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藏历史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9月中旬以来,在西藏拉萨陆续发生过几次骚乱,国外分裂主义势力就以为西藏要乱了,说什么“西藏历史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西藏不是中国的”;西藏内部有的人也随声附和,开始闹腾起来。我想,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所谓“西藏独立”的由来,对从元代以来直到近代西藏与祖国关系的历史不甚了解;而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做得很不够,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是武警西藏总队聂拉木边防检查站副站长,长年坚守在西藏中尼边境。1962年,我从中央政法干校毕业。当时,自治区领导对我说:“你可以留在拉萨。”拉萨是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地”,我做梦都没想过,我这个奴隶娃子有朝一日能在拉萨定居。现在,只要我愿意,我就是“圣地”的居民了。可我又想,边境更需要干部,那里高寒缺氧,交通闭塞,条件极差,从内地来的汉族同志很难适应;我土生土长,学的专业也对口,应该到那里去。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去了仲巴县边防派出所。那时,边境上很不安定,国民党特务、小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0,(8):34-34
<正>"抵制呜呜祖啦是一种歧视。既然我们将世界杯的主办权交给了整个非洲大陆,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接受他们的文化。这种喇叭声当然也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抵制。"———南非人为了驱赶狒狒的小喇叭———呜呜祖啦在世界杯赛场上被吹得震耳欲聋,面对如潮的抵制声音,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却表示,抵制呜呜祖啦会是一种歧视行为。  相似文献   

4.
广角镜     
目前国内达赖家族已有41人。他们与普通拉萨市民一样,虽然不很富裕,但都生活得安定。拉姆才旦,达赖的堂弟,54岁。现任拉萨市民政局社会救济科科长。达赖的亲侄子、47岁的索朗群培是西藏话剧团的舞台美术设计师。达赖的表妹格桑卓玛,今年43岁,是拉萨市城关区政协常委,同时还是自治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达赖的姐姐的女儿次仁吉姆,一家五口住在达赖喇嘛当年封给她母亲的那块土地上——拉萨市郊的玛区。次仁吉姆今年  相似文献   

5.
在拉萨,徐海波看到从北京来的记者,感到十分亲切,也勾起了他对北京的家和亲人的思念。对记者,他并不避讳说起雪域高原的艰苦:"西藏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内地人来这里工作生活,多说话、多走路常常会觉得气喘、心跳加速。在高原工作,身体付出远远大于内地。"即便如此,徐海波还是非常珍惜到拉萨援藏的这段时光。他希望在这3年中,能为拉萨做些实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仅仅一年多,徐海波就用他的"三板斧",为拉萨交通辟出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拉萨是壮丽而神秘的城,拉萨的“莫朗青波”传召大法会,把这种壮丽和神秘推到最高峰。很多人都想看看法会,但机会难得。因为从1960到1965年,“莫朗青波”传召法会才举行过三次。我得天独厚,三次都赶上了,而且在法会上充当服务人员,组织僧侣们看戏、看电影、看歌舞节目,近距离地观察这场在世界宗教史上也堪称宏伟的大型祈祷活动。  相似文献   

7.
世上有一种被称为“场”的东西,真是很难捉摸,如物理学上所讲的电场、磁场。我们明明是既看不见、听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它分明时时刻刻地充斥于我们周围。十几年前,社会上流行气功。气功师每每强调大家要一起练功,说这样才会形成“气场”,人在“气场”中练功,比单独练功会加倍受益。当年在“气场”中的感觉,至今令我难忘。当众多人聚在一起,跟着气功师作各种吐纳动作的时候,会有一种发热、眩晕的感觉,特别是有时候会感觉到有一股风,一股气,随着多数人的手势飘过来,又飘过去。由此我联想,当有很多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其中多数人有相同或…  相似文献   

8.
十四、宝贝林园游记如果有人要问,拉萨的哪一个林园最好,藏族同胞会自豪地告诉你:罗布林卡(意思是宝贝林园)。中央考察组这次进藏,先后在拉萨、林芝搞调查研究和从林芝返回拉萨,都快10天了,然而还未顾得上参观一个西藏名胜。我私下对考察组两位同志说:这次来藏如果不参观一下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那就要抱憾终生了。他们对我说:你是搞联络的,就联络安  相似文献   

