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经济、政治的价值,阐释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社会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的道德问题,论证了传统文化对解决这些道德问题的积极意义,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党员干部两个重点群体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保持和发扬凝聚和激励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凝聚和激励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矛盾。儒家思想中有许多超时代的内容,可以用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经济现代化没有矛盾。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能够有力地推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是有悠大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历经历史的积淀,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儒家道德文化对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尤其是它所提供的传统美德,对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何实现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对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儒家道德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是当前思想道德和伦理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核心价值体系时,应该以继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主要文化载体是传统的道德文化,传统道德文化的民间世俗化和学术神圣化使之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认同度最高,而且最为稳定并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形态。齐鲁道德文化是传统的主流道德文化,其核心部分“五常”,具有与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相沟通,并向现代主流价值观念体系发展转化的潜质。  相似文献   

5.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中国特色道德文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不断延续的丰富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面临特殊的国际背景,社会的转型时期,道德丧失的事件屡见不鲜,如何弘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重塑中国化道德建设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邹婕 《国际公关》2023,(22):103-105
传统是现代之母,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瑰宝,是华夏文明的智慧元素和结晶,蕴藏着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价值取向和精神价值的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国家治理、社会道德建设、个人道德修养以及重建文化自信中都彰显其力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上,传统道德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人为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当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但它也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发掘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可以实现"古为今用",促进当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党员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现实承受者,其思想意识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理性分析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党员传统美德消解的原因,构建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有机结合的教育机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围绕中和而形成的流变脉络,它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范畴发展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渗透于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正是受中和文化传统的滋养,中华民族精神才得以形成.重新认识中和文化的现代价值,弘扬中和文化传统,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义命论的逻辑发展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史上义命论所揭示的道德自由与道德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所包含的中华民族自觉追求自我完善的德性思想,所表达的对道德行为选择中主体精神的张扬等,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认识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致力于建设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道德环境,使社会成员获得德福一致、义命相当的选择和发展机会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制度文化作为一个子系统对整个道德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道德制度文化作为道德制度的文化形态,理所当然离不开对道德制度的考察,文章就我国当前道德制度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渝西道德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即关于人的政治品德、思想品德和社会道德。文章从看重政治气节、倡导礼义廉耻、主张以诚待人、关注国家兴亡等四方面详细探析了渝西方言谚语中的渝西道德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论述及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它围绕"以德兴国"的战略目标、"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传承创新"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目标,要求坚持人本性原则、知行合一原则、渗透性原则,采取修身立德、榜样示范、践履笃行等多种方法,重点以传统文化的家国精神提神聚气,以传统文化的和合价值浸润精魂,以传统文化的道德追求明德修身。在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的基础上,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德育内涵,坚定了应对道德难题的文化自信,夯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根基,加快了道德建设的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4.
传统德治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这一治国思想,对今天我们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真正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青少年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德育教育内容中严重缺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致使我国青少年的道德精神贫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足.今天我国道德教育陷入困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非理性的全盘否定.针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在于有多么深厚的古代文化功底,关键是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在进行教育时,应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生动、更活泼、更有形化,杜绝口号式灌输;同时,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特别需要教育者以自身的行动来做出表率,通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帮助青少年摆脱德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道家是中国本土化思想的代表,对整个民族意识的塑造、民族习惯的形成、民族行为的选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今多元文化价值观视域下,社会道德缺失、人际关系紧张、人与自然关系微妙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制,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和谐共融的生存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回放中获得启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帮助我们把握传统文化的实质与核心,正确的对待、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有效的克服文化守成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文化醇化道德、传承文明、协调关系、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深入研究道家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实践行为的影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必要的任务,引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结合,使人们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德育现代化的现实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德育现代化具有现实转换的价值。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文化是实现其现实转换的实质。实现其现实转换的目标是 ,德育现代化必须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 ,塑造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途径是加强传统道德文化教育 ,使其在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上得以升华 ,实现现代的创造性转换 ,变成具有现代生命力的美德。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以德治国、法德并举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社会道德建设出现滑坡的不良局面 ,迫切要求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和高层次的社会道德规范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应该坚持把一般性要求与特殊性要求结合起来、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坚持与时俱进结合起来 ,在理论与实践、法治与德治、道德自律与法的他律之间找到自己的最佳契合点。《领导者道德建设论》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这既是中华民族道德思想发展历史的如实写照 ,也是当代中国道德体系内在结构的现实反映。就此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界定 ,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道德建设战略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