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平效率观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公平效率观作出新的拓展 :其一 ,提出“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找到了实现公平的物质依托。其二 ,主张以效率促公平 ,发现了达到“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根本途径。其三 ,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确定了“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简述了效率与公平的涵义 ,重点阐明了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及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 ,兼顾公平的可能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论思考刘永明效率优先,是指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是提高社会公平水平、贯彻唯物史观基本原则和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根本要求。首先...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效率与公平观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邓小平在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了必须走“效率优先”的道路,同时社会主义的本质、真正提高效率的要求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也决定了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必须兼顾公平。要实现“效率优先”,必须改革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权力下放,实行民主管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要“兼顾公平”,则须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加大贫困地区的开发力度,缩小地区差距;制定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和坚决打击一切非法致富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上,邓小平理论强调了两者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双重目标,而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其生产力比资本主义更高。但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却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没有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即生产力标准。本文从效率优先是社会主义本质表现出发,分析兼顾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重要保证,最终实现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与效率、公平内在的统一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效率和公平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效率和公平之区别;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所应 坚持与倡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将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两大目标 ,既符合邓小平的一贯思想 ,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两大目标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个人收入差距扩大乃至贫富悬殊是我国今后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面对如此社会现状 ,只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饼子”做大一点 ,抓住“发展”这个环节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基本政策,也是“以人为本”执政观的根本体现。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是要在“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的宏观分配制度指导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分割“蛋糕”,积极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遏制腐败现象,最大化地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次全会上谈到收入分配时指出“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时,再次强调“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可见,我们党对刚走上市场经济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特别重视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耕地保护与非农化配置制度的4个阶段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耕地发展权制度经历了产权从缺失到确定,再到建立起总量控制下的计划命令的配置机制,再到当前朝着经济措施的配置机制转变的发展过程。当前,作为新增耕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机制——浙江指标交易、重庆地票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机制改进了耕地的空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作为现存耕地的发展权的价值补偿机制——成都耕地保护基金机制改进了耕地的产业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然而,现有制度创新依然存在耕地发展权种类设置不完全、产权归属不明晰、权能实现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该从种类设置、产权归属和权能实现等方面进一步清晰界定耕地发展权,并构建相应的市场交易或财税等配置机制,最终使相关经济主体既有机会在耕地保护中获得补偿,亦可在耕地非农化中获得收益,从而诱使正确的经济行为,实现耕地保护与非农化的最优均衡。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公平与效率及其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基本的分配原则.公平是对人的本质、地位、作用关系的认识与评价,与公平相关的效率是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标志.追求公平与效率,最终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互激效应,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冲突和对立,而且存在着联系和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离开公平去追求效率,反过来,我们也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解决的一个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视角,以确保农民权益为主旨,对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梳理和解析,对土地制度深化改革中保护农民权益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土地制度及其经营方式的基本原理包括:在土地所有制方面,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搞小土地所有制或土地私有化,要实现土地的国有化或集体化;只有实现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规模化和社会化是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积极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不仅是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农民权益和提高农民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在农业的具体经营方式上,要尊重农民的选择。在中国新农地制度创新中,由村集体来主导土地流转,引导农民走合作经营的规模化农业发展道路,对外可以发挥限制资本自由介入土地的屏障作用,保护村民权益;对内则可发挥协调与服务功能,促进土地合理化流转;还能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规划制度和相关法律条例。国家尽早出台限制外资进入农地的政策条例,保护农民权益。同时,应提升农民的决策水平,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法制建设和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是中国应对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瓶颈约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文章界定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私人投资的两种模式,首先从土地投入、资本投入以及综合考虑两种要素投入三个视角给出了土地整理项目收益分配的理论表达,研究表明,相对于单一以各村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或对项目的投资贡献作为收益分配的依据,综合考虑两种要素投入的分配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公平和效率原则。重点分析了两村合作基于土地投入、资本投入和收益均分博弈三种模式的投资分担均衡,研究得到博弈的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和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行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边际效益递减,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交易效率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村土地市场交易效率的重要影响,并结合交易效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是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因素,最后对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立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个最大的现实,他的社会公正思想着重体现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社会主义本质这个理想目标上,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社会公正思想的继承和超越,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高度统一、平等与效率的高度统一、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非公有制林业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对于我国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及林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必须用法律的手段对非公有制林业进行管理,实现非公有制林业管理的法制化。非公有制林业管理的法律制度是指通过国家立法活动颁布的与林业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对非公有制林业活动所进行的法律调整和规制的措施总和。非公有制林业管理法律制度的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林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合法权益原则、稳定性和连续性原则以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农地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流转形式多样但以转包、出租为主,流转市场不成熟,大部分地区还不具备规模经营的条件。全省农地流转工作在制度、市场、管理方面遇到阻碍。农地具有农业生产使用和农户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户不愿轻易流转土地;农地集体所有权虚置和所有集体的多样化,影响土地进一步确权,难以形成市场机制;农地流转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流转价格难以评估计量,缺乏市场化交易平台;政策法规不健全,具体操作上缺乏规范性细则;农村基层组织宣传、服务、管理不到位。提出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明晰农地产权,赋予农民真正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从市场供给与需求、交易规则、交易价格、市场载体及市场机制各方面发展、培育农地流转市场;要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农地流转前、中、后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保证农地流转的公平、公正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第三次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在不触动农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农地使用制的创新。随着这次制度变迁优势的逐步释放 ,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开始放慢 ,农地产权制度的弊端再次凸现 ,这又为新一轮制度变迁创造了现实需求。本文认为 ,决定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是土地使用制而非所有制 ,但完善的土地所有制却是土地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当前农地产权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复归真正意义上的农地集体所有制 ,其次才是完善土地使用制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宅基地“三权分置”中的权利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三权之间的关系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界定,导致宅基地利用中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要解决这些利益冲突,使三权关系得以明晰,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下确立住房土地成本最小化原则、“三产”土地配置最优化原则和集体土地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并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宅基地资格权制度、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