9.
麦西来甫传承当中的社会记忆因素是很重要的,麦西来甫表演中能看出很多维吾尔文化的社会史的内容,包含三种社会记忆:个人记忆(这与传纪和个人经历有关)、认知记忆(这与关于世界的总体知识相关)以及很重要的习惯记忆。沃尔夫认为,在人的生活世界和语言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每个民族都会发展出一些语言上的工具用以解决被认为是必要的任务,一个民族的语言因此将会是有关他们的思想方法、宇宙和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知识来源。麦西来甫传承中的语言因素也很重要,如地方方言等。  相似文献   

10.
记得儿时,曾有几次采摘“马林”的经历,从此在我的记忆深处,时常会浮现那硕红的果实。伊犁的牧民对“马林”的鲜美味道一向是情有独钟,每年他们转场到了夏牧场就开始了忙碌的生活,似乎淡忘了这种生长在人迹罕至之处的美味鲜果。其实不然,只要“马林”长势好了,牧民会不顾路途遥远去采摘的。它的树株是很脆弱的,一场寒流,一次畜群的破坏,都会让它在几年内结不了多少果实,即便是牧民找到了它的树株,也只有“望树兴叹”了。在夏牧场,7月底是最忙碌的,打草的时候到了,所有的家庭能上的劳动力就全都用上,拿起长镰大干一场。等到一个星期后,草场里…  相似文献   

11.
麦西来甫传承当中的社会记忆因素是很重要的,麦西来甫表演中能看出很多维吾尔文化的社会史的内容,包含三种社会记忆:个人记忆(这与传纪和个人经历有关)、认知记忆(这与关于世界的总体知识相关)以及很重要的习惯记忆.沃尔夫认为,在人的生活世界和语言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每个民族都会发展出一些语言上的工具用以解决被认为是必要的任务,一个民族的语言因此将会是有关他们的思想方法、宇宙和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知识来源.麦西来甫传承中的语言因素也很重要,如地方方言等.  相似文献   

12.
谈酒鬼     
酒鬼,这个名词听起来让人牙齿打颤。不做酒神,不做酒仙,偏做“酒鬼”,这就是湘西人的独特。在那片有着许许多多的人都爱枕着唐诗宋词睡觉,喜欢嚼着沈从文的文字下酒的地方,“酒鬼”这个名字的确意味深长,就象湘西那地方的气质:既人文,又蛮荒;又象湘西那地方的人的气质:既温婉,又强悍。所以,“酒鬼”的确切表义应当是:鬼到大俗处,就有了神气和仙气——真正地俗到极点,就登了大雅。   “酒鬼”是湘西一家著名酒厂生产的一种酒的名字——虽然“酒鬼”已经很有名声了,但作个解释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毕竟有很多人不喝酒。但…  相似文献   

13.
庞白 《民族论坛》2004,(5):53-53
不知道别人什么感觉,在城市中穿行,我很容易想起这样一句话:别人的城市。每每打量自己与城市关系的时候,这个句子总不由自主地跳入我的脑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融进城市,把城市看成也是自己的。事实上我也曾这样努力过。脚下这座城市,我也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长,但至今对这座城市却常感觉陌生。真有点莫名其妙。因此,我很佩服,也很羡慕一种人,那种人有这样的本事,好像处处都是他们熟悉的自小长大的地方,每处地方他们都能迅速融入其中,在其中交朋结友、打牌、郊游、逛街、工作、生活,如鱼得水。只是偶…  相似文献   

14.
昭觉起步     
昭觉县位于四川凉山腹地,是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过去长期为解决吃饭问题发愁,农村经济卡得很死,社员生活很苦,领导工作很被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领导解放思想,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带领全县人民治穷致富,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要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这是一句常讲的话,然而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昭觉县过去的经历就是明证。1958年大跃进,昭觉县办起了凉山第一个人民公社,一步跨过几千年,跑步进入了社会主义;农业学大寨运动,昭觉县也不落后,他们唯恐学走了样,照搬内地汉族地区的一套,大抓阶级斗争,大割资本主义尾巴,大搞山区人造小平原,弄得群众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要缩小以至消灭两个差距,一个是同科技上先进国家的差距;一个是国内各民族间、内地和边疆间经济文化的差距。如果忽视了后一个差距的存在,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就会拖四个现代化的后腿。要真正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就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帮助少数民族,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才能真正做到“共同繁荣”。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起来,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所以我们应当“智力支边”。民革、民盟、民进、农工、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都是由有政治觉悟的知识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乡人民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位于西南边题的西藏人民的生活是否也同内地一样,正在发生着巨亦?这种变化是否适应其经济发展,亦即我们怎样能建立一套最符合藏区实情的“社会指标体系’来指导该区社会主义现代生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这便是本文探讨的主题。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此仅选择了西藏首府拉萨地区作为调查研究典型对象。拉萨居民由农牧民和城镇居民构成。据拉萨市统计局统计,1991年共有361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有23.65万,占65.42%;非农牧业人口12.5万,占3458%。包括藏、汉、回等三十多个民族。…  相似文献   

17.
“歌会”,是壮族民歌活动的一种体制,是壮族人民用来反映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斗争现实的一种口头文学活动方式。这种“歌的聚会”跟壮族“歌圩”有亲缘关系,但不是一回事。它的活动体制的形成比“歌圩”大约晚一千年,但它自从在壮族人民实际生活中出现,便与“歌圩”并驾齐驱,各自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的功用。而且令人惊异的是,在“歌  相似文献   

18.
回乡下老家过春节,图的就是那份热闹。老家那些传统年俗让人觉得乡下的春节更像过年,从初一到元宵,一直就沉湎于那颇为传统的喜气之中。侗家闹正月的活动可多了,唱侗戏、舞龙灯、赛芦笙等等,当然还有男女青年最为热衷的竞技娱乐:哆毽。哆毽就像汉族地区的踢毽子,但不用脚来踢,而是用手拍过来拍过去,“赛事”也不紧张激烈,而是轻缓得像是在慢舞。“哆”在侗话里就是玩、做的意思。刚吃了初一的新年茶,就有人来约:“看哆毽去!鼓楼那热闹得很哟。”我抄起相机就与他们往寨中的鼓楼坪跑。青石板铺就的鼓楼坪里,早已聚集了很多喜气洋洋的“腊汉”…  相似文献   

19.
何达 《民族学刊》2023,14(1):131-139, 154
民国时期内地在藏商人(如“北平商帮”)以坐商为主,多集中在八廓街,他们走海路从天津港出发,将内地的绸缎、瓷器和玩物等商品运往拉萨售卖,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一民国时期在拉萨经商的北平商人群体为了谋求生存,通过诚信经营、抱团发展和因地制宜的经商之道,在边疆地区自主迸发出的各民族之间由接触、互动、熟悉及信任而来的内生动力和交往态度,并不是作为政治统治秩序构建的需要被建立,而是自发形成的。他们在族群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动力和方式,对于认知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因商贸活动而自发形成的持续时间长、贸易频率高、涉及人数广、接触方式灵活的多民族之间的互动与接触,对彼此之间所持有的印象和体会更为真实,亦会在相应程度上修正自身对他族印象的既定认识,因而更能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因时空间隔和时局变动所造成的族际隔阂。探讨北平商人在民国时期的经商之道和经验价值,可为新时代治边稳藏、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与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数万人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外赶来,挤在一个小山头上,不为别的,只为听或唱一两首"花儿",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没有什么文化底蕴、花一两毛钱都要在心里掂量很久的农民。没有足够的旅店,也住不起旅店,他们当中很多人就在街头露宿……这是笔者在中国“花儿故乡”甘肃岷县的“二郎山花儿会”上看到的景象。听歌者热情高涨,围着歌手里三层外三层,唱歌者不遗余力,放开嗓子,唱完一首又一首。这些歌曲都是歌手即兴编唱的,唱生活、唱爱情、唱时事,或单唱、或对唱,但句句都是经典,都是书斋里的文学家们绞尽脑汁也写不出的好歌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