了古诗中英文表达的差异,探讨了汉语古诗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提出了解决不可译性的思考,认为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9.
从“三美”原则浅析许渊冲的汉诗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渊冲在中国古诗词英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提出的"三美"原则给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方法。在"意美"方面,注重原诗的隐含意思;在"音美"方面,注重押韵;在"形美"方面,则注重对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诗语言凝练,意义含蓄,是形美、音美和意美的高度统一,带给译者难以克服的困难。运用突显理论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突显程度,探索诗人认知中的注意焦点,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确定图形-背景关系,选择恰当的目标语传递原诗信息,为诗歌文本的转换